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成方街时评】给金融市场上的造谣者提个醒

2019年04月02日17:55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

5034

  3月29日(周五)傍晚,一则假冒新华社记者发布的“4月1日起降准”的谣言在微信群流传开来。稍后,人民银行办公厅迅即出面澄清,指出该消息不实,及时戳穿谣言,阻止了谣言继续大范围扩散。央行也已就此事正式致函公安机关,请就此次编造发布虚假信息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无论查处结果怎样,因类似行为和事件而引发的严重后果和法律后果等,都值得当事方及媒体界特别是自媒体参与者引起警戒。

  自媒体有追求热度和流量的偏好,也常常带有自娱自乐的善意。就29日这则“新华社权威信息”,有人猜测,编造这则谣言的人或许是出于“浑水摸鱼”“谣言造势”的目的,把某个市场人气和价格抬高,趁机出货。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4月1日“愚人节”前的一个玩笑而已。

  但笔者认为,无论出于何种动机,其后果不可小觑。如果是出于主观故意,那么这一行为已经越过了法律的边界。笔者更希望这次仅仅是个玩笑,而不是出于渔利的目的蓄意为之。但即使是开个玩笑,这样的玩笑也开不得,而且同样需要承担开玩笑的法律后果。

  原因并不复杂,类似的传言可能会导致金融市场的异常波动,甚至会严重干扰金融市场秩序。

  过去这些年,金融市场上出现的虚假信息编造传播事件并不在少数,有时一条短消息就能造成市场骤然震荡。2013年6月“钱荒”、2015年“股灾”期间,越是市场大幅波动的时候,越能看到各种谣言 “推波助澜”,加剧市场恐慌、踩踏和风险扩散,影响十分恶劣。即使一些“传言”最终被证明是谣言,但已给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影响,一部分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也已因此损失了真金白银,更有甚者给金融稳定构成威胁,而造谣者或许已经从中渔利,趁机捞上一把。

  在金融市场上,信息太重要了。可以说,信息就是金融市场交易的神经。市场各方正是基于信息进行定价和交易。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传播及时、公平、有序,是市场公正、公平运行的基石。基于违法违规形成的信息失真、内部信息等,都是导致金融犯罪、腐败寻租等损害市场公平、公正的根源。

  也正因如此,编造传播虚假金融信息,是被我国法律法规严格禁止的行为。以《证券法》为例,第七十八条对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有着明文的规制规定,即“禁止国家工作人员、传播媒介从业人员和有关人员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证券市场。禁止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证券业协会、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证券交易活动中作出虚假陈述或者信息误导。各种传播媒介传播证券市场信息必须真实、客观,禁止误导。”

  更进一步,假使此类行为造成严重后果,便构成犯罪,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八十一条,“编造并且传播影响证券、期货交易的虚假信息,扰乱证券、期货交易市场,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

  近年来,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加大了对编造传播金融虚假信息行为的打击力度。例如,根据证监会通报的情况,2016年以来证监会共办理相关案件17起,依法做出行政处罚13起,对“同花顺”网络及曾改雄、曹磊等人制造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进行了严肃查处,其中2起案件移送公安机关查处。

  国际上,这样案例更为典型,处罚也更为严厉,因制造虚假金融信息而坐牢者大有人在。

  3月29日这则“降准”谣言,如不迅即澄清和制止,同样会引发严重后果。这是因为货币政策事关全局,类似“降准”这样的重大政策措施,必然会对宏观经济运行和各个金融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就当事人而言,也必然要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距离上周五已经过去3天,虽然“降准”谣言早已没有热度,但笔者认为,这并不代表相关造谣者可以逍遥法外。对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不宜姑息,否则谣言造势还会继续在市场上兴风作浪或愈加大胆。

  因而,笔者还是要真诚、善意地提醒一句,金融市场上的参与者或围观者,都有可能还是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都应遵纪守法,不造谣,也不传谣。货币政策调整,绝非小事,岂可儿戏?有些玩笑开不得,一不留神,就可能摊上大事了;把水搅浑、趁机渔利的念头更不可有。

文章关键词:金融市场 成方街 造谣者 传言 降准 虚假信息 法律后果 钱荒 愚人节 刑法 责编:张亚普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1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增505亿美元至31785亿美元

    国家外汇管理局7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785亿美元,较10月末上升505亿美元,升幅为1.61%。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11月,我国外汇市场运行稳健,市场预期保持稳定,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均衡。

  • 迎政策礼包 10万亿级消费金融市场再升温

    银保监会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被业内认为是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明确信号。马上消费金融董事长赵国庆认为,当前消费线上化趋势日益明确,马上将进一步提升满足用户线上消费的服务能力,即秒级审批,快速决策的能力。

  • 在对外开放中深化改革防范风险——金融业加快对外开放步伐述评(下)

    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各项举措加快落实,近期外资持股在A股中占比明显上升等变化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做好风险防控的前提和基础之一,是不断提升监管能力,使之与金融开放的程度相匹配。

  • 世行将为发展中国家提供120亿美元用于新冠肺炎疫苗和治疗

    世界银行13日宣布,世行执行董事会已批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20亿美元资金,用于资助其购买和分发新冠肺炎疫苗、进行新冠病毒检测和治疗等。

  • 基本面改善支撑人民币持续走强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受中国经济复苏进程超预期、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持续提升等因素合力推动,人民币汇率稳步走强。温彬表示,对于居民来说,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出国旅游、海外购物、留学,降低海外消费成本,增加消费者福利。

  • 2020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丨陈雨露:金融业准入负面清单初见成效

    金融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5日)上午举行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20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随着我国金融领域对外开放政策不断落地,更多外资和外资金融机构正在有序进入我国金融市场。

  • 银保监会:支持中资金融机构为所有香港公民和企业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最近,美国国务院和财政部以所谓“破坏香港自治”为由,宣布制裁11名中国中央政府部门和香港特区官员,有海外媒体认为可能影响所涉相关金融服务。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美方有关行径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我们对此坚决反对。

  • 外储规模“四连升” 保持总体稳定有支撑

    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发布数据,截至2020年7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544亿美元,较6月末上升421亿美元,升幅为1.4%,连续四个月实现上升。业内人士认为,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是助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的重要原因,短期外储有望维持稳中有增局面。

  • 外储规模“四连升” 保持总体稳定有支撑

    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发布数据,截至2020年7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544亿美元,较6月末上升421亿美元,升幅为1.4%,连续四个月实现上升。业内人士认为,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是助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的重要原因,短期外储有望维持稳中有增局面。

  • 金融改革开放步伐不会停 人民币连续8年成我国第二大跨境收支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人民银行仍将坚定不移的实行金融业的改革和对外开放。易纲表示,人民币国际化的势头非常好。上半年,人民币跨境收付的金额是12.7万亿元,同比增长了36.7%,人民币连续8年成为我国第二大跨境收支货币。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