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4月1日挂牌,河南自贸试验区运营时间已达一年。一年来,150多项改革试验任务相继落地实施,新增企业数量近3万家,融资租赁、跨境电商、航空维修等新业态蓬勃发展……这一年,河南自贸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交出的是一份沉甸甸的高质量“答卷”。
这一年,郑州片区企业发展迅猛,世界500强企业、新兴产业不断聚集。围绕营商环境的便利化,推出包括原产地证书“信用签证”“政银合作直通车”等在内的多项创新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
这一年,郑州片区发展创下了“自贸速度”。截至3月29日,新注册企业23622家,新增注册资本为2695亿元,全省占比分别为82.1%、74%。
政务服务“大改革”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一年里,郑州片区创下了“自贸速度”。据统计,郑州片区新注册企业突破10000家用了6个月时间,从10000家到20000家仅用了4个月时间;挂牌后新注册企业数已占辖区注册企业总数的45.5%,占同期全省新注册企业数的1/10强、全市的近1/4。
与此同时,郑州片区招商引资成果也非常显著。一年来,郑州片区新签约投资额19.5亿元的正商国际大厦等项目20个,签约总金额249亿元;新开工投资额36.5亿元的建业中心等项目14个,总投资金额162亿元;投资额10亿元的深移盟O2O汽车后市场交易中心等18个项目竣工投用。其中,投资额亿元以上项目26个。
企业纷纷抢滩入驻,与郑州片区进行政务服务“大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密不可分。
“一次办妥”为企业减负提速。围绕“一次办妥”,郑州片区全力打造自贸片区云政务平台,并梳理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能上网办理的事项全部上网。同时打通PC端与移动端,电脑手机多个端口无缝衔接、同步运行,让数据跑腿,让企业省心。
营商环境评估让企业更满意。围绕打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营商环境,基于企业全生命周期,郑州片区从准入、准建、准营、准退四个维度,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启动开展营商环境评估工作。通过评估,找企业痛点,解决企业难题。
截至目前,郑州片区已上报的创新案例有“原产地信用签证”“一次办妥”“多式联运一票式”“网购保税+实体新零售”“多模式综合监管”“政银合作直通车”“空陆联运装载装备标准化”等。其中,信用签证获全国十佳创新案例;省、市工商局支持启动的“政银合作直通车”,实现在全国率先推行企业“开户一站通”、银行网点代办企业登记业务、“一站式”全流程金融综合服务等6项创新。
今年,郑州片区将力争在政府职能转变、现代交通物流体系和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
制度“大创新”
贸易便利化显著提高
河南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郑州海关立足河南自贸试验区战略布局和功能定位,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不断提升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水平。
自主创新“网购保税+线下提货”模式,助力河南跨境发展领先全国。自2017年10月20日“网购保税+线下提货”模式首单测试以来,郑州海关累计验放该模式跨境清单突破2万单,日均单量120余票,消费者平均线下等待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市场反应良好。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制度。助力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目前,25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已在河南落地。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制度正是其中一项,该项制度允许非保税货物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储存,与保税货物一同参与集拼、分拨,根据国内外采购订单最终确定货物实际离境出口或返回境内区外。该项制度的实施促进了新郑综合保税区内进口服装业务的快速发展,自2017年3月23日首批进口ZARA服饰进入新郑综保区以来,郑州海关累计监管新郑综保区进口服装货运量已突破4000吨,货值突破7亿元。
围绕打造“综合流程最优、综合效率最高、综合成本最低”的大通关模式,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了5个方面22条支持措施,推出9项制度创新,释放改革红利。按照严密防范质量安全风险和最大便利化的原则,实行“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通关监管服务模式。2017年,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累计监管跨境电商进出口包裹8701.18万包,货值102.5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2.36%、53.77%。
围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探索食品、农产品及水产品的快速检验检疫模式。实现了进出口货物全国范围“进口直通、出口直放”,2017年进出口食品农产品检验检疫通关效率同比提高63%。目前,河南已建成进口肉类、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肉牛等功能性口岸,功能性口岸数量位居内陆省份首位。
“减证”推动“简政”
“三十五证合一”成效显著
商事制度改革激发企业热情。郑州片区积极推进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片区企业获颁全省首张电子营业执照。同时,通过优化“三十五证合一”办理流程,推动郑州海关与工商系统信息互联互通。多项措施极大激发企业活力,截至目前,郑州片区已累计为企业办理各项业务33万余件,日均办理业务1400多件。
