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三门峡9月4日电(王佩 实习生马千慧)9月3日上午,“壮美黄河行暨2018网上看河南”媒体采访主题活动在河南三门峡正式启动。来自中央新闻网站和河南省网络媒体的20多家媒体将展开为期一周的网上主题宣传,共同见证黄河沿岸今夕巨变,黄河沿岸城乡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取得的显著成效和生动实践。
三门峡水利枢纽素有“万里黄河第一坝”之称,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以防洪为主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也是充满智慧的华夏儿女给母亲河最直接的一个“拥抱”。
位于中条山和崤山之间的三门峡地势险要,穿“人门”“神门”“鬼门”而过。三门峡以西是渭河、洛河汇合处,两水交汇后向东流到风陵渡入黄河。此段黄河入河南之后水流急、流量大,在旧时常常泛滥成灾。在水利专家看来,这些“不安分”因素也为建造大坝提供了条件。
经过各部商讨,三门峡水利枢纽于1957年4月动工兴建,1958年11月截流,1960年9月下闸蓄水。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主坝全长713.2m,最大坝高106m,坝顶高程353m。建成后先后进行了两次改造,增建了“两洞四管”,打开了12个施工导流底孔,枢纽现共有27个泄流孔洞管。库水位315m时泄流能力为9701m3/s,加上机组泄流部分,已经超过11000 m3/s。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三门峡水利枢纽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1960年9月~1962年3月,三门峡水库主要用于“蓄水拦沙”;1962年4月~1973年10月,考虑上游关中地区生态安全,三门峡水利改向“滞洪排沙”; 1973年11月~至今,三门峡水利正发挥着 “蓄清排浑”的作用。
自三门峡水利枢纽建成以来,防洪、防凌、灌溉、发电、供水、减淤、旅游……为三门峡市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确保着黄河下游的防洪安全,对调整小浪底水库淤积形态、延长小浪底水库使用寿命发挥着重要作用。
滔滔黄河,进入河南省三门峡市拐了一个九十度的大弯,流向从南向东,经三门峡大坝,过中流砥柱巨石,茫茫苍苍,一路滚滚东去,在三门峡境内蜿蜒206公里间形成了湖泊,大泽,浅滩,长廊,绿树,野鸭,天鹅,奏响了一曲三门峡黄河流域和谐生态乐章。
雪后的初冬,一群白天鹅飞临水面,为整个三门峡带了灵气。而在山间,五彩斑斓的红腹锦鸡同样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的目光。
11月21日9时01分,G9207次动车组准时驶出郑州东站,标志着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三门峡·天鹅号”高铁旅游列车正式开行。
省辖市所辖区前10名的区依次为:洛阳高新开发区、信阳羊山新区、三门峡开发区、洛阳洛龙区、周口川汇区、洛阳涧西区、驻马店开发区、周口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三门峡湖滨区、南阳宛城区。
11月13日下午,郑州天鹅城国际饭店四楼天鹅厅,一场关于“白天鹅”的盛会——三门峡文化旅游(郑州)推介会暨2020白天鹅旅游季启动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宝宝平安降生,是每位孕妈妈的心愿。据了解这名女子怀有身孕,居住在西安,有妊娠期高血压症,因为身体不适,此前在西安住院,最近准备回商丘老家待产,结果到服务区后,丈夫刚去打水,就出现了意外。河南广播电视台交通事业部编辑 夏青
新华社郑州10月31日电题:从“四乱”突出到生态修复 黄河渐成中原“绿飘带”基于黄河深厚的文化、生态禀赋,河南省委省政府围绕郑州、开封、洛阳“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提出打造世界级黄河文化旅游带。
新华社郑州10月31日电题:从“四乱”突出到生态修复 黄河渐成中原“绿飘带”基于黄河深厚的文化、生态禀赋,河南省委省政府围绕郑州、开封、洛阳“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提出打造世界级黄河文化旅游带。
明确提出要全面取消除郑州市中心城区之外的其他市县和省辖市落户限制,并推动郑州中心城区落实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新生代农民工和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在城镇就业生活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城的人口等重点群体“零门槛”落户政策。
三门峡市公安局二级高级警长孙永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三门峡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1981.10——2009.10 历任卢氏县公安局刑警队副队长、队长、公安局副局长,三门峡市公安局乘警大队正科级侦察员,三门峡市公安局湖滨分局副局长、政委,三门峡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主持工作)、渑池县公安局党委书记、三门峡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主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