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贵州从江:苗乡侗寨富起来

2020年11月13日15:52  来源:经济日报

5034

  贵州省从江县这几年最大的变化是通了高铁。贵广高铁途经从江,让黔桂交界处的从江县变得不再偏远。从这里坐高铁,一个多小时可到达贵阳,到广州只需4个多小时。

  高铁打开了从江走出大山的通道,加快了从江脱贫攻坚的步伐。通村到户的曲折山路也把变化铺展到大山深处的美丽乡村。日前,记者来到从江县,走访了5个乡镇6个村庄,看到脱贫攻坚正让山岭沟壑间的苗乡侗寨变得更加美丽,更富活力。

  收入结构有变化

  从江有座美丽的大山叫月亮山。加榜乡党扭村就坐落在这重峦叠嶂的月亮山里。记者来到党扭村第三村民小组,见到村民余秀中,他是一名48岁的苗族汉子,对脱贫很有信心。“主要是挣钱门路多了。”余秀中说。这些年,余秀中夫妻俩每年都要外出打工两三个月,能挣2万多元。他说:“今年县里统一组织我们外出打工,挣了4万多元,不仅工作有保障,收入也多了一倍。”

  把农村劳动力组织起来送出去务工,是从江县增加农民务工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近两年,从江县提出从“引导式自发就业”向“有组织劳务就业”转变。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后,从江县政府先后送出务工人员10463人,其中贫困劳动力3836人。

  “组织农民外出务工,效果大不一样。”党扭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声才说,党扭村有496名劳动力,长期在外打工的有121人。2019年以来,村里集体组织318人外出打工,比往年多送出69人。“外出打工最低收入1.5万元,每户年平均增收6000元左右。”

  从江县有19.25万农村劳动力,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7.55万人。从江县成立了扶贫公司,乡、镇、村建起劳务合作社,通过提供劳务队长补贴、创业担保贷款与农行劳务E贷等优惠政策,让劳务合作社运转起来,吸引群众加入。从江县努力培育和形成从江劳务品牌,实现“劳务就业”向“劳务产业”方向发展。从江县一方面组织劳动力外出务工,另一方面以县域产业发展带动就业,提出要“打造从江农民专业收割队”,围绕鸡、菌、果、蔬四大产业成立一批农民专业收割队,培养一批农民专业收割队伍。截至今年8月底,从江县实现就业14.99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7.87%。

  林下产业作用大

  从江山多,山上有林。数据显示,全县现有林业用地359.9万亩,有林地332.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9.39%。森林不仅带给从江大地秀美山川,也成为脱贫产业发展的依托。

  记者在贯洞镇见到了来自浙江乐清的创业者章雪珍。她2012年来到从江县,因为看好这里的山林,把石斛种植带到了这里。几年后,她成立了铁皮石斛公司,流转7000多亩土地,并发展起5个种植基地。她说:“能坚守这么多年,就是因为我要在这绿水青山间成就一番事业。”目前,章雪珍的公司已经带动周边十几个村庄发展石斛产业。

  滕小琴也是因为看上了这里的绿水青山,从浙江温州来到从江。他用了两年时间在贯洞镇归省村的荒沟里建起一片淫羊藿育苗基地。今年,他已经在从江种下4000多亩淫羊藿。他介绍,基地每年用工6万人次,长期在基地干活的有200多人。中药材淫羊藿种植已经成为从江重要的脱贫产业。

  郁郁葱葱的大山给外来投资者发展的机会,林下经济也成为从江重要的脱贫产业。在贯洞镇腊水村,村民以树干附生仿野生种植铁皮石斛、林下套种黑木耳的方式增收。据介绍,两项产业可实现亩产值2万元左右,带动周边群众就业80人以上,年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以上。

  发展食用菌、中药材、养鸡、养蜂等林下经济,已经成为从江县的重要任务。如今,从江县已实现生态鸡饲养226万羽,带动8400多户增收;引进6家企业发展食用菌产业,形成林下套种铁皮石斛、黑木耳等种植方式。据了解,今年将种植食用菌3000亩,带动2400户农民增收。

