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如何唤醒各地的文化资源,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全省多地积极探索、广泛实践,通过非遗保护传承、文旅综合开发等形式,既留住乡愁,又致富一方。
11月5日至7日,“决战决胜谱新篇·文化扶贫在行动”网络主题传播活动走进四川绵阳市北川县、安州区,阿坝州茂县、汶川县等地,探访当地文化扶贫工作成效。
□成博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在非遗保护传承中
开辟脱贫致富路
北川县曲山镇唐家山村的吴红,是绵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羌茶手工制作传承人。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吴红的丈夫和儿子不幸遇难。从痛失至亲的悲痛中走出来后,吴红决定学习手工制茶,“地震发生时,是一棵被连根拔起的茶树救了我,学习手工制茶对我来说是一种‘感恩’。”吴红说,她想通过制茶带动乡亲致富。
在该村,茶叶发展有两大优势:源远流长的羌茶手工制作工艺;山上存活的百年老茶树。“采茶回来后利用纯手工工艺加工,12道传统工序形成原生态味道。”吴红说,严格的质量把关和附着的羌文化特点,使其制作的手工茶很快打开了销路。
2010年10月,怀着感恩之心的吴红,发起成立了振兴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当地村民参与手工茶的制作与销售。通过入股,村民每年还能获得1000元分红。截至2019年底,合作社已吸纳社员104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9户,恢复老茶园1500余亩。2018年底,合作社所有贫困户脱贫,直接增收金额15万元以上。
在我省,通过非遗保护传承开辟脱贫致富路,带动贫困户增收的还有不少人。绵阳市安州区桑枣镇市级非遗花庙土陶传承人邓忠华通过土陶制作,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70个,其中有20多人来自贫困户家庭。在阿坝州茂县,国家级非遗项目羌绣传承人李兴秀成立了茂县兴绣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当地妇女就业,许多学员一天就能挣五六百元。“绵阳和阿坝的非遗保护传承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了非遗对当代社会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一个保护的问题,还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四川省非遗保护协会常务副秘书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郭桂玲表示。
在文旅综合开发中
实现家门口奔康
“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取得和以前出门务工一样的收入”,这是此次采访过程中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11月7日9点,阿坝州茂县中国古羌城举行开城仪式,身着民族盛装的羌族群众跳起欢快的沙朗,“释比”引领队伍拾阶而上,“羌王”和“王妃”在城门口向八方游客挥手示意。“这是模仿古代羌王迎接贵客时的仪式,参与表演的人员全部是古羌城员工。”中国古羌城讲解员高礼芝告诉记者,这样的仪式,每天都会在中国古羌城举行。
汶川特大地震中,羌族聚居区受损严重。震后,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羌族传统文化,当地规划建设了总占地3000余亩的中国古羌城,在展示羌族原有的建筑风貌、民风民俗、祭祀礼仪的同时,吸纳周边居民就业。其中,中国羌族博物馆,拥有近万件珍贵文物藏品,其中国家一级、二级、三级文物313件,成为游客了解羌族历史文化的集中场所。
“通过对当地居民进行羌族文化、旅游服务等技能培训,中国古羌城自建成以来,共吸纳近千人就业。”高礼芝说,目前近600名员工中,有400多人来自当地贫困户家庭、低保户家庭,他们在中国古羌城工作每年能收入2万元左右。
同样在茂县,省委网信办的定点扶贫项目已于2019年收官,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2户8人全部实现脱贫。
通过充分挖掘当地自然资源和民族旅游文化,绵阳市北川县曲山镇的石椅羌寨,年累计接待游客20万人次,带动包括4户贫困户在内的全村104户345人增收,2019年人均纯收入达15000余元;安州区桑枣镇齐心村以开发“枣皮走廊·蝴蝶谷”景区旅游为契机,带动当地农民就业300余人。截至2019年,该村人均劳务工资、集体经济收入分红已达2.2万元。
当晚,河南省非遗曲艺展演周汇报演出在河南艺术中心上演,来自全省各地的曲艺名家表演了大调曲子、三弦书、河洛大鼓、河南坠子等节目,展示非遗曲艺文化的魅力。当晚,河南省非遗曲艺展演周汇报演出在河南艺术中心上演,来自全省各地的曲艺名家表演了大调曲子、三弦书、河洛大鼓、河南坠子等节目,展示非遗曲艺文化的魅力。
黄河奔流,滋润多彩中原大地;大河两岸,孕育朵朵曲苑奇葩。12月7日晚,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宝丰县人民政府承办的河南省非遗曲艺展演周汇报演出在河南艺术中心拉开帷幕。
伴随着国潮艺术蓬勃发展,我国儿童剧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新态势,戏剧、音乐剧、歌剧、舞剧、形体剧、故事剧等争奇斗艳。《小小非遗梦想家》童剧用创新传承经典的模式打造儿童戏剧品牌,不仅为孩子们送去艺术享受和欢乐,受到广大家长和孩子们的青睐,而且为传统文化艺术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黄圃飘色、赛龙舟习俗、麒麟舞、腊味传统制作工艺,中山市黄圃镇一个乡镇就拥有4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山腊味传统制作工艺是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为工人们在晾晒腊味食品。
11月18日,以“技艺彩云南·相约黄浦江”为主题的云南非遗系列推介活动吴泾镇和美术馆拉开帷幕,来自云南大理的白族扎染和来自德宏的傣族剪纸惊艳亮相,蓝白相间的晕染色彩、精巧细腻的剪纸造型,带来了浓浓的云南风情。
“决胜2020”网络主题活动河北站媒体采访团走进石家庄市赞皇县原村土布博物馆。记者周国梁摄 近年来,在赞皇县雪芹棉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和原村土布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赞皇县1300多名农民过上了好日子,带动了周围6个乡镇17个村贫困妇女共同致富。
入冬以来,夹在昆仑山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的新疆和田地区天气渐凉,当地厚重温暖、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羊毛手工地毯也到了产销旺季。
11月5日至7日,“决战决胜谱新篇·文化扶贫在行动”网络主题传播活动四川站来到绵阳市北川县、安州区,阿坝州茂县、汶川县等地,探访当地文化扶贫工作成效。” 吴红的羌茶以当地百年以上的高山野茶为原材料,通过传统的羌茶工艺纯手工制作。
”在四川阿坝州茂县羌绣传习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羌绣传承人李兴秀谈到羌族文化时,她告诉记者,羌族文化十分丰富。李兴秀介绍,茂县现有7个培训基地,有24000多人在培训基地学习羌绣的刺绣、图案、针法等技艺。
“合作社社员从5户发展到104户,从第一年产茶50多斤到去年年产茶5000多斤。吴红先后在擂鼓、曲山等地拜师学习手工制茶技艺,还自费到福建等地学习,总结出了羌茶12道传统工序手工制作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