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着圈浇地的喷淋系统
高昂着头的芦苇
农民正在收割玉米
黄河边金色的大地和蔚蓝的天空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刘瑞朝文白周峰摄影
本报讯 白云与群雁齐飞,秋景与黄河一色。公历十月下旬,时序已是深秋。黄河岸边,霜降时节,金黄的主色调,在河流与原野之间铺展、重叠、绵延,却并不显得单调。
收割着的玉米地,倒下黄色的秸秆,露出黄色的土地。播种后的小麦地,一行行嫩黄青翠,轻抹在黄色的大背景上。告别了绿色浓荫的高树低草,也都在摇落着黄色的枝叶。那从北方南征到这里的鸿雁,身上也是一色的苍黄。那催促大雁赶路的北风,也卷起阵阵的尘,奔走在田野中,也激荡在水波之上。
新乡长垣,魏庄镇,传统的农区,田园的风光。黄河在这里南北流淌,成为豫鲁大地的分界,此岸是河南长垣,彼岸便是山东东明。由于黄河的长期摆荡,两省的界线已不那么清晰,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向前踏出一步,有可能便是异乡的土地。拉一个人攀谈,有可能就是山东的人民。
站在一个原点,尽量地平视出去,近处能看到萎落的花与叶的每一个细节,远方能看到黄河与蓝天融合在一片苍茫之中,而视线跨越的是一片又一片相连的田地。而一旦借助苍鹰的视角,想象鸿雁的眼光,当海拔陡然拔高几百米,飞到高空之上俯瞰之时,所收获的却是一番更为阔大的景象。偌大的黄河滩区,金黄色如河水决堤,由眼下到远方漫开。汤汤的黄河,与茫茫的原野,不再那么泾渭分明。纵横分布的,是宽或窄的道路,是路旁的高的低的树。青砖白瓦的村落,小桥流水的人家,细节已看不清晰,如一池白水。
更为奇妙的,是广阔的原野上,那正在生成或已然形成的同心圆。这是“麦田怪圈”吗?是大自然的杰作,还是人工的创作?这是一种特殊的足迹,是自动化农业喷灌设备的足迹。
圆形喷灌机设备的一端,固定在地块中央,装有电机和轮胎的机身互相连接,围绕着中心点旋转。而汩汩的水流,经过机身均匀分布的喷头,对地面进行灌溉。这种灌溉方式,均匀而没有死角,工作效率又高。作业中的它们,仿佛一柄巨大的圆规,所走过的地方,便留下圆形的轨迹。这样的轨迹,冲破了农田传统的纵横格局,如一个个硕大的唱片在旋转,在萧瑟的秋风中演奏出农忙的旋律。
这样一来,线条便丰富起来了,曲折的是河,直行的是路,农田有纵横的,也有圆润的。在这里,黄河在奔流,滩涂在伸展,原野在铺陈,人影在点缀。在此时,秋色正深,秋风正劲,蔚蓝的天空笼盖四野,而那片片的白云,在默默解释风轻云淡的含义。
9月25日,顺着九曲黄河一路向南,“游山西·读历史”第二届全国主流媒体山西行黄河线一行,走到了黄河岸边,近距离感受气势壶口,任浪花飞溅,触及大河之魂。壶口,正是黄河铿锵激越的心脏,是黄河澎湃不休的呼吸,是黄河永恒搏击的脉动。
编者按:用典生动深刻又恰到好处,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文章中的一大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在《重整行装再出发,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中这样引用: 古人说,“内无妄思,外无妄动”。
记者9日从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获悉,为回应广大群众对于加强清理整治网上有害内容的呼声,4月至11月全国组织开展“扫黄打非·新风”集中行动,扫除文化垃圾,持续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助力各地复工复产复学。
眼前我们看到的是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境内的长荡湖,这里水质清澈见底,湖岸水鸟成群。目前,大闸蟹已成为金坛当地大农业中的优势主导品种,年产值突破10亿元,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近20%来自渔业。
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恒鑫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捕捞上来的首批湖蟹(9月4日摄)。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9月4日,织里镇恒鑫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户沈云杰给池塘内的湖蟹喂生态饲料。
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恒鑫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捕捞上来的首批湖蟹(9月4日摄)。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9月4日,织里镇恒鑫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户沈云杰给池塘内的湖蟹喂生态饲料。
为迎接26日到来的世界知识产权日,此次活动集中销毁近年收缴的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45万件,其中包括省暨成都主会场集中销毁12万件、各市(州)分会场销毁33万件。全省“扫黄打非”战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依法依规、大力查办大案要案,在查堵非法出版物、净化网络环境、清除淫秽色情信息、打击侵权盗版活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中国幅员辽阔,哪里的秋色算得上最美?这个问题难有统一答案,不过在武汉游客宋先生的眼里,新疆秋色是最美的。
具体来说,9月15日,全省大部分地区有阵雨或小雨,沿黄及以北部分地区有中雨,局部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