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脱贫攻坚又一年。
这是爬坡过坎的一年:继新蔡、新县、沈丘、舞阳顺利摘帽之后,计划退出的33个贫困县有望如期摘帽,全省脱贫攻坚任务大头落地。
这是集中攻坚的一年:前三季度全省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81元,同比增长10.3%;预计可实现121.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2502个贫困村退出,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这也是硕果累累的一年: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现场会、全国扶贫办主任座谈会、全国推动因残致贫家庭脱贫攻坚工作现场会、全国构树扶贫工程现场观摩交流会等先后在我省召开;兰考县、上蔡县2个县和李士强、宋瑞、熊维政3名个人获得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
2018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一鼓作气、决战决胜,中原大地响鼓劲催、旌旗如画。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扛牢责任聚合力
在淅川县毛堂乡银杏树沟村,国务院研究室派驻第一书记王涛踏遍山里沟沟岔岔,带群众蹚出绿色脱贫路;在光山县罗陈乡周湾村,省科技厅派驻第一书记李明凤拄着双拐坚持工作,被村民抬上车送医院;在太康县马厂镇前何村,第一书记韩宇南动员退休的爱人一起驻村,“扶贫夫妻”传为佳话……
一年来,我省狠抓责任落实,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锤炼“四个意识”的大熔炉、转变工作作风的突破口、检验干部能力的新标杆、推进发展的好机遇,脱贫攻坚的澎湃合力浩荡而来。
责任体系持续巩固。去年3月份至今,省委书记王国生走遍大别山区、伏牛山区、太行山区、黄河滩区“三山一滩”脱贫攻坚重点区域,到22个贫困县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通过以上率下、常抓严管,我省“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积极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坚如磐石。去年以来,省委第四轮巡视对30个县(市、区)开展扶贫领域专项巡视,全省贫困县实现审计全覆盖。
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去年以来,中央、省、市、县四级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78.5亿元,全省的贫困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56.5亿元。金融扶贫方面,全省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3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7.2%。土地政策支持上,我省创新宅基地复垦券“河南模式”,累计交易宅基地复垦券9.35万亩,收益192.92亿元,交易量和收益均排在全国前列。
尽锐出战一以贯之。定点帮扶持续发力,24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31个国家级贫困县,直接投入帮扶资金1.66亿元;全省选派驻村工作队1.72万个、队员5.02万人,对4723个软弱涣散和后进村全覆盖。对口帮扶迅速实施,4个省辖市帮扶4个深度贫困县、15个市县结对帮扶15个脱贫任务较重的贫困县,落实项目资金超20亿元。深化“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6342家民营企业累计帮扶贫困人口73.12万人;加快“中国社会扶贫网”推广应用,全省累计注册用户达283.87万人。
科学统筹靶向施策专项行动出重拳
鲁山县瓦屋乡红石崖村,一条标准化的柏油公路通到门前,村民们告别了雨雪天不能出门的历史;卢氏县东明镇涧北村,自来水管道修到家里,老乡们笑逐颜开;孟津县送庄镇东山头村,小小的网线连接世界,贫困村变身“淘宝村”……
一年来,我省狠抓政策落实,以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等14个重大专项工作为抓手,既分路并进,又协调联动,打好政策组合拳,真扶贫、真脱贫的良好态势日益显现。
“四场硬仗”力促稳定增收。产业扶贫发力,去年我省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73万个,参与贫困群众315万人次,其中农业产业累计覆盖带动贫困人口超过130万人。就业扶贫提速,去年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144.18万人,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3.6万人。生态扶贫做实,选续聘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2.3万人,累计带动8万多人口实现脱贫。金融扶贫助力,“卢氏模式”全面推开,全省扶贫小额信贷历年累计投放469.6亿元,累计惠及贫困户99.2万户。
“六大行动”提升保障水平。健康扶贫“应保尽保”,全省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90%,因病致贫返贫人口较2016年减少50余万人。教育扶贫阻断传递,156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生获资助,新建、改扩建贫困地区中小学、幼儿园5900余所。扶贫助残送上关爱,全省41.7万名贫困残疾人脱贫,占贫困残疾人总数的63.6%。易地扶贫搬迁进展顺利,规划建设的293个安置点住房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危房改造提前“清零”,
