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又一轮招聘季渐渐热起来,长三角城市使出浑身解数吸引人才。
温州大学为进一步吸引长三角地区的高层次人才,放了大招:最高超百万年薪、奖励一套120平米住房、丰厚的人才补贴与科研奖励……另外,南京江北新区一家企业把提供长三角多个城市的工作机会作为最大“卖点”。上海今年入春以来最大规模的招聘活动——长三角地区春季人才交流洽谈会暨2019届高校毕业生择业招聘会也有类似情况。
变化总是在悄悄中进行的,等到发现时已经潮流涌动。看起来长三角城市都有很大的相似性,其实从人才引进政策和招聘会的数据看,又能发现每个城市的不同以及这个城市的现在和未来。一个城市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很多时候是由其禀赋决定的,强求不得。一座城市能吸引来什么样的人才,能聚集起什么样的人才群落,往往能看出这个城市的特色在哪,亮点在哪。比如前段时间区块链技术炒得比较热,杭州吸引的区块链技术人才马上大幅上涨,排名全国前列,显示这座城市对新技术的敏感程度。
可是禀赋这种东西又是可以改造的,这是值得作为的地方。一家优秀的企业一群优秀的人才不仅能充实改造原有的产业,还能带来新兴产业,帮助传统产业结构脱胎换骨,这正是长三角包括上海杭州南京这些城市在内所有城市几乎一致的追求。这一点,对于我们浙江这样一个经济大省来说尤为重要。浙江经济已经发展到一个非常高的程度,人均GDP早就越过中等发达国家的标准,原有的要素潜力已经挖掘得差不多了,相反还显示出颓势,需要换装新的动力。
就拿温州说吧,这座急于从传统制造业中转型升级的城市,这座屡屡引领先河的城市,最缺的不是钱不是制度,而是人才,而除了企业以外,高等教育无疑是吸纳人才最好的蓄水池。温州大学十足的诚意也就不奇怪了。不只是温州,对人才的重视同样出现在省内的宁波、省会杭州。就高等教育而言,哪怕是杭州,也还是一块短板,杭州高校众多,但超一流高校太少。这样一种现状,显然是远远无法匹配浙江这样一个经济强省,以及杭州这样一个新一线城市。只有把人才引进来了,转型升级才有希望。这几年,杭州、宁波、温州等城市都在拓展教育资源上想办法。
当然,人才不是想留就留得住的,比拼硬件软件,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还在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取得了多少成效。转型升级做得好,人才不请自来,做得不好,怎么吆喝也不会有太好的效果。这也是为什么北上广深房价高企、但人才仍然络绎不绝,一些城市房价不高、城市环境也不错,但仍然吸引不来人才的原因。人才流向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衡量经济模式、产业结构的指标。这是一项长期的策略,不能指望立竿见影,所以,转变观念,少一点功利心,多一点长远规划,也是发展方式转变的一种方式。(高路)
治国之要,惟在得才。当今世界,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只有把人才放在最能发挥其特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填补我国原子核理论空白的于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级顾问孙家栋等人,荣获“共和国勋章”。人才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是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
肩负推进苏宁转型智慧零售的重大任务,郝嘉在2018年年初正式接管苏宁北京大区。由张近东在2002年亲手创立的1200工程,在苏宁内部被称作“董事长工程”、“接班人工程”,发展至今已成为拉动苏宁组织建设的人才“三驾马车”之一。
继呼和浩特学生可“半价购房”之后,宁波出台新政策引进人才购房最高可获60万元补贴。按照规定,此次宁波人才新政对符合条件的本科生在购买家庭首套唯一住房最高可获得不超过8万元的补贴,而高层次人才最高可获得60万元的住房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