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长征五号凭借它强大的运载能力,支持着我国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一系列重大航天工程的实施,这次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载荷重、窗口窄,长征五号火箭成功应对了这些新的挑战。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党委书记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第一总指挥 李明华:对于长征5号这种大型液体火箭来讲,发射前各项工作非常复杂。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复杂到什么程度?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党委书记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第一总指挥 李明华:我们整个进场以后,所有的工作总共是2700项,要进行煤油加注,液氢加注,液氧加注,射前的各项检查等等。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可以说它精确到每分每秒。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党委书记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第一总指挥 李明华:要确保每一个动作要准确到位,毫厘不差,这对我们的能力也是一次检验。每一次的成功都是挑战和超越的开始,每一次挑战和超越,超越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这一次它开启探月工程三期的一个重要的开始的,那它要超越自己什么?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党委书记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第一总指挥 李明华:长五B遥一的首飞成功,从此拉开了中国载人空间空间站建设的大门,天问一号发射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打出了中国航天的新高度,打出了中国航天的新速度。
这次发射的嫦娥五号探测器的重量是目前我们国家所发射的有效载荷重量之最,而且是直接送入的地月转移轨道。第二个由于地月关系和弹道设计的原因,这次的发射窗口很窄,接近零窗口的发射。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什么叫零窗口?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党委书记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第一总指挥 李明华:必须到点就要准时发射。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不准时发射会怎么样?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党委书记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第一总指挥 李明华:很可能到达不了月球的轨道。这次的任务就有可能会造成失败。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那么对于“长五”来说,您对它的未来还有哪些期待?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党委书记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第一总指挥 李明华:长征5号运载火箭作为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那么后续还将承担载人空间站的建设,完成核心舱、试验舱的发射,那么后续还将承担起我国月球探测、深空探测等多项重大航天工程任务。同时长征5号这种大的运载能力,一定也会为我国的卫星网络的组网发射提供巨大的便利,可以实现一箭多星,大幅提高发射入轨的效率,相对我们现在的运载火箭的能力至少两倍以上。
2020年11月24日4点30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带着“嫦娥五号”从文昌航天发射场腾空而起,飞向距离地球38万公里以外的月球。16年来,总台央视记者崔霞从“嫦娥一号”开始报道探月工程,看到了中国航天的一次次进步,也见证了探月工程的一次次跨越。
寄托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青年代表,航天科技集团一院15所长征五号火箭型号主管孙振莲,在发射塔架前向媒体介绍火箭情况 靠的就是大家 对长五火箭、对航天的热爱。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党委书记、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第一总指挥 李明华:这种信心来源于我们深厚的积淀,来源于我们对成功的渴望,来源于我们对梦想的追求。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党委书记、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第一总指挥 李明华:就是必须到点就要准时发射。
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2018年12月8日凌晨2时,四川西昌。弹道设计通俗地讲,就是为运载火箭设计飞行轨迹,包括确定火箭起飞的地点、发射方位、飞行姿态,确定飞行的高度、速度、运载能力等等。
“十三五”期间,随着技术创新和实践创造,中国人不断探索未知,踏及新的高度。中国人再测珠峰、遨游太空、探索月球、前往火星……央视网系列微视频《新角度透视“十三五”》推出“高度篇”,带你直观感受“中国高度”。
发射场系统技术控制分系统负责人廖国瑞说,“因为海南发射场比较靠近赤道,就是利用地球自转角速度,提高我们的运载能力。虽然从外面看起来,发射场的日常云淡风轻,但实际上这里的工作人员每天都紧绷着神经,一直要等到发射成功的那一刻。
请点此安装最新flash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即将进入火箭垂直转运阶段。这次转运的主角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网友们给它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胖五”。之所以执着于研制大推力火箭,是因为如果没有它,走向深空将成为幻想。
请点此安装最新flash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迎来了一个重要节点。庞大的整流罩里面装着前往火星的全部载荷,它将搭载到“长征五号”火箭上,就像乘客一样,由火箭送到太空中。约5吨重的载荷进入火箭总装测试厂房,开始起吊。
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遥四火箭成功将天问一号送入地火转移轨道,开启了我国行星探测的序幕。看长图,了解答案↓↓↓(编辑 邵希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