编者按:这一年,他们不畏艰险,冲锋“疫”线,及时传递疫情权威信息,真情讲述疫战中动人的瞬间和故事;这一年,他们脚踩泥土,躬身融入,驻守脱贫攻坚最前沿,探寻全面小康路上的幸福密码;这一年,他们在时代的洪流中,再现新时代“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深刻内涵。
记者,时刻就位,时刻冲锋一线。11月8日是第21个中国记者节,映象网特别策划《记者请就位》,采访本网及我省的新闻工作者故事,记录记者群体的甘甜与辛苦,触摸人世间的人情与冷暖,再现媒体人的责任与担当。
映象网记者 陈伟然
日以继夜冲锋在新闻一线,他是工作中的“拼命三郎”
春节前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迅速蔓延,河南广播电视台映象网作为国家一类新闻网站,河南省重点新闻网站,及时传递着党委政府声音、及时报道疫情、发布权威信息。一张张感人肺腑的照片,一篇篇振奋人心的报道对提振全社会共同抗疫的信心和决心,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这其中的许多稿件照片,都来自映象网记者阮海峰之手。
从2月1日开始,阮海峰就日以继夜、连续奋战,从省疫情防控工作多场新闻发布会,到郑州版“小汤山”医院建设工地现场,再到高铁站、高速口、地铁、社区等更多的“战疫”场合,他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媒体人要在疫情期间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阮海峰是在用自己的生命践行这个宗旨。他总是随身背一个重大的双肩包,除了采访所需的电子产品,还有消毒液、口罩等防护物品。采取如此简陋的防护措施,阮海峰记录下金水区一线的街道办事处人员、社区人员、交通、城管、环卫、执法、市场监督管理人员等上百个基层工作者的防疫故事,并多次连线武汉前方当地记者、医护人员,编写稿件300余篇。
他说,他只是做了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应该做的工作。不忘初心,勇担使命,才能让笔下的文字更加鲜活、更有生命力,宣传正能量,抒写大民生。
在家人眼里,他是“爱放鸽子”的“迟到爸爸”
“因为新闻随时发生,做记者就是24小时待命。”阮海峰说。有一年春节期间,郑州市德化街突发火灾,正在和家人一起吃晚饭的阮海峰,得知线索后立刻放下手中的筷子,火速赶往事发现场,“当我到达现场后,迅速向有关部门、目击群众了解火灾情况,并拍摄了短视频及照片。”阮海峰为了这条新闻能及时发出,他在腊月的寒风中用手机将稿件撰写完毕,“等我回到家时已经是晚上12点,妻子和孩子都已经睡着了。虽然心中对家人有着亏欠,可是这就是我的工作,24小时待命是一名记者的使命。”
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阮海峰在他们眼里总是会迟到、爱放鸽子。“我和妻子当初谈恋爱的时候,我就经常在约会时‘放鸽子’。”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家人早已习惯了他这种“不辞而别”的工作性质,“有时候好不容易有一个假期,正计划着去旅游,一个电话就又把我叫走了。”阮海峰说,妻子最讨厌的声音就是他的手机铃声:因为每当铃声响起,意味着他又要离开自己。
“做个好记者,做个好人”
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老记者”,阮海峰坦言他工作的最大动力就是那份属于记者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而成为一名好记者,也成为阮海峰的人生信条。
“怎样才算是一个好记者,我想首先是做个好人。”阮海峰说,好记者没有统一的着装,只有一致的目标和信念。在原则问题上,好记者立场坚定、态度鲜明,敢于为人民的利益赴汤蹈火,不为个人的利益动摇政治信念。好记者有坚持真理、为真理献身的精神,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齐爱憎。好记者有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能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平时都是我拍别人,今天突然反过来有点不适应。”说起自己的梦想,今年25岁的申连伟面对镜头显得特别腼腆。他骨子里透着这个年龄的年轻人少有的老成持重,“心里特别有数。”这是他的同事对他的评价。“我是一个仅有4年新闻工作经验的年轻记者,我非常热爱新闻事业。4年来,饱含着对这份职业的热情,我享受着这份职业给我带来的苦和乐。”申连伟这样说道。
谈起记者这份职业,陈伟然用一个词“坚守”来回答。陈伟然说,坚守对于一名记者而言,包含着对工作的执着,对家人的责任以及对自己的负责。坚守是一种能力,也更是一种自我实现的目标。
吴彦飞,2010年前脚跨出大学校门,后脚踏入媒体大门,至今从事媒体工作10年。自2014年入职映象网以来,从采写到策划,独家报道了多篇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新闻,致力讲好信阳故事,从未止步。
2020年11月8日,是尚海东从事媒体行业以来度过的第18个记者节。22岁那年,他初出茅庐怀着一腔热血,踏入了媒体行业,成为纸媒的一名记者,走过田间地头、蹚过溪流急湍,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商丘农村发生的巨变,在万千个动人的故事中,他对“记者”一词的理解愈发深刻,那不仅是一个工作,更是一份责任。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时代,他成为融媒体记者,曾为滞销的农产品策划代言视频,几天内,几百亩扶贫草莓一售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