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外媒关心的这件大事,今年迎来历史新起点

2019年03月09日16:23  来源:海外网

5034

416996188706774293.jpg

  资料图:中欧班列发车仪式。

  这几天的两会会场上,“一带一路”成了多家外媒最关心的议题,几乎每场发布会必被问及。3月8日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三次被问到“一带一路”。世界对“一带一路”的关注度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经过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六年,共建“一带一路”的成果越来越多,人气越聚越旺,道路越走越宽,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以即将召开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新起点,未来“一带一路”建设如何推进,牵动世界目光。

  笔者认为,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国和推动者,接下来需要把握几个“关键点”,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走稳、走远。

  一是要加强“一带一路”原理论建设。“一带一路”发展至今,需要一套成熟的理论来概括它的学理基础和逻辑,体现其对以往相关理论的超越,“一带一路”迫切需要“原理论”。未来“一带一路”研究不能只是政策分析或政策解读,要有“原理论”;不能总是讲“一带一路”不是什么,要讲清楚“一带一路”是什么,即它的具体内涵以及衡量指标究竟是什么。目前看来,“一带一路”研究要讲清楚以下三个层次的内涵:中国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公共产品。

  二是要加强“一带一路”学科体系建设。据统计,六年多来中国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成立了众多“一带一路”研究平台,目前已经达到300多家。参与“一带一路”研究的外国知名智库已有50多家,中亚、东南亚、欧美国家的主要智库纷纷组织研究团队,开展“一带一路”专项研究。海内外一大批重要研究成果陆续面世,中国学者目前已经出版了400多本“一带一路”相关著作,国外知名智库的相关报告也有100多份。在“一带一路”研究日益成为“显学”的大背景下,未来几年“一带一路”研究要朝着体系化、学科化建设的方向迈进,要整合国内外的研究力量,搭建有全球影响力的“一带一路”学术研究平台和智库合作机制。

  三是要加强“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硬联通与软联通的结合。过去六年多的时间里,“一带一路”建设在基础设施“硬联通”方面成果斐然,其代表性成果为港口、高铁、核电、大坝、园区等“重资产”项目,这些项目投资较大、周期较长、风险较大。未来,中国要尽快充实“轻资产”案例库,要打造一批有品牌价值、润滑效应的轻资产项目,如餐饮、旅游、科技、教育、中医药等。提升中国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等品牌价值,补足关键工艺、关键零部件、关键原材料等软肋,增强国际市场的绿地投资,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走上去”。“一带一路”的“软联通”项目有助于实现“通心工程”。

  四是要加强“一带一路”建设的第三方市场合作。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都希望同中国一起开拓第三方市场,中国企业可以通过与国际跨国企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为第三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未来几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取得越来越多的积极成效,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参与“一带一路”的意愿将会更加强烈。中国要利用这个契机,与有关国家及其企业一道,扩大第三方市场的合作范围,积极创新合作模式,支持中资企业参与联合投标、共同投资,开拓新的市场,实现优势互补,实现“1+1+1>3”的共赢效果。

  五是要加强“一带一路”的机制化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不只是贸易和投资,还包括对国际制度和国际规则的建设,这是“一带一路”能否行稳致远的机制性要素。二战以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主导着世界经济秩序和规则制定权,这套制度设计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频频出现问题,越来越不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现状。未来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机制化建设问题,在提升自身制度性话语权的同时,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提供的公共产品主要是物质性和理念性公共产品,制度性公共产品较少。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有区域性制度产品属性,但不是全球性制度产品。未来,“一带一路”秘书处、国际合作委员会等常设机制建设应进入倒计时。在国内,国家级“一带一路”研究院应提上日程。

  六是要加强“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风险管控与舆论引导能力。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毋庸讳言,“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会面临诸多风险与挑战,我们要有先手,也要有高招。过去六年,关于“一带一路”出现了一些负面声音,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因为在西方国家看来,中国碰触到了他们最敏感的红线区域。这也意味着西方国家的态度会从局外旁观到干预搅局。未来几年,“一带一路”建设将全面考验中国的战略定力与战略智慧。

