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12月7日电 题:“穷土地”收获“幸福果”——青海前沟村的美丽蜕变
新华社记者解统强
自从家里新装了暖气片,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申中乡前沟村村民王录巡山归家后,都要看看锅炉水泵控温器上的数字。住惯了“冰窝子”,现在的生活是他之前不敢想的。2017年,通过发展当归种植产业,贫困户王录脱了贫。
时值初冬,从湟源县城出发,驱车向西行驶16公里,道路两旁挺立的油松、云杉等树木逐渐显现,便到了前沟村。
“当归种植我现在门儿清,啥时候铺地膜、栽苗,如何施肥、除草,你问我准没错。”王录说着,向记者展示他的新型职业农民证书,“起初我怕我种不好,种粮食我在行,但种药我确实不懂。”
县里组织的中藏药材种植培训打消了王录的顾虑。在地里“趴”了半辈子的王录,在56岁的时候又开始学习“种地”。从种植技术到销售渠道,王录慢慢摸索学习。
今年,依靠种植的5亩当归,他收入8100元。从能种地,到种好地,在王录看来,农民已不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份值得深耕的职业。
“产业扶贫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作物收益率低、市场化组织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弱。”前沟村第一书记赵雪彬介绍,为了优化种植结构,近些年,前沟村除了实施当归、黄芪等药材种植项目,还开展蕨蔴良种繁育、苗木和树莓种植项目。
这是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申中乡前沟村“树莓庄园”内的树莓种植基地(12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解统强 摄
早在2009年,前沟村引进树莓种植项目,村子就与这“红果果”结下了“不解之缘”。2011年,在前沟村党支部书记晁沐带领下,村里成立青海树莓农业产业化有限公司,王录和妻子马常芳将家中8亩土地流转给了公司。
“目前,公司有6500亩树莓生产土地,其中95%为流转的农耕土地。”晁沐介绍,2016年公司实施扶贫项目,在村子建成625亩红树莓种植、育苗基地。项目实施前4年,对贫困户实施每年1000元的保底分红。从第5年树莓盛果期开始,将树莓基地5亩土地净利润的30%给贫困户分红。
“除了每年每亩土地可以收到500元的土地流转费,我还能在公司的树莓种植基地打工,树莓结果以后还有分红。”马常芳说,在家门口上班挣钱,小小的树莓不仅让村民增收致富,同时村子的环境也越来越美丽。
12月1日,在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申中乡前沟村的“幸福之家”,老人们在吃午饭。新华社记者 解统强 摄
如今,走进前沟村树莓庄园,种植基地地垄里埋着越冬的树莓。“树莓冬天会休眠,要在土壤封冻前,将树莓的枝条顺行按倒在地面,同时用盖土把枝条盖严实。”马常芳介绍,为了方便游客采摘、游览和休憩,庄园内还修建了木头栈道、人工湖和“树莓宾馆”。
目前,前沟村树莓产业辐射带动周边6个村参与发展,树莓种植面积达到6000余亩,解决了周边800户农民的务工问题,同时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穷土地”收获“幸福果”,前沟村村民也迎来幸福生活。
12月1日,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申中乡前沟村村民在扶贫车间制作手工艺品。新华社记者 解统强 摄
“开水泡馍”变成了家常拉面,76岁的独居老人吴延顺,在村里的“幸福之家”解决了吃饭难题;扶贫车间成了村中妇女的“好课堂”,65岁的村民张启梅巧手翻飞间,一副图案精美的鞋垫便制作完成;村内宜林荒山实施2160亩造林工程,栽植2.7万余株行道树和2000余平方米的花草植被,曾经的荒坡披上“绿衣”……
摆脱贫困,步入小康,前沟村的美丽蜕变正在进行。
12月1日,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申中乡前沟村村民王录在感受新装暖气片的温度。新华社记者 解统强 摄
“咩咩咩咩……”出生不久的小羊羔活蹦乱跳,细嫩的叫声此起彼伏,羊圈里的热闹劲儿,让初冬的肃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也暖了牧民们的心。一人富不算富, 2015年,樊得勤成立了鑫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着全村牧民一起发展养殖业,寻找黄草沟村的致富路。
走进宁夏西吉县沙沟乡欣荣脱水蔬菜加工扶贫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行的标语——“车间设在家门口、脱贫就业好帮手”。马明介绍,合作社目前主要从事野生蕨菜、苦苦菜、蒲公英、苜蓿芽等野生菜脱水冷冻加工和生产包装。
走进宁夏西吉县沙沟乡欣荣脱水蔬菜加工扶贫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行的标语——“车间设在家门口、脱贫就业好帮手”。马明介绍,合作社目前主要从事野生蕨菜、苦苦菜、蒲公英、苜蓿芽等野生菜脱水冷冻加工和生产包装。
国网延边供电公司的职工在吉林省敦化市周边进行供电抢修作业(11月20日摄)。新华社发 (高旭升 摄) 国网延边供电公司的职工在吉林省敦化市周边进行供电抢修作业(11月20日摄)。
近年来,佛坪县借助自身生态优势发展农产业脱贫项目和集体经济,开展乡村文化旅游,2017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整县脱贫摘帽,成为全省首批脱贫摘帽的四个县之一。直播间介绍人黄玉梅说,往后还会不断融入新的产品,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电商模式。
“大山打雷闪电了,爸爸在雨里跑……”幼儿园,一堂普通的亲子课,老师让小朋友讲爸爸妈妈工作的样子,这位小女孩的回答,让老师哭了,小朋友们都哭了。女孩出生时,不在身边的爸爸给了她这个名字,一声“美淅”,足以诠释她得到的,是最深沉最热烈的父爱。
“大山打雷闪电了,爸爸在雨里跑……”幼儿园,一堂普通的亲子课,老师让小朋友讲爸爸妈妈工作的样子,这位小女孩的回答,让老师哭了,小朋友们都哭了。女孩出生时,不在身边的爸爸给了她这个名字,一声“美淅”,足以诠释她得到的,是最深沉最热烈的父爱。
盘活红色文化资源,做强生态环境优势,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新华网发 刘建维摄 十堰市茅箭区茅塔乡东沟村由回乡创业人士开办的草木染坊染出的布匹。
这是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西沟村(10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西沟村诞生过全国首个农村互助组和较早一批的农业合作社,是小说《三里湾》故事的原型之一。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西沟村诞生过全国首个农村互助组和较早一批的农业合作社,是小说《三里湾》故事的原型之一。
郭雪岗告诉记者,在西沟村,类似的企业还有很多,随着现代农业、文旅、科技等新兴产业陆续落地,村民的钱包也一天天鼓了起来。” 房慧亮在村里建起2000多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建成了中药材烘干、加工、包装一条龙生产线,经过深加工的党参、柴胡、黄芩等当地药材被销往全国各地,带动了2000多人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