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搬出沉陷区,活出好滋味(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2020年11月22日12:20  来源:人民日报

5034

  老房子室内地板裂缝,凹凸不平;室外地面沉陷,外墙掉皮……

  新房子99平方米,一梯两户,南北通透。

  “比原来好太多了!”坐在宽敞明亮的客厅里,辽宁抚顺市东华园社区居民唐晓雅告诉记者。

  抚顺市有百年煤炭开采史,采煤沉陷区达23.29平方公里,影响区达74.73平方公里。唐晓雅的老房子就在采煤沉陷区。

  为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抚顺这些年实施沉陷区居民避险搬迁安置工作,建成6个安置小区。目前,已有26400多户采煤沉陷区居民像唐晓雅一样住进了新房。

  “社区既舒适又方便”

  唐晓雅是去年4月搬进新房的,让她格外满意的是,新房还不贵。

  抚顺市采煤沉陷搬迁办公室脱险安置科科长曹伟介绍,房价中原来面积不纳入计费,新增加的15平方米按每平方米1200元收费。如果居民选择入住高层,再赠送公摊面积的10%;人多住不下的话,超过15平方米后的再按市场价收费。

  “这几年,我们加大了避险搬迁安置力度,最近5年的安置人数相当于之前30年。”曹伟说,抚顺市还专门成立了物业公司,负责这6个避险搬迁安置小区的物业服务。

  唐晓雅刚搬来还担心,“我家没车,怕出行不便。”入住后发现,东华园社区东边就是公交车枢纽站,“公交线路有10条,四通八达,到哪儿都方便。”

  “周边第一条公交线路通车那天,有的居民立即上车体验了一圈。”东华园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淑华笑呵呵地讲起小区周边的变化,“现在,公交线路多了,西边就是小学,附近还开了两家幼儿园。”

  小区内的配套设施如今越来越完善,今年8月,820平方米的党群活动中心也开放了,居民们组织活动有了好去处;东西园区之间的连心桥也于今年6月竣工;居民反映小区里如厕不便,社区新添两座公厕……

  去年12月,唐晓雅得了重感冒,到社区卫生服务站,没多久就打上点滴,“一下楼就能看病,小病都不用出小区了。”

  社区卫生服务站去年投入使用,理疗室、全科诊室、心电图室、观察室等一应俱全,还与抚顺市中心医院、顺城区人民医院建立“医联体”,可以远程会诊。“2名大夫3名护士24小时轮班。”负责人房黎明说。

  卫生服务站旁边,是社区与养老服务公司合作打造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有助医室、助购室、助餐室,行动不便的老人还可在家叫餐。助乐室里人最多,居民们打牌、下棋,欢声笑语不断。

  “我们在社区既舒适又方便。”今年63岁的搬迁居民张静说。

  “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去年8月,唐晓雅还在东华园社区找到了新工作,负责协助调解民事纠纷。“工资不算多,但离家近,很踏实。”唐晓雅笑着说。

  前阵子,43岁的东华园社区居民苟丽娅也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

  “之前在饭店干钟点工,上班路远,还不稳定,听说东华园物业招保洁员,就来应聘。”说起现在的工作,苟丽娅笑容满面,“工作时间固定,午饭在食堂吃,两菜一汤,就花1块钱。”

  像苟丽娅这样在东华园物业上班的居民共有40多名。让居民们越来越幸福的,不只是稳定的工作,还有越来越丰富的文化生活。

  “我2017年1月搬到东华园,5月就组织了个舞蹈队。”张静说,一开始就3个人,后来小区入住的居民越来越多,大家也越来越熟悉,队伍逐渐壮大。现在,东华园已经有了4支舞蹈队,还有乐器队、合唱团、健身操队等,张静所在的舞蹈队已有60多人。“社区居民还自发成立了学雷锋志愿者团队,共同维护社区环境。”张静说。

  “9月底,我们组织了庆‘双节’联欢会,节目都是大家自己编排的。”王淑华说,“居民们真正融入了新家园,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文章关键词:小康生活 小区 采煤沉陷区 滋味 社区卫生服务站 公交线路 老房子 全科 远程会诊 枢纽站 责编:王慧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洞庭人家 幸福转身(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金色余晖中,船从沅江与西洞庭湖交界处顺堤向东,芦苇摇曳,水波荡漾。今年初,保护区公开招聘40名协管员,曾庆武因为年轻力壮、地形熟、人头熟,成了协助保护区综合执法大队湿地保护巡护的一名协管员。

  • 贵州农村公路四通八达(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2015年以来,贵州先后启动农村公路建设三年会战、“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等攻坚行动,全省农村公路新改建里程5.9万公里,建成7.87万公里通组硬化路,实现30户以上村民小组100%通硬化路。

  • 搬出黑土滩 拥抱好生活(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天苍茫,草枯黄,荷日恒山在蔚蓝的天空下巍峨绵延,将荷日恒村抱在怀中。”  索南说,荷日恒村现在“两少两多”:打牌、喝酒、抽烟的人少了,鼓足劲加油干的人多了;邻里纠纷少了,邻里互助多了。

  • 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河南省郑州市陇海北三街118号院建成33年,头顶电线杂乱似蛛网,院里杂物落满灰,下水道一个月堵两三回。陇海北三街片区改造项目成立临时党委,下设5个党组织,分别对应陇三社区、共建单位、职能部门、施工单位、监督单位,逐户上门,多方协同。

  • 农家屋里品书香 文化惠民“阅”小康

    一间小小书屋传播着知识与希望,成为了张湾乡男女老少的文化家园。近年来,东海县张湾乡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农村文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改善和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 苇帘编织让3000农户增收(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我们因地制宜,没有芦苇资源的村屯由产业园提供原料,农户赚取手工费;有芦苇资源的村屯则自备原料编织苇帘,农户赚取手工费和原料费。“如今,在产业园带动下,芦苇编织产业已经拓展到全县56个村,去年产值2000多万元,带动3000余农户年均增收近5000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80户。

  • 新疆精河县托里镇乌兰旦达盖村:为小康生活注入“文化力量”

    一大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托里镇乌兰旦达盖村村民吉·乃德曼又早早地走出家门,在村子里散步。村党支部书记公·特力瓦伊介绍,当地蒙古族群众多,村里将惠农政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到每村每户,让群众听得明白、听得高兴。

  • 【地评线】荔枝视评:穿山越海,见证中国小康之大美

    “进了徐州府,先喝二两土”,作为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徐州一度靠牺牲环境发展经济。5年来,我国超过5000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绝对贫困,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4.5%下降至2019年的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 习近平的小康故事丨“我很期盼的一件事”

    2019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再次提到他一直牵挂的云南贡山独龙族群众:“大家跟我说了很多心里话,我一直记在心上。”   在贫困户家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地扶贫干部说:“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守边固边兴边 建设小康家园

    西藏隆子县玉麦乡地处西藏边陲,在上个世纪,一度只有一户3人坚守在这里。夜幕降临,玉麦自发组建的舞蹈队在村里的文化广场燃起篝火,队员们身着藏式盛装,伴着传统的民族音乐,唱起歌曲。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