改革投资体制、打造信息服务平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郑州片区以持续提升政务服务为抓手,不断优化片区内营商环境。把企业和群众办事的痛点、堵点、难点作为改进工商登记服务的主攻点,郑州市工商局在郑州片区综合服务中心商事登记综合服务窗口优化商事登记服务机制,全面开展业务通办。除发照窗口外,12个综合服务窗口均实现商事登记业务通办,统一叫号,统一办理,均衡了业务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学习借鉴上海、天津等自贸区先进经验,在商事登记综合服务窗口率先试行“容缺受理”,对基本条件具备、主要申报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条件,但次要条件或手续有欠缺的申办事项,实行先予受理和审查,允许“先上车后补票”,避免群众反复办、来回跑。
2017年8月1日,全省“三十五证合一”改革在自贸区郑州片区正式启动,以“减证”推动“简政”,打破了部门信息孤岛,提高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创办企业只需到工商窗口提交一次申请,即可领取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正常开展经营。办结时限由改革前的50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鼓励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创业创新。
郑州市内老旧片区原则上以综合整治提升为主,不再进行大规模的拆迁改造 今后,郑州城市建筑风貌将更有特色。为了充分尊重大棚户区居民的选择权,郑州坚持货币化安置与实物安置相结合,通过政策引导、宣传鼓励,使大棚户区居民自愿、尽量选择货币化安置方式。
昨日,由郑州自贸片区管委会联合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建设的“一带一路”物流综合服务平台正式启动。据介绍,该平台以促进流通国际化和投资贸易便利化为重点,旨在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扩展销售渠道,促进区内中小型企业快速成长。
一年来,郑州、开封、洛阳三个片区克难攻艰、真抓实干、创造性开展工作,自贸试验区建设推进顺利,实现良好开局、取得明显成绩,很多方面走在了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前列。率先在全国自贸试验区中启动“政银合作直通车”,实现企业登记与金融服务“一体办”“就近办”“快速办”。
作为全面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河南自贸试验区的创新成果格外令人注目。采访中,郑州片区入驻企业和服务单位在实践中摸索出的新模式令人眼前一亮。
据介绍,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制度创新改革措施不断,“商事简便、快捷高效、一站通办”的政务服务体系快速形成,已初步具备一窗受理、多件分发、统一反馈的“一网通办”能力。
郑东区块重点探索投资制度改革、金融开放创新、要素市场建设、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等。经开综保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重点探索以贸易便利化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开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等业务。
4月5日上午,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新闻发布会在郑州片区综合服务中心举行。
继河南自贸试验区举行挂牌仪式后,郑汴洛三大片区负责人于昨日新闻发布会上,详述三区未来发展详细路线图。
4月1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综合服务中心内,工商预审柜台正在接受客户咨询。据介绍,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实施范围73.17平方公里,涵盖经开区块41.22平方公里、郑东新区区块31.67平方公里、金水区块0.28平方公里。
4月1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综合服务中心内,工商预审柜台正在接受客户咨询。据介绍,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实施范围73.17平方公里,涵盖经开区块41.22平方公里、郑东新区区块31.67平方公里、金水区块0.28平方公里。
试验区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七个区域。【定位】努力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点。
1月29日农历大年初二傍晚,途经开封郑开大道与第十二大街的记者发现一座大楼上已挂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封片区”的标示(如图)。走进这座大楼,记者看到了“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封片区管理委员会”的字样,和即将投入运作的综合服务大厅。
片区“梦游” 新生被拒入学
昨日下午,常务副市长王跃华主持召开市政府第88次常务会议,听取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政府服务体系建设相关情况汇报,安排部署当前全市安全生产工作。
这一系列围绕营商环境的创新和尝试,离不开省级和市级层面的支持,也离不开开封片区的勇敢和尝试。对话中,肖文兴用“营商环境“串起了自贸百日的成绩单,也串起了开封片区宏大实验的方法、思路、视野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