2018年中央下达我省危房改造任务6.05万户,实际完成18.58万户。扶贫扶志如火如荼,“爱心超市”遍地开花,农民夜校广泛成立,各种正向激励举措深入人心。
“四项工程”改善生活条件。脱贫大路更通畅,全省新改建农村公路10120公里,拟退出的33个贫困县实现行政村道路、客车、邮政“三通”。安全饮水有保障,投入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项目资金31.56亿元,受益贫困人口71万人。电网光纤全覆盖,全省农村实现户户通电、村村通动力电,所有贫困自然村年底前均可接入光纤。美丽乡村迎面来,98%的贫困村通村道路实现硬化,90%的村庄环境得到整治。
聚焦重点补齐短板强基固本提质量
范县提出“不做盆景,只补短板”,因地制宜发展温棚瓜菜、食用菌、小龙虾等重点产业,2018年1万多名群众增收脱贫;太康县实行集中供养、社会托养、居村联养、亲情赡养、邻里助养的“五养模式”,破解特困人员的脱贫和养老难题;嵩县依托秀美风光发展乡村游,不少贫困小村庄变身热门旅游地……
一年来,我省狠抓工作落实,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抓基层、打基础、固根基,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向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迈进。
坚持“啃硬骨头”不懈怠。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攻坚,在按计划分配专项扶贫资金的基础上,我省对4个深度贫困县又倾斜安排资金7000万元;针对1235个深度贫困村,省财政为未脱贫村倾斜安排2.7亿元专项扶贫资金。聚焦特殊贫困群体攻坚,把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3450元,将贫困群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98元。针对脱贫任务较重的15个贫困县和12个非贫困县,制定专项方案,并由省辖市主要负责同志联系帮扶。
围绕问题整改不止步。针对中央巡视反馈脱贫攻坚有关问题,我省坚持立行立改、真抓实改。省委常委会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就反馈问题认真对照检查,并对各省辖市和省直相关部门整改落实情况实行个性问题日报告、共性问题周信息反馈制度,加强调度指导。目前,中央巡视反馈的33项个性问题均按时完成整改,22项共性问题正在持续推进整改。国家考核反馈的5类47条具体问题,均得到有效整改落实。
扭住作风建设不放松。去年,我省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省纪委监委专门印发文件,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建立脱贫攻坚监督执纪问责协调联动机制,对有贫困人口的县(市、区)实行监督执纪问责全覆盖。与此同时,我省充分利用焦裕禄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等精神圣地,开展扶贫干部教育培训工作。2018年开展各级各类培训2246期,培训干部62.64万人次,在全国扶贫干部教育培训研讨班上,河南作了典型发言。
“我们要像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里强调的那样,‘咬定目标使劲干’。”省扶贫办主要负责人表示,2019年,河南脱贫攻坚战线将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决策部署,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为中原更加出彩书写绚丽华章,向新中国70岁华诞献礼。(记者 归欣 本报通讯员 张崇)
这些年来,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决扛牢政治责任,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举全省之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省长尹弘经常深入贫困村开展调研,为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把脉问诊、开出脱贫“药方”。
8月27日下午,当【决胜2020乡村振兴看河南】采风团走进周口太康县马厂镇姬庄居村联养点时,被这里优美的环境和老人们脸上舒展的笑容打动了。截至目前,太康县共建设改造19所乡镇养老院、27所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机构、157个居村联养点,9051名农村特困人员实现“五养模式”全覆盖,直接带动3470户贫困户脱贫。
宽敞的双人间里,空调、电视、淋浴等样样齐全;明亮的大楼里,超声科、检验科、康复中心有序排列,这里不是宾馆,也不是医院,而是太康县高贤乡医疗护理型养老院。” 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以国家特困老人救助供养政策为依托,太康县大胆创新,为特困老人精准打造的“五养”模式应势而出。
核心提示:太康县县委、县政府通过走村入户,了解特困人员所需所求,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探索并总结出“五养”模式,即居村联养、集中供养、社会托养、亲情赡养、邻里助养,实现了全县9721名农村特困人员全覆盖,脱贫和养老难题得到了有力解决。据了解,“五养”模式的推行,实现了全县9721名农村特困人员全覆盖,脱贫和养老难题得到了有力解决。
这是爬坡过坎的一年:继新蔡、新县、沈丘、舞阳顺利摘帽之后,计划退出的33个贫困县有望如期摘帽,全省脱贫攻坚任务大头落地。这是集中攻坚的一年:前三季度全省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81元,同比增长10.3%;预计可实现121.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2502个贫困村退出,超额完成年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