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河南24小时  > 正文

【郑州党代会报告解读】继往开来 续写华章

2021-09-27 09:35:17   来源:郑州日报

  经过五年努力,郑州发展已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回望走过的路,我们团结奋进、克难攻坚,取得了一项项令人振奋的发展成就;展望未来的路,我们要初心弥坚、继往开来,继续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夺取郑州现代化建设的更大胜利。

  未来五年 将更精彩

  主要举措

  今后五年,我们要紧盯目标,抓住关键,以科学的态度、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把目标变为结果,把蓝图变为现实。

  今后五年工作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及郑州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现代化、国际化为引领,以创新强、枢纽强、生态强、文旅强、法治强为路径,以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业高地、开放高地、人才高地为着力点,加快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加快实现共同富裕,在“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中走在前列,努力为中原更加出彩、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目标

  站在新的起点,面向未来发展,郑州要胸怀“两个大局”,站位“国之大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郑州的殷殷嘱托,按照省委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在国家中心城市中提质进位、在中原出彩中出重彩、在河南崛起中成高峰的要求,强化使命担当,奋力砥砺前行,经过五年奋斗,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创新能力大幅跃升,经济首位度、发展协调性、城市承载力持续增强,力争到202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万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达到40%以上,人才总量达到300万以上,进出口总额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基本形成国家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业高地、开放高地、人才高地。

  城市功能显著提升。“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的城市功能布局更为定型,城镇化率达到83.4%以上,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地位不断巩固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显著增强,新老城区之间、城乡之间、郑州都市圈区域之间协调发展,基本建成国际物流中心、消费中心、文旅中心和国家区域性教育、医疗、金融中心。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备,以碳达峰、碳中和引领绿色发展,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更加完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进一步降低,普遍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方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基本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郑州。

  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化自信充分彰显,文化形象更加鲜明,文化软实力全面增强,成为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就业、教育、卫生、养老、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明显进展。

  市域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更加健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充分彰显,市场对资源要素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充分体现。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能力、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党的建设质量显著提升。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各级党组织坚强有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队伍现代化领导能力更加过硬,党内政治生活更加规范,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

  前瞻30年,按照中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部署和省委“两个确保”的工作安排,到2035年,在“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中引领带动,基本实现“两化五强”目标,国家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业高地、开放高地、人才高地的地位、作用充分显现,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较大进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社会指标、民生指标在国家中心城市行列中提质进位。到本世纪中叶,在“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中树立示范,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达到新高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

  按照省委对郑州提出的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等要求,把握“十大战略”导向,结合郑州实际,今后几年郑州必须注重解决好发展中的五个重大问题。一是要在打造“四个高地”中形成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二是要在优势再造中提升竞争力、发展力。三是要在识变应变中争取发展主动。四是要以人为核心推进城市化。五是要在全国全省大局中进一步展现责任担当。

  聚焦聚力科技创新 加快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要素集聚发展

  要打造高水平的科创平台。以自创区为引领,以中原科技城为带动,沿黄河生态走廊,将智能传感谷、金水科教园区、智慧岛、鲲鹏小镇串联起来打造沿黄科创带,加快构建“一带引领、四区支撑、多点联动”的科技创新布局,打造科技人才高度集聚、创新要素高度整合、科创活动高度活跃的国家创新高地。

  要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用好河南省人才创新创业试验区政策,完善人才“一件事”,打造适应高层次人才需要的公共服务、科创场景,大力引进国内外一流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推广“十万码农”培养模式,加快构建以高端人才为引领、以应用型技术人才为骨干、以大批量技能型人才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结构,让高素质劳动力优势成为郑州发展的一张“王牌”。

  要培育高能级创新主体。支持国家超算郑州中心、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嵩山实验室、种业实验室、黄河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发展。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孵化能力的科技型龙头企业,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让创新主体蓬勃发展。

  要营造最优创新生态。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完善鼓励支持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的相关政策和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让创新活力充分激发。

  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全市“一号”产业来打造,围绕智能终端的研发与制造补链延链,形成产业集群、壮大产业规模,在全球确立优势地位;加快推进汽车、装备制造、现代食品、铝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打造全国重要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网络信息安全等新兴产业,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北斗应用、量子信息、基因技术、区块链、氢能源等未来产业,大力培育、增强促进郑州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发挥现代服务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重要作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发展。加快以多层次资本市场培育为重点的现代金融业发展,建成服务全省及周边地区的金融中心。构建“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区+社区商业”的商业体系,培育新型商贸业态,打造国际商都。

  积极发展科技型、服务型、示范型、生态型农业。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建设全国重要的农业科创中心,不断提升粮食加工、流通、科研能力,积极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富有郊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构建以通信网络为基础、以数据和计算设施为核心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抓好企业上云工作,建设“工业大脑”,以数字化赋能带动企业组织体系创新、生产工艺创新、营销模式创新。积极培育引进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打造数字产业方阵,力争5年内数字经济占比达到40%以上。

