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文明互鉴 美美与共——澳大利亚观众欣遇“中国艺术的历史表达”

2019年04月07日11:56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5034

  光明日报驻堪培拉记者 王传军

  “中国艺术的历史表达: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书法与绘画”展览日前在位于堪培拉的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举行。这是享有盛誉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携艺术作品亮相澳大利亚,为澳大利亚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馆长特利卡先生信心十足地说:“我认为澳洲观众会喜欢本次展览。”

  图为展览现场。王传军摄/光明图片

  4月4日,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成竞业、澳大利亚外交贸易部北亚司司长傅关汉以及多国驻澳使节、澳政商学界、文化界、媒体和友好人士约350人出席了本次展览的开幕式。在开幕式上,成竞业表示,文化交流是中澳双边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两国在表演艺术、视觉艺术、文学出版、电影电视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趋活跃。成竞业强调,两国文化艺术交流与合作越活跃,两国民众对彼此的认知就越深刻,对彼此不同的文化和艺术就有越来越高的鉴赏力。相信此次展览有助于澳民众更多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与历史。希望两国文化艺术机构携手共进,为两国关系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驻澳使馆公使衔参赞杨治告诉记者,本次展览属于中澳高层级文化交流项目,展览囊括了三个部分,即《乾隆南巡图》第一卷(高仿复制件),三位中国当代书画大师王乃壮、谢云和萧朗的书画作品以及《澳大利亚华人历史画卷》。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还展出了《乾隆南巡图》电子动态图像,这是首次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以外的国家博物馆展示。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文化顾问胡璇认为,现代科技手段赋予古时书画鲜活的生命力,让画面变得更加栩栩如生,使澳洲观众更为直观地欣赏乾隆南巡的盛景和当时的社会风貌。观众看长轴画卷时,容易漏掉很多细节,而电子动态图像却是一种很好的信息补充。此外,《澳大利亚华人历史画卷》是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的典藏。此画卷用华丽的色彩,艺术地展现了两个世纪以来华人移民在澳的工作与生活。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单威评价称,这一长卷很好地体现出澳洲文化的多元性。

  杨治介绍,本次展览包含了中国古代艺术与当代艺术,作品真实展现了中国人的精神追求、艺术家的追求和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等,为澳洲观众打开了一扇窗户,让他们有机会充分了解中国文化传承、历史渊源、社会风情和人文精神。为了让澳洲观众充分了解每位艺术家的艺术专长和每个艺术作品的内涵,中国国家博物馆为每位艺术家及每件作品都提供了简短的英文介绍。同时,为了增加观众的参与性,展厅内还设立了触摸屏,观众可以尝试在触摸屏上写汉字。在现场,记者发现,不少澳洲观众端坐于触摸屏前,一笔一画地临摹汉字。

  单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虽然中国古代艺术作品很美,但是外国观众会问当代中国有什么艺术作品。本次展览就是以当代中国艺术作品为主,向澳洲观众展示当代中国艺术家的艺术造诣。在中国上下五千年里,不同时期的文化艺术对传承的文化精髓有着不同的诠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如果能找到中澳文化中的一些共同元素,那么,澳洲观众不仅会喜欢中国的古代文化艺术,也会接受中国近百年创造的当代文化艺术。正因为文化艺术蕴含着人类高尚追求,能够激发心灵共鸣,所以两国在开展文化交流时容易找到共同点,从而实现文明互鉴。比如,“大师:澳大利亚树皮画艺术家”展去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展示了位于澳大利亚北海岸线半岛地区的阿纳姆地的原住民艺术家及其树皮画作品。树皮画是澳大利亚原住民创造的、以原始宗教为主题的一种绘画艺术,而国博这次带来的当代书画展中就有篆书作品,澳洲观众也能从篆书作品中找到中国古代文字的象形意境。

