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一年,他们不畏艰险,冲锋“疫”线,及时传递疫情权威信息,真情讲述疫战中动人的瞬间和故事;这一年,他们脚踩泥土,躬身融入,驻守脱贫攻坚最前沿,探寻全面小康路上的幸福密码;这一年,他们在时代的洪流中,再现新时代“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深刻内涵。
记者,时刻就位,时刻冲锋一线。11月8日是第21个中国记者节,映象网特别策划《记者请就位》,采访本网及我省的新闻工作者故事,记录记者群体的甘甜与辛苦,触摸人世间的人情与冷暖,再现媒体人的责任与担当。
“平时都是我拍别人,今天突然反过来有点不适应。”说起自己的梦想,今年25岁的申连伟面对镜头显得特别腼腆。他骨子里透着这个年龄的年轻人少有的老成持重,“心里特别有数。”这是他的同事对他的评价。“我是一个仅有4年新闻工作经验的年轻记者,我非常热爱新闻事业。4年来,饱含着对这份职业的热情,我享受着这份职业给我带来的苦和乐。”申连伟这样说道。
脚下有泥 心中有光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申连伟深知生活的不易,因此他愿意把更多的镜头对准基层,早出时听过农村公鸡打鸣,晚归时看家护院的小狗也进入梦乡。一人独自走在采访路上时,脑海中总是想起小时候的理想:“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家乡。”当他再一次以记者的身份回到熟悉的农村,镜头对准曾经生活的场景,于是一篇篇真挚细腻的文稿,一段段温情感人的视频被创作出来,唤醒了许多人关于家乡的回忆。
“一个人手中的笔,笔下的文字虽然渺小,却能给人们和社会带来温暖,带来精神的力量和点点滴滴的变化。”申连伟说。
记录青春 致敬追梦人
2019年,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背景下,返乡创业者备受社会关注,申连伟将镜头对准了这批追梦人。
在时代的号召下,一大批技术加身的“漂一代”农民工,为农村引回了新火种,“一人创业,多人致富”创业新模式正在河南农村的沃土上遍地开花。“走了多少乡镇、下了多少村,我自己也不记得了。”他说,走的路多了,把自己逼成了活地图,去哪个乡镇,不用问导航,他都能数的清楚路。
采访“宝葫芦”种植能手翟志伟时,看到从他白手起家,靠着勤奋与干事创业的精神,成为种植“宝葫芦”的行家能手,最终不仅自己致富,还带领村里人一起奔小康。
“我们都是追梦人。”申连伟说,在一次次与充满干劲,年轻有为的创客接触中,申连伟感受到了强劲的力量。
最后一个离场的人
有活动的地方,就有申连伟的身影。因为年轻,他承担了更多的工作,开始策划时提出各种可执行方案,活动中沟通各个机位、到场人员、会议安全,会后写稿件、做视频,需要他的时候他总是第一时间到场。
“一个小时的活动,从联系会场到活动结束忙了整整两天。”熬夜、加班,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活动结束时,当所有人都离场时,他累瘫在椅子上。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正是申连伟一直追寻的方向。
春节前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迅速蔓延,河南广播电视台映象网作为国家一类新闻网站,河南省重点新闻网站,及时传递着党委政府声音、及时报道疫情、发布权威信息。一张张感人肺腑的照片,一篇篇振奋人心的报道对提振全社会共同抗疫的信心和决心,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这其中的许多稿件照片,都来自映象网记者阮海峰之手。
谈起记者这份职业,陈伟然用一个词“坚守”来回答。陈伟然说,坚守对于一名记者而言,包含着对工作的执着,对家人的责任以及对自己的负责。坚守是一种能力,也更是一种自我实现的目标。
吴彦飞,2010年前脚跨出大学校门,后脚踏入媒体大门,至今从事媒体工作10年。自2014年入职映象网以来,从采写到策划,独家报道了多篇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新闻,致力讲好信阳故事,从未止步。
2020年11月8日,是尚海东从事媒体行业以来度过的第18个记者节。22岁那年,他初出茅庐怀着一腔热血,踏入了媒体行业,成为纸媒的一名记者,走过田间地头、蹚过溪流急湍,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商丘农村发生的巨变,在万千个动人的故事中,他对“记者”一词的理解愈发深刻,那不仅是一个工作,更是一份责任。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时代,他成为融媒体记者,曾为滞销的农产品策划代言视频,几天内,几百亩扶贫草莓一售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