  确保产业发展空间。开发区、产业园区、小微企业园坚持以产业发展为重点,确保产业用地比例在60%以上。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机制、优化功能、配置资源、集聚要素,形成以航空港区、郑东新区、经开区、高新区“四梁八柱”为支撑,县域省级开发区、产业集聚区为依托,众多园中园、小微园、宇园区、“双创”孵化基地为基础的高质量发展产业空间体系。

  加快融入双循环 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

  巩固扩大枢纽优势。完善国际航空运输网、“米”字形高铁网和轨道交通网,加快机场三期、高铁南站、小李庄客运站、薛店铁路物流基地、通航产业示范区等重大项目建设,拓展内河航运,做强航空引领、铁路支撑、公路配套、水路补充的国际综合性枢纽运输体系。

  完善提升开放体系。深化郑州至卢森堡双枢纽战略合作,不断拓展“空中丝绸之路”航线覆盖和贸易通道,畅通连接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空中经济廊道。推动“陆上丝绸之路”提质扩量,加快郑州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和国际陆港第二节点建设,推进点对点运输向枢纽对枢纽的深度合作转变。推进“网上丝绸之路”创新突破,探索“跨境电商+空港+陆港+邮政”运营模式。拓展海铁联运班列线路,推动国际陆港体系共建共享,深度融入“海上丝绸之路”。依托自贸区、航空港实验区和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深化制度性开放创新,抓好口岸、保税、通关、多式联运、物流、金融六大体系联动发展,以突破非关税壁垒为重点,大力推进监管体制改革、数字化应用和制度创新,加快加工贸易向服务贸易、技术贸易转型。

  加快培育枢纽经济。依托“四条丝路”,完善口岸体系,围绕运输链布局交易链、服务链、产业链,大力引进国内外头部航空、物流、货代、贸易企业,加强本土物流龙头企业培育,打造立足中原、辐射全国、通达全球的国际物流中心,带动形成国际商品消费中心、贸易中心、交易结算中心,以贸易集聚带动流通扩量。

  扩大开放合作空间。深化对外合作,多层次、多领域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务实合作,加强“引进来”和“走出去”,巩固提升郑州“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地位。鼓励企业扩大对外交流、参与跨国并购,积极融入国际产业分工。

  提高招商引资实效。以“三个一批”项目为抓手,持续实施“125”招商计划,不断提高招商项目策划生成、落地保障、服务推动的能力,培育形成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建设高品质现代化都市

  创新城市发展理念。坚持集约化、紧凑型发展方向,坚持规划引领、设计先行,坚持产城融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实现共建、共享、共治。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把握“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的内涵要求,突出产业带动、多点支撑、“三生”融合、结构协调,集中打造32个核心板块,带动各城市片区有序开发、提升品质。

  深化城市更新行动。树立现代眼光,传承历史文脉,丰富时尚元素,统筹形态品质与人文品质,以“三项工程、一项管理”为载体,推进城市形态更新、功能更新、业态更新。

  加快韧性城市建设。着眼特大城市发展安全,强化前瞻布局、刚性执行,提高各类设施安全标准,建立供水、供电、能源、交通、地下空间等安全防控体系,加快建设海绵城市。加快“轨道上的都市”建设,建设K2轨道快线,布局5G等新型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培育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县域经济体系,完善“一县一省级开发区”布局。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序衔接,突出产业振兴,分批实施精品村、示范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积极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促进城乡之间要素良性互动、合理流转、协调发展。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 建设沿黄生态保护示范区

  落实“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持续加大以治气、治水、治土、治废“四治”为重点的环境污染系统治理,管住管好重点污染源,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加快节水型城市建设,深化实施“四水同治”,抓好南水北调观音寺调蓄、黄河刚性护岸、金水河治理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着力构建特大城市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和综合治理,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统筹抓好固废治理,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全覆盖。建立沿黄生态保护常态化机制,巩固“四乱”治理成果,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高标准建设沿黄生态廊道,办好第十一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打造“月季花城、法桐绿城”。

  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发展,完善“亩均论英雄”等调控机制,倒逼“两高”企业出清,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争取外电入郑,大力推进清洁能源替代。优化铁路货运站、绕城干线公路和物流基地布局,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城转外,减少运输污染。加强绿色技术推广,加快低碳、零碳、负碳技术转化,创新降碳运用场景,发展绿色经济,倡导绿色生活。

  保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完善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健全生态安全监控体系和联防联控机制,落实好河(湖)长制、林长制。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体系,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执法,建立惩戒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的行政、司法衔接机制。

  统筹发展和安全 筑牢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线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加强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深入开展“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创建活动。

  加快完善防灾减灾救灾的监测预防、预警响应、社会动员、避险转移、救援组织等应急体系,提高应对突发性重特大自然灾害的能力。优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深化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增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能力。构建统一高效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体系。树牢城市全周期管理意识,完善水利、电力、供水、油气、交通、通信、网络、地下空间等重要基础设施管理体制。

  高度重视防范各级财务风险,规范政府性平台融资管理,依法依规处置非法集资、问题楼盘,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大力推进网络安全技术运用,加强网络安全信息统筹机制和平台建设,全面提高网络综合安全能力。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数字化监管体系,完善常态化安全排查化解机制,不断提高源头管控能力、智慧检测能力、安全保障能力。