  特利卡馆长非常关注中国文化的传承。他说,展出的三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都非常精彩,与《乾隆南巡图》共同展出,形成了一种中国古老文化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对话。把中国古代艺术与当代艺术放在一起,旨在展示中国艺术传统的一种传承,表现当代艺术家如何积极诠释中国文化艺术传统,这体现出中国文化艺术传承没有断裂或终止,而是源远流长。中国拥有灿烂的古代文化,并一直延绵至今,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社会。同时他还指出,对两国而言,澳中关系都非常重要。澳中保持着稳定的双边文化交流与合作,无论当下双边关系如何,文化交流都是双边关系发展的一个支柱,为推动澳中关系发展奠定了基础。

  (光明日报堪培拉4月6日电)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07日 04版)

文章关键词:艺术作品 互鉴 中国古代艺术 艺术传统 澳大利亚原住民 中国当代 艺术家 国家博物馆 光明日报 乾隆南巡图 责编:张亚普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传统、当代、潮流……2020“一带一路”艺术上海国际博览会开幕

    2020年10月22日,2020“一带一路”艺术上海国际博览会在沪举行。去年,铜雕领域全方位艺术大师朱炳仁携带《青花铜》惊艳亮相2019艺术上海,以400余方的展览面积举办了一次令人瞩目的艺术展,参观者络绎不绝,掀起了一阵“朱炳仁热”。

  • 北京国际光影艺术季(玉渊潭站)启幕

    8月20日,在北京玉渊潭公园,一名女子在光影艺术作品中留影。体验展结合灯光、激光、影像、音乐、表演等手段和特效装置,将光影艺术与公园自然景观相融合,让参观者领略灯光艺术之美。

  • “洛阳三彩艺术作品巡展”首展在河南博物院开展

    9月1日,“洛阳三彩艺术作品巡展”首展在位于郑州的河南博物院开展,300件展品集中亮相。(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9月1日,参观者在“洛阳三彩艺术作品巡展”首展上拍摄展品“唐三彩三花马”。

  • 《2018中国艺术发展报告》:现实主义文艺创作成为主流

    报告称,2018年,现实主义电影电视和现实主义戏剧的大量涌现,标志着当代中国文艺创作在关注现实、讲述时代方面逐渐形成共识。相应地,在文艺评论领域,评论家们主张重申现实主义美学原则,突出批判性,直面文艺创作、文艺评论中存在的问题,旗帜鲜明地表明立场,提出对策。

  • “大道融通”,让你领略亚洲艺术的和谐之美

    展览分“东方写意”“美丽中国”“美人之美”三个部分,分别呈现了亚洲艺术充满诗意的写意之美,各亚洲国家艺术家描绘中国的人文和自然风景,以及中国艺术家表现亚洲其他国家的创作。

  • 提升书法艺术人文精神(艺坛走笔)

    起兴之初,书法便是关乎人文的雅事,是依托文学的寄情书写,所以古有“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论述。提升书法艺术人文精神,让经典人文价值观回归本位,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打造由传统通向未来的通途。

  • 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如何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推广美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庭和社会的义务。

  • 用艺术为时代传神写貌——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观察

    除了《天路》,沪剧《敦煌儿女》、花鼓戏《河西村的故事》、黔剧《天渠》、话剧《追梦云天》,无不取材于新中国70年历史中的真实故事。在本届艺术节演艺及文创产品博览会上,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的705家文化机构推出展示了大量文创产品,这也是中国艺术节第一次把文创产品纳入其中。

  • 多彩亚洲 | 亚洲艺术作品展:大道融通 共享“美人之美”

    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美术馆展出的“大道融通——亚洲艺术作品展”,值得去看一看。亚洲艺术作品展将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到5月26日,期间举办“世界文明视域中的亚洲艺术”学术研讨会,共同展望未来各国文化艺术交流的新愿景。

  • 外媒聚焦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展示多彩亚洲文明 促进交流互鉴

    观众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上参观(5月13日摄)。阿富汗“TOLONews”电视台5月14日报道称,在北京举行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将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和谐共生。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