  发展林下经济是提高农民收入、帮助农户脱贫见效最快的方式。加勉乡党翁村建起了林下养鸡场。40岁的村民王小代曾经在县里一家木材加工厂打工,无法照顾80多岁的父亲。自从他在养鸡场当上管理员,负责捡拾鸡蛋,每月工资2000元,他的生活发生了改变。“我的工资加上父亲的低保收入,现在的日子越过越好,我家也脱贫了。”王小代说。

  从江县的脱贫产业铺展在侗乡苗寨,像蜿蜒曲折的公路一样,给山岭间的村庄带来巨变。

  环境改造生活美

  远远望去,西南农村常见的吊脚楼构成山间独有的风景。但上层住人,下层养猪、喂鸡,这样的生活环境既不健康,也不卫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去年6月,贵州省提出要把人畜混居改造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加鸠镇加水村刘老整家是村里人畜混居改造的第一家。现在,刘老整家里铺上了瓷砖,还建了两个水冲式厕所。“这里是牛棚,那里是鸡圈,旁边是猪圈。”刘老整边走边为记者介绍房子的结构。

  刘老整曾经在广东打工,他很羡慕城里人的生活,于是第一个改造自家房子。“村里人看了,都说好。”他说,只要有人带头,农民就能跟上来,慢慢地村里人都开始进行房屋改造,政府部门还为每家补贴1.3万元。

  人畜混居改造实现了农村住房条件的全面改善。从江县政府工作人员介绍,一年来,全县实施人畜混居整治19002户,占全省的26%、全州的42%。脱贫攻坚带给贫困群众的不仅是收入的增加,还有观念的转变。生活环境变得更好了,从江县山岭间的村庄也更加干净整洁。目前,从江县正在开展农户卫生整治和村寨环境整治,苗乡侗寨一天比一天美起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新伟 吴秉泽 魏永刚)

文章关键词:从江县 林下套种 苗乡 侗寨 贵州从江 劳务品牌 农村劳动力 收割 铁皮石斛 淫羊藿 责编:赵惠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从拼版照片看贵州脱贫之变

    拼版照片:上图为2019年11月5日拍摄的贵州省荔波县瑶山民族小学新貌(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下图为荔波县瑶山民族小学旧貌(资料照片,荔波县瑶山瑶族乡人民政府供图)。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督战未摘帽贫困县】大歹苗寨走上旅游脱贫路

    近年来,贵州省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带动了近100万人口脱贫增收。在贵州,一些旅行社推荐的“十一”黄金周行程单里出现了一个之前从没听过的地名——从江县大歹苗寨。

  • 三幅“图鉴”说变迁——贵州“穿越时空”的脱贫印记

    拼版照片的上图为2019年6月6日拍摄的贵州省晴隆县三宝街道阿妹戚托小镇新貌(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下图为2017年搬迁前的晴隆县三宝彝族乡旧貌(无人机照片)。在贵州省威宁县雄山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基地,建档立卡贫困户何宪超(右二)与其他搬迁户在他们共建的蔬菜基地里合影(6月17日摄)。

  • 小小菌菇托起贫困群众就业梦

    从江县贯洞镇腊水村群众在林下种植点采摘木耳(5月18日摄)。在贵阳农投集团等龙头企业帮扶带动下,这一“短平快”产业正迅速通过林下种植、社区工厂、庭院种植等模式发展起来,帮助解决当地近千名贫困群众的就业增收问题。

  • 补短板 促就业 稳增收——贵州向脱贫“硬骨头”发起总攻

    题:补短板 促就业 稳增收——贵州向脱贫“硬骨头”发起总攻 在贵州省遵义市道真县,贵州贵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人采摘杏鲍菇(3月25日摄)。在贵州省遵义市道真县,贵州贵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人包装杏鲍菇(3月25日摄)。

  • 贵州从江:扶贫车间复工促就业

    3月30日,在从江县贯洞镇,贵州省孔明苗侗民族绣品服务有限公司的工人在扶贫车间调试生产民族绣品的机器。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3月30日,在从江县贯洞镇,贵州省孔明苗侗民族绣品服务有限公司的工人在扶贫车间调试生产民族绣品的机器。

  • 苗山脱贫影像志——春到苗寨 脱贫提速

    3月25日,在桂黔乌英苗寨,村民在搬运螺苗,准备投放。3月25日,在桂黔乌英苗寨,村民将螺苗搬往田间,准备投放。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