  推动文化繁荣 彰显古都魅力

  加强先进文化引领。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挖掘红色资源,加强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全民道德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加强历史文化传承。总结提炼华夏文明内涵,优化黄河文化带、环嵩山文化带、中心城区文化板块“两带一心”布局,加大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围绕郑汴洛“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世界级文化旅游带建设,加快推进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黄河国家博物馆、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商代王城遗址保护、“河洛古国”遗址保护、黄帝故里园区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依托沿黄走廊建设历史遗产带、文化带,增强世界级旅游产品供给能力,打造国家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建设具有国内外广泛影响力的国际文化旅游中心。

  加强文化惠民服务。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积极探索文化文物资源与新技术新应用的跨界融合。

  加强文化传播力建设。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新型主流媒体,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传播格局。积极推进世界大河文明交流,持续办好黄河文化月、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等活动,积极承办国家级、国际化文化活动。

  全面深化改革 构建适应特大城市发展治理新机制

  以数字化改革带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围绕“一件‘事’”“一网通办、一次办成”,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实现“不见面”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就近可办、郑州大都市圈全域联办。加快“一‘事件’”“一网统管”改革,完善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通过“大数据+网格化”,形成市、区、街道、社区网格上下贯通、线上线下联动、快速反应、高效处置、有效监管的城市管理治理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精简压缩审批事项,强化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健全“万人助万企”长效机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确保营商环境进入全国城市第一方阵。

  以公平公正为核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机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依法保护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合法权益。加大对龙头企业支持力度,完善“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企业成长全周期辅导服务机制。加快建设“亲清在线”政府政策兑现直通平台。坚持鼓励竞争、反对垄断,构建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环节公平竞争监管机制,做好危困企业、僵尸企业依法破产、重整、清算工作。

  以市场化为导向深化要素配置体制机制改革。抓好土地供应制度改革,加强土地指标统筹,深化新型产业用地供应改革、“亩均论英雄”等改革。提高金融要素供给水平、风险防控水平,丰富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创投基金、财富管理等业态,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拓展期货品种。建设开放联动的技术要素市场,建立快捷的新技术新产品准入机制。探索完善数据有效收集、有偿使用、产权清晰、规范管理、公平交易的运营机制。创新特大城镇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撤县(市)设区步伐。持续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医药、卫生、教育、文化、价格、统计等领域改革。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完善共同富裕的制度架构。把培育发展市场主体、以创业带就业作为重要抓手,强化创业引导,以财产性、经营性收入提升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以社会充分就业稳定群众收入、减少低收入群体。完善社会保障、最低工资收入等制度,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加快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高质量建设“美好教育”。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完善以公办园为主体、以普惠园为依托的学前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增加义务教育学位供给,全面消除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推进普通高中优质化、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完成20所高中阶段学校外迁,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示范性高中品牌。以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大高等教育投入,抓好特色学科建设,引进一流高校,实现高等教育提质发展。

  加快建进“健康郑州”。推进政府主导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健全紧密型医联(共)体,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加快构建与特大城市相适应的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保障体系。加快建设学科特色突出的区域性医疗中心,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和中医药产业发展。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市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扎实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工作,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商业医疗保险。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合法权益。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解决好“一老一小一青壮”问题。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以居家养老为主体、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康养相结合,合理有序布局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完善覆盖全市的智慧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组织实施好三孩生育政策,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实施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让广大青壮年劳动力充分就业、稳定就业、成长有路径、价值能实现。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

  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健全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制度,健全人大组织制度、选举制度和议事规则,加强代表联络站建设,健全代表联络机制,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支持政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创新有效履职载体,提高参政议政实效,多层次推进协商民主。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健全同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阶层人士的沟通联络机制,进一步做好民主党派工作,加强民族宗教、港澳台侨等工作。加强党管武装工作。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全面深化依法治市,坚持科学立法,紧扣发展重点、改革难点、民生热点推进地方立法。建设法治政府,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入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积极构建“大普法”工作格局,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提高各级党委政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建立健全党建引领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广泛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文章关键词:体系,建设,机制,发展,城市 责编: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18城(区)被列为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建设试点

    日前,国务院安委办、应急管理部下发通知,确定合肥、沈阳、南京、青岛、深圳、成都、西安、东营、洛阳、宜昌、常德、佛山、南宁、遵义、北京通州、上海浦东新区、上海黄浦、上海松江等18个城市(区)作为国家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工作体系建设试点。

  • 【郑州党代会报告解读】砥砺奋进 铸就辉煌

    在省委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站位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抓住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完成市十一次党代会各项任务。

  • 从“弯道超车”到“换道领跑” 河南坚定“走自己的路”

    多位专家、学者表示,“换道领跑”是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生动和具体实践,是中原大地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思维和新模式。

  • 商城县城市管理局开展市容环境集中整治行动

    日前商城县城市管理局继续集中执法力量,在城区开展“拉网式”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市容环境整治行动。商城县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局长王德全现场指导整治工作。

慢新闻

克拉玛依某风力机着火损失千万?官方辟谣 克拉玛依某风力机着火损失千万?官方辟谣

大象陪办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