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延续稳定恢复态势,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2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明显回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上月加快1个百分点,1月份至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1月份至9月份加快1个百分点。消费恢复态势持续增强,使前期经济运行中一些不平衡状况得到了改善。展望未来,四季度经济增长可能进一步加快。
11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10月份,生产稳中有升,需求企稳回暖,就业继续改善,物价总体平稳,市场预期向好,国民经济运行延续稳定恢复态势。
“总的来看,10月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增长,‘六稳’‘六保’任务落实成效进一步显现。”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进一步统筹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复苏,为“十四五”开局奠定良好基础。
经济活跃度在上升
工业和服务业运行平稳较快增长。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增速与9月份持平,比上年同期高2.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41个大类行业中有34个行业实现增长,占所有行业八成以上。服务业增长也明显加快。10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4%,比上月加快了2个百分点,明显回升,增速比上年同期快0.8个百分点。在构成服务业生产指数的8个大类行业中,有7个实现了增长,其中5个行业的指数增速比上月加快。
生产要素趋于活跃。10月份,全社会客运量降幅明显收窄,国庆中秋假期全国游客数量已恢复到上年同期的七成以上。货物运输加快,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状况持续改善,企业用电增长也在加快。在资金方面,10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0.5%,其中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9.1%,连续4个月回升,体现出经济活跃度在上升。
消费和投资企稳回暖。从消费情况来看,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3%,增速比上月加快1个百分点。从投资情况来看,1月份至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比1月份至9月份加快1个百分点。
发展的新动能持续增强。前10个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7%,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新业态增势良好,前10个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6%,增速继续加快。在网上零售带动下,快递业前10个月增速接近30%,移动出行、平台经济等业态也在快速增长。随着市场需求的带动,一些新产品增速较快。前10个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20%以上,智能手表、3D打印设备等都保持了较快增长。
“这些数据的变化体现出中国经济具有强大韧性。”付凌晖表示,前期经济运行中一些不平衡状况得到了改善。从前期来看,由投资带动的特征比较明显,10月份消费进一步恢复,这对经济持续增长有很好的带动作用。
消费恢复态势良好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推进取得积极成效,消费恢复态势持续增强。10月份,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18个大类中有17个实现了增长,其中有9个大类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在商品零售额持续改善的同时,服务消费也在持续改善。10月份,商品零售34204亿元,增长4.8%,连续4个月正增长。餐饮收入4372亿元,同比增长0.8%,增速年内首次转正。从国庆中秋假期消费状况来看,国内游客数量、旅游收入、票房情况都有了明显恢复。
线上消费保持快速增长。前10个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6.0%,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比1月份至9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线下消费也出现了明显改善,前10个月规模以上超市零售额增长3%,百货店、专业店等零售额降幅明显收窄。
在基本生活消费方面,无论是吃、穿、用,都保持两位数增长,同时升级类消费和大宗商品消费明显回暖。10月份,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汽车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18.3%、16.7%、12.0%。
付凌晖认为,消费恢复主要得益于三方面原因。一是消费环境改善。国内疫情防控成效明显,人们外出消费的信心增强。二是消费能力提升。随着经济恢复、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增长,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三是消费政策发力。今年以来,我国持续推出促进汽车消费、促进服务消费政策,增强了对相关行业和消费的带动作用。
谈及如何扩内需,付凌晖认为,中国扩大内需的潜力和空间巨大。中国的城镇化尚未完成,信息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同时,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国内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地区差距、补齐民生社会领域的短板,还需要很多投入。从消费角度来看,中国有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而且随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消费总量扩大态势在延续,消费升级态势仍在持续,特别是在养老、育幼、健康等领域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四季度增长将加快
付凌晖认为,从下一阶段来看,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具有比较多有利条件。
从需求来看,投资增长稳定回升。10月份,无论是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投资还是制造业投资都在回升。从投资先行指标来看,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速仍在继续加快,10月份同比增长14.9%。从资金保障情况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1月份至10月份同比增长6%,预示着投资回升态势有望持续。
从消费来看,随着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消费前景在增强。“就业改善有利于居民收入增长,有利于消费能力持续提高。”付凌晖表示。
从生产来看,工业生产连续两个月稳定在6.9%较快水平,比上年同期快了2.2个百分点,说明需求对生产的带动作用在增强。
从服务业来看,在国内需求带动下,无论是生产性服务业还是生活性服务业都有明显改善。在服务业生产指数8个大类行业中有7个实现了增长,意味着生产恢复能够延续。
从企业预期来看,无论是制造业PMI还是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已连续8个月稳定在50%以上,而且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达到年内新高。
“从这些情况来看,经济稳定恢复是能够延续和保持的。此外,今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还会继续发挥效用,全年减税降费有望超过2.5万亿元,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也可能会达到1.5万亿元以上。”付凌晖认为,四季度增长可能进一步加快。(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熊 丽)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获悉,我国制造服务业发展将迎来新一轮升级。业内指出,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是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制造服务业发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发力点。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要求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以扩大内需为重要导向的高水平开放,就是要实现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就是要构建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总的来看,中国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坚定不移推进全球自由贸易进程,坚定不移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变革,将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
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们主动推进的中长期经济格局再定位,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特别是要抓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机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构建新的地区生产网络,加强跨境创新网络建设,为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提供助力。
作者:南京财经大学教授,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 胡雅蓓;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以强大国内市场作为发力点,需要重点关注三条发展路径: 一是在需求端,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在连接需求与供给、国内与国外市场的流通环节,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商务部日前在第三届进博会上发布的《中国服务进口报告2020》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累计进口服务3.4万亿美元,是推动全球服务进口增长的第一大力量。服务进口一方面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向世界开放中国服务业市场、共享中国机遇。
支持上海期货交易所标准仓单交易平台以公司化模式运作,开展标准仓单、非标仓单、保税仓单与场外衍生品交易,推动大宗保税商品转让登记规范化。优化经贸摩擦案件应对,支持企业依法提起贸易救济调查,扩大贸易调整援助试点范围。
我国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明显增加,种植业结构持续优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已经印发,将启动实施新一轮的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同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全面扎实推进。
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汪同三表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
在张宇贤看来,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收入稳定增长、脱贫攻坚深入推进,是服务业发展坚实的需求“后盾”。春雨医生CEO王羽潇告诉记者,我国近年来在“互联网诊疗”方面持续进行的政策创新为行业发展创造了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