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兴之初,书法便是关乎人文的雅事,是依托文学的寄情书写,所以古有“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论述。因人文精神的表达,书法实现了“人书一体”,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相统一;也因人文内涵的支撑,不同书家书风不同,同一书家立意不同书亦不同,由此促使书法成为艺术并绵延千年经久不衰。人文性,是书法的灵魂所在,是艺术耀眼的光芒。
古往今来,书法的人文性为各时代优秀书家所重,由此成就无数书法经典。孙过庭评王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张旭、怀素的狂草书写不拘一格。这些皆体现了书法文辞内容与书家心境间的互动性。因此,品读这些经典书法作品,不仅可以品其形式和文辞内容,还可以见执笔之人,即人文精神的高度和创作主体的人格力量。
除了“阳刚”和“阴柔”之美的互动相生,书法审美的时代性,也是艺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晋书法艺术自觉化以来,每个时期的书法都有其鲜明的时代性,所谓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便是对书法艺术时代审美品格的高度概括。从艺术审美时代性嬗变中回溯,历史再一次阐明了艺术形式只是书法意蕴的表现载体,其内核是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品格。
从人文精神的高度而言,书法经典是一个时代的代表,也是书法艺术体系建构的主体。继往开来的习书者皆重视经典,对经典的崇尚也往往是开创新经典的前提。艺术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存在,经典的出现作为历史的明证,强调了从“高原”到“高峰”支撑书法艺术健康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其文化母体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由此审视当代书坛创作,一些作品局限于形式表层,是由于创作者对书法的人文精神重视不够,未能从文化高度和艺术高度正确审视书法创作。
提升书法艺术人文精神,让经典人文价值观回归本位,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打造由传统通向未来的通途。“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面对当今世界性的文化大交融,书家所能,是感时代精神,生创作激情,赋予书写审美品格和情感意象。如此,那些具有高雅人文精神的艺术作品才可更好地生成、发展和繁荣。相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爱为基础,有国家层面的文化导向作引领,有教育学科体系化的建设与推进,书法界必将形成一股强大且持久的合力,开拓出一条书法艺术健康发展的新路。
他就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非)物质文化形象宣传大使、甲骨文钧瓷龟片专利发明人,钧瓷龟甲片文化路上的追梦人——傅伟华。在他的工作室里,傅伟华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习书、篆刻、烧制钧瓷龟甲片的历程。
11月17日上午,郑州市人民公园内,一位年约六旬的老者在公园广场上一边展示这自己的书法作品,一边打出“招生广告”。他认为,不管大家如何议论,他就是要坚持自己的这一观点,反腐应该成为所有国人的行动,大家有异议可以交流,但我的这个观点不变。
10月26日上午,郑州市碧沙公园内,一名头发花白的老人从水桶中掂起一支超大号的毛笔在地面上练习着书法。只见地面上,铁画银钩,苍劲有力的字体一时间引来众多围观者,老人精湛的书法功底和漂亮的字体不断引来大家的啧啧称赞。
首届“中国书法大厦杯”大奖赛前不久在合肥落幕,与其他书法大奖赛展览相比较,并无显著特色。一旦如果只有钱才是唯一可以带来安全感的见证物,这已经不是哪个人的问题,而是这个时代病了。
9月6日下午,郑州市碧云路航海路街头游园内,一位右手少了食指的大叔正在街头展示他的书法。据大叔称,他叫李书敬,今年64岁了,老家是河南开封市尉氏县南曹乡靳村一组村民,自小就受父母影响酷爱书法艺术,长大后一直从事教师职业。
7月13日至14日,河南省第二届豫才杯中小学生书画大赛现场决赛暨研学活动在登封举行。现场创作结束后,评委对孩子们的作品进行现场评审,并于14日上午对部分作品进行了点评,为参赛选手们带来一堂生动的“现场教学”,让大家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