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脱贫攻坚的紧要关头,如何保证“脱真贫、真脱贫”?

2019年03月09日15:34  来源:求是网

5034

  3月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代表团参加审议,强调了在脱贫攻坚工作最后时刻一个“脱真贫、真脱贫”的问题。怎样确保“脱真贫、真脱贫”,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3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的审议。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

  “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学习笔记”注:到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这确实是一场分秒必争的决战,一场硬仗中的硬仗。“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总书记的要求鼓舞士气、振奋人心。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关头越要响鼓重锤。现在,脱贫攻坚已经进行到了关键的冲刺阶段,难度不断升级、任务更加艰巨。最后这些难啃的硬骨头,怎么啃下?我们要稳扎稳打、抓实抓细,摒弃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和说大话、假脱贫的思想,实事求是、精准施策,踏实走好脱贫攻坚每一步,确保脱贫有实效、可持续、经得起历史检验。

  啥是“脱真贫、真脱贫”?

  “脱贫攻坚的标准,就是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

  “在脱贫标准上,既不能脱离实际、拔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能虚假脱贫、降低标准、影响成色。”

  “学习笔记”注脱贫攻坚的标准是什么?总书记将其概括为“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就是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就是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还记得7年前,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7年来,每到一个地方调研,他都要访贫问苦,走进困难群众的家中,与他们围坐话家常,寻访他们的困苦,感知他们的冷暖。7年过去了,总书记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最关心的还是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看得起病,上得起学等等这些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这些年,我们的扶贫脱贫工作总体是好的,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同时要看到,脱贫攻坚工作在落实过程中急功近利、搞虚假政绩也是有的,“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这些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背离了“我们的奋斗目标”,影响了脱贫攻坚有效推进。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既不能降低标准,也不能吊高胃口。不能降低标准,是为了保证脱贫质量,“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必须坚持。不能吊高胃口,就是在最后的攻坚阶段,不能操之过急、脱离实际、好大喜功。不达标的脱贫是假脱贫,吊高胃口的脱贫泡沫更经不起历史的检验。

  如何保证“脱真贫、真脱贫”?

  “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

  “学习笔记”注摘帽是脱贫的目的吗?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后,脱贫摘帽的捷报频频传来。有的扶贫干部们以摘帽为目的,所在地被成功“摘帽”后,终于松了一口气。摘帽之后,脱贫群众不再走访,脱贫政策不再宣传,脱贫措施不再开展——甩手不管了。

  总书记在甘肃代表团的讲话明确了,摘帽,不等于脱贫工作甩手不干、脱贫群众无需过问。贫困县摘帽了,对于贫困县的责任、政策、帮扶、监管没有摘掉,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的思想不能有。贫困县脱贫成果要继续巩固,持续性发展需要继续关注;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要继续完成,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要及时予以帮扶。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如何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总书记提出,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及时纠正脱贫攻坚中反映的干部作风问题,也要加强对一线扶贫干部关爱和保障。

文章关键词:学习笔记 指标式 两不愁三保障 虚假式 攻坚阶段 奋斗目标 从严治党 目标任务 干部队伍 贫困人口 责编:徐宁宁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这三种“伟大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曾经是一盘散沙的中国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出现了“前线将士,牺牲流血;各党各派,精诚团结;各界人民,协力救亡”的生动局面。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 【地评线】大洋网评:激活“大循环”,开辟新格局

    激活国内大循环,须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再造高质量的产业生态系统。(广州日报评论员 广言)分享到:26日广州新增3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 详情公布8月26日0时至24时,广州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3例。

  • 15个要点,读懂总书记这堂民法典“公开课”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新鲜出炉的2020年第12期《求是》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 【地评线】大洋网评: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做好“水”文章

    “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在吉林查干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银山;

  • 八个视角,读懂总书记陕西之行

    总书记强调:  国有大型企业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带动上下游产业和中小企业全面复工复产。总书记勉励广大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扬“西迁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把“西迁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 武汉方舱医院里的河南教育力量 为初三女孩援建“学习联盟”

    阅读提示:在武汉市青山区方舱医院里,15岁女孩欣欣每天坚持上网课学习,这一场景感动了很多人。为此,河南省教育厅协调了心理学老师和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优秀学科老师,通过网络远程教育帮助和指导欣欣的学习。

  • 15个要点,读懂习近平总书记这篇重要文章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分工,积极主动履职,抓好任务落实,提高疫情防控法治化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 看了不下一百遍、贴身伙伴、入门老师……老一辈革命家纷纷点赞这本书!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这篇重要文章中提到,“我们党的老一辈革命家都是受《共产党宣言》的影响而走上革命道路的。”  1975年1月,周恩来同志对《共产党宣言》中文版本首译者陈望道先生深情地说,当年长征的时候他就把《共产党宣言》当作“贴身伙伴”。

  • “伟大工程”到底是个啥工程?

    为更好地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全面提高党的建设水平,1939年10月,毛泽东同志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首次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家都是党的高级干部,我给同志们提几点要求。

  • 纸短情长,总书记关于扶贫的三封回信

    “云中谁寄锦书来”、“欲寄彩笺兼尺素”……古诗词里充满了对书信的美好描写。经过30年的不懈奋斗,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脱贫攻坚奋斗中,下党乡成功实现了脱贫,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给北师大贵州参训班教师:“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