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我省74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邵可强
本报讯日前,国家减灾委员会、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中国地震局联合下发通知,命名2018年度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我省74个社区上榜,其中农村社区27个,城市社区47个。截至目前,我省已成功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451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322个。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是国家减灾委员会联合民政部、中国气象局、中国地震局等部门为提升城乡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而发起的示范创建活动,也是2018年国家应急管理部组建并承担防灾减灾职能后,重点推进的一项示范创建任务。
2018年以来,我省按照《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加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资金投入,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社区综合减灾宣传和能力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2018年9月,由河南省减灾委员会牵头,河南省民政厅、河南省地震局、河南省气象局组成联合检查验收工作组,对申报的社区逐一进行实地检查验收并上报国家减灾委。经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国家地震局、国家气象局严格审核,郑州市中原区桐柏路街道馨怡家园社区等74个社区被联合命名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定于2020年至202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客观认识全国和各地区灾害综合风险水平,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全面掌握我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情况,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经国务院同意,定于2020年至202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不仅是地震,面对“点多面广”的灾害现状,应急管理部已启动全国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工作和综合风险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全国应急管理系统依托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按照“控制数量、提升质量、动态管理、激励支持”的原则,命名2019年度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976个,示范效果进一步提升。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为进一步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推动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水平,经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开始,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河南省减灾委员会、河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近日联合下发通知,决定命名郑州市郑东新区如意湖街道绿城百合社区等91个社区为2019年度“河南省综合减灾(安全)示范社区”。2019年度示范社区的命名,将推动全省城乡社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能力,有效加强社区灾害管理能力提升。
去年以来,国家减灾委员会、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中国地震局根据《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2019年度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候选单位推荐工作。据了解,从2008年至今,河南省已有486个社区被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崔鹏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我们也希望进一步推动综合性防灾减灾,把灾害防治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结合起来,在除害的同时兴利,让群众真正安居乐业,服务长江经济带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