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独家 > 正文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小秦岭“还绿”记

2019年04月20日20:24  来源:河南电视台新闻中心

5034

  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最高处2413.8米,是我省境内最高的山峰,被誉为“中原之巅”,也是河南特有动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区域。同时,小秦岭黄金产量位居全国第二,经过近50年的开采,生态破坏严重。近年来,当地复绿于山、修山予民,打响了环境集中整治大会战,保护区生态环境逐渐改善。

  这两天,随着保护区最后一处生活设施的拆除,小秦岭保护区内一万多处矿区生活设施将全部完成清理,从此告别“开矿时代”。

  河南小秦岭文峪某矿企负责人 田喜平

  我们的矿区就是从这个地方开始是起点,当时基本这房子就是生活区,机关、办公基本上都在这儿,整个大概也就是七八公里的样子,原来最疯狂的时候大概好几万人,都是在这里面生活,在这里面住。

  大规模开采金矿,使得山间溪流污染,森林“斑秃”,昔日充满活力的小秦岭伤痕累累。2016年,针对保护区内存在的矿渣堆放量巨大、矿坑数量众多、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一场绿色保卫战拉开序幕。而要还绿于小秦岭,首先要做的是全部撤出保护区内的采矿企业,负责劝说调解的李保祥成了所有矿厂最不欢迎的人。

  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矿山整治小组副组长 李宝祥

  打了几千米洞子,用他们的话来说,他们刚刚见矿,我的投资咋办?有的说我新上的设备二三百万呢,我胆敢撤出,那就是一堆废铁啊,你们叫我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保护区遍布500多个采矿坑口,老李和同事们带着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带着保护区千疮百孔的卫星监测图像,挨个坑口挨家企业谈,为的就是让大家形成共识:小秦岭生态恢复等不起,拖下去就再也没有机会恢复了。

  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矿山整治小组副组长 李宝祥

  既然咱们破坏了,咱们就得无条件地对人家进行修复。可以说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的认识也在逐步地提高。开始比较难。

  经过艰难的努力,矿山整治第一年,保护区内所有矿企的员工全部撤出,521个采矿坑口全部封堵。生产设施生活设施进入拆除阶段。采矿虽然停了,可生态恢复却面临着巨大挑战:2500多万吨矿渣遍布山谷,最高的矿渣堆放高度超过100米。

  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郭圣啸

  对于生态修复的难度,大家看这里就能看出来,由于在矿渣上面种植植物需要有一定的土层覆盖,由于这个地方坡度太大,运土的车无法到达这个地方,那么再往上的话,就只能通过工作人员一锨一锨的把土运到上面,增加土壤厚度,然后再进行植被的种植。

  本着“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关键时刻,采矿企业积极配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担负起了环境治理的主体责任。昔日拉渣下山的矿车,如今又忙碌起来,五万车土方被拉上山,进行土壤覆盖。保护区也通过降坡、固渣、覆土等手段,探索出了之字形、梯田式的坑口矿渣治理模式,而在恢复生态环境的同时,如何创造经济效益,老李他们还有更长远的考虑。

  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矿山整治小组副组长 李宝祥

  我们在搞生态修复的时候,就考虑到了乔、灌、草搭配,在这个地方栽的是金银花,我们还在其他搞生态修复的地方栽的有连翘、还有杜仲,都会产生不菲的经济效益。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可以说这些东西都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金山银山。

  复绿于山、修山予民,三年寒来暑往,小秦岭矿区实现了从靠山吃山到养山护山。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曾经几乎绝迹的野生动物逐渐回到了家园。

  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矿山整治小组副组长 李宝祥

  我们栽的58万株树,就引来了有“小凤凰”之称的红腹锦鸡,竟然达到了200多只,还有鬣羚、勺鸡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小秦岭的绿色效益也正在惠及更多的人。当年黑水横流、尘土飞扬的黄金村——河西村,如今越变越美,正在积极转型打造汉山景区;泔涧峪林区的亚武山风景区,刚刚举行了首届开山节引来7万多游客;山脚下前店村的绿色有机香菇也走出国门,远销韩国、日本、俄罗斯…… “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共生”,绿色成为发展底色,就一定能取得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多赢。

  

文章关键词:小秦岭 鬣羚 亚武山 奋斗 矿山 矿渣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采矿 新上 生态修复 责编:王芳菲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