  七是要加强中国城市与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的质量。过去六年,很多中国城市制定了参与“一带一路”的规划,但对绝大多数城市而言,参与质量不高,很多规划存在同质化特点,有顶层设计,但微观的基层创新不足。另外,历史、地理等优势常常被提及,但缺乏产业优势。在企业层面,国有企业参与意愿和能力较强,民营企业则稍显不足。未来几年,自由贸易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前者、后者需相互助益,政府与企业是“一带一路”的两个轮子,需同步驱动。未来“一带一路”真正需要的是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世界一流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

  过去六年共建“一带一路”完成了总体布局,绘就了一幅“大写意”,今后几年要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可以说,“一带一路”是21世纪的伟大倡议,一个突出特点是随时在“动态性调整”,如最初提64个国家概念,到“丝路沿线国家+丝路相关国家”,再到今天的“丝路共建国家”。应对“动态性调整”的问题更需要智慧,为此要凝聚全球智慧,这也是这一伟大倡议的魅力所在。

  赵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国际关系和“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海外网特约作者;曲鹏飞,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国际关系和“一带一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文章关键词:一带一路 制度产品 外媒 大写意 关键点 原理论 显学 黑天鹅 动态性调整 联通 责编:徐宁宁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海关总署: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增长1.8% 连续6个月正增长

    今天(7日)上午,海关总署对外公布:今年前11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9.04万亿元,进出口已连续6个月实现正增长。深圳海关统计分析处副处长 曹鹏飞:深圳不仅家电出口从6月份起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商品出口也表现亮眼。

  • 共建“一带一路”将给所有参与国家带来繁荣——访吉尔吉斯斯坦道路交通部部长巴克特·别尔达利耶夫

    专访:共建“一带一路”将给所有参与国家带来繁荣——访吉尔吉斯斯坦道路交通部部长巴克特·别尔达利耶夫 别尔达利耶夫说,多年来,中国企业参与了吉众多投资建设项目,展示了专业的能力,吉道路交通部愿与中方继续开展合作。

  • 中国脱贫攻坚目标达成 中东欧多国使节这么看

    12月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宣布,中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对此,中东欧国家多位驻华使节表示,中国脱贫攻坚目标达成,不仅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巨大贡献,中国的经验和智慧也为世界带来更多启示。

  • 我国区域合作紧密、贸易多元共进外贸体系正加紧形成

    海关统计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均保持增长,区域合作紧密、贸易多元共进的外贸体系正在加紧形成。今年前11个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进出口8.45万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我国对越南、土耳其、波兰、泰国进出口分别增长18.5%、15.9%、16%、8.3%。

  • 焦点访谈:走过“黄金十年”,下一站:“钻石十年”

    11月30日,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圆满落下帷幕。展望未来,中国将同包括东盟在内的世界各国并肩前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繁荣美好的未来。

  • 【中国那些事儿】东博会收获一大波点赞!中国-东盟“黄金十年”再出发

    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27日在广西南宁拉开序幕,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本届东博会首次采用实体展+云上东博会的办会方式,让无法入境参会的境外客商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与中国企业在线洽谈业务,开通365天云上“南宁渠道”。针对今年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东博会首次设置公共防疫和卫生展区。巴基斯坦与东盟国家地缘相近,多年来一直积极参与东博会,并成为本届东博会的特邀合作伙伴。

  • 命运与共:开启中国—东盟合作共赢新篇章

    这次致辞意义重大,标志着中国-东盟迈进了携手共建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形成更加公平、公正、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治理体系的价值理念。

  • 打卡中国-东盟博览会“国际范儿”展区 刷刷“一带一路”朋友圈

    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27日在广西南宁开幕。总台央视记者 张卉:我现在就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的“一带一路“展区,其实“一带一路”国际展区共有两个,有来自20多个国家200多个展位,展品也是琳琅满目。

  •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和音)

    随着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向前迈进,中国以自身复苏带动世界共同复苏的效应日益凸显,中国同东盟合作的空间将更为广阔  11月27日至30日,以“共建‘一带一路’,共兴数字经济”为主题的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举行。

  • 西北最大中药材物流基地正式运营 “一带一路”中药发展进入快车道

    11月28日,西北地区规模最大,可满足陕西地区70%的中药材仓储需求的关中中药材物流基地正式运营。为了“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陕西在陕南、陕北、关中建设三个中药材物流基地,同时建成15个道地药材种植及初加工基地,形成产地加工,质量检测、运输配送、全程可追溯的全国中药材物流生产基地。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