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报记者 李艳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定于2020年至202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本次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涉及到各级人民政府、重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部分居民,社会关注度很高。为此,科技日报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专家。
摸清我国灾害风险隐患,这次普查意义重大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布局和功能区划提供科学依据,也将为我国开展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应对工作提供重要支撑。”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青海师范大学校长史培军说。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近年来,部分涉灾部门和地区陆续开展了部分灾害类型的风险调查试点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在全球气候变化、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等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呈现出新情况、新特点,防范应对风险出现新的挑战,原有工作的全面性、综合性不足等问题逐渐显现,亟待开展综合性的普查,为防范化解风险提供权威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信息。
他说,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客观认识全国和各地区灾害综合风险水平,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及时摸清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科学评估全国和各地区灾害综合风险水平,制定科学实用的灾害综合防治区划,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轻灾害风险,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从另一维度上看,此次普查也是提升全社会灾害风险意识的重要途径,能有效增强广大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掌握所在区域灾害风险特点。
首次实现自然灾害风险要素的“全集”调查
史培军告诉科技日报,此次普查有三个基本目标:摸清全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客观认识全国和各地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在历史上都给我国多地带来过沉重打击。通过此次普查,了解孕育和导致主要自然灾害发生发展的基本因素,了解各不同区域可能承受自然灾害打击的对象情况,也就是常说的人口、房屋建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资源与环境等,都是各方的期待。更重要的是,本次调查也就重点关注历史上发生的各类自然灾害事件详情,例如每场自然灾害的受灾面积、房屋倒损、经济损失等。
根据应急管理部发布的相关信息,普查内容包括主要自然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和环境等承灾体调查与评估,历史灾害调查与评估,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与评估,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主要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以及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通过普查,有望获得自然灾害风险主要组成部分的详细信息,可以为开展主要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和综合风险评估以及防治区划制定奠定基础,了解和评估各地防灾减灾救灾的能力,包括各级政府、社会和基层三方面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确定全国和各地区自然灾害风险的大小、发展的趋势、空间的格局和相对的位置等。
勘测、遥感、云计算、大数据全上阵,高科技助力普查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覆盖的灾害种类多、涉及部门多、成果形式多、任务综合性极强,被认为是一项极其艰难的任务。正因为如此,相关部门在调查过程中将大胆引入新技术,在技术上进行了全面统筹和攻关。
“我们将充分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技术手段保障任务实施。针对任务内容,工程勘测、遥感解译、站点观测、问卷调查、资料调查、统计分析、建模仿真、地图绘制、抽查核查等多样化的手段综合运用。”史培军说。
他介绍,在调查过程中,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将得到充分应用。如运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辅助各类调查和评估;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展示和管理功能,开展各类空间信息统一管理、分析评估和制图;搭建云计算环境,构建风险普查大数据管理与处理系统,实现全国调查和评估工作的实时在线处理。
据了解,这次普查工作将实现信息的全面空间化,将获得空间覆盖完整的城乡房屋建筑及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详细信息,将形成相对完备的主要历史自然灾害库,将全面调查评估各级各地区减灾资源和能力,将实现自然灾害综合隐患评估和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这都被认为是这次普查的亮点,令人期待。
来源:科技日报
长江上中游干流及中小河流洪水风险高,中下游干流维持较高水位,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需高度重视退水期堤防安全。北京、河北、山西、辽宁、吉林、山东等华北东北地区洪涝风雹风险维持较高水平,仍需加强防范。
应急管理部7月25日12时发布未来三日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预警提示:预计25—27日,四川盆地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将有强降雨,需持续关注对长江、淮河汛情的影响。山西、内蒙古中东部、河北西部等局地需防范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引发风雹灾害风险。
7月13日,应急管理部发布未来三日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预警提示:长江中下游、鄱阳湖、洞庭湖和太湖流域暴雨洪涝灾害形势依然严峻,西南地区山洪地质灾害风险增大。受强对流天气影响,华北、西北东南部、东北南部等地风雹灾害点多面广、分散多发。
7月13日,应急管理部发布未来三日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预警提示:长江中下游、鄱阳湖、洞庭湖和太湖流域暴雨洪涝灾害形势依然严峻,西南地区山洪地质灾害风险增大。受强对流天气影响,华北、西北东南部、东北南部等地风雹灾害点多面广、分散多发。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在2020年至202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全面掌握我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情况,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经国务院同意,定于2020年至202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