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老区文脉涌新泉

2019年04月25日09:59  来源:农民日报

5034

  本报记者施维张培奇刘振远范亚旭

  一部信阳文化史,可窥中原文明路!从华夏发轫到革命年代,城阳城遗址、大别山革命精神、姓氏之根、罗山皮影、董家河茶艺……形态多样、内涵丰富的文化瑰宝举不胜举,令这座幅员1.89万平方公里的古城更显底蕴厚重。

  岁月不居。而今的信阳,正以崭新气象,扛起新时代的担当昂首前行。信步其乡村,农民的喜悦“跳跃”在田野阡陌,不仅因口袋鼓起来、村居干净了,还有被新时代乡村文化浸润的幸福。

  乡村振兴,文化是魂。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说,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我们坚持传承弘扬先进的、乡土的、大众的文化,着力丰富内涵、拓展形式、增强张力,让全市2879个行政村共享文化振兴的成果,并以文化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为什么说文化是乡村振兴之魂?我们需要振兴什么样的文化?如何发挥好文化对于乡村全面振兴的张力?心揣疑问,记者奔走于信阳乡土,感悟一方文化魅力之余,孜孜以求解。

  聚能

  弘扬红色文化建强组织力量

  大别山绵延千里,横穿信阳南部。

  那里,曾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心脏所在。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里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镌刻历史的遗址遗物流传至今,汇聚成一股红色文化,滋养着一方水土。

  位于新县的大别山干部学院,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党员从各地奔赴学习。“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的大别山革命精神,不仅教育了前来学习的党员,更激荡着信阳乡村干部群众的奋斗初心。

  在新县泗店乡计河村的一棵歪脖子树下,沉睡着合葬的无名烈士。每到清明节,计河村党支部书记孙先鹏总要带领全村党员干部来这里扫墓,在他心中,“扫墓就是一场党性教育课,激励班子成员为振兴而不懈奋斗。特别是一些年轻干部,听完老党员讲述村庄的革命历史后,工作中明显感觉到他们心态更踏实了、干劲也更足了。”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红色文化就是为农村党组织这台火车头不断汇聚的正能量。它凝聚着革命精神,承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穿越跌宕的时代、超越个体的得失,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尤其是本地本村革命历史上的真人真事,往往更能感染人。

  在信阳,这股红色文化的传承尤为重要。该市一些曾作出突出贡献的革命老区,因资源禀赋匮乏在今日成为经济上的贫困地区。红色文化激励着干部群众的脱贫信念,适度开发的红色旅游也成为当地的一笔宝贵财富。据统计,信阳市内可供开发的革命纪念地和革命历史遗址就达479处,批准的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有178处。

  宝贵的红色文化财富,有不少散落于各村之中。

  近年来,信阳市委、市政府在以大别山革命精神为核心,重点打造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将军故里等红色文化基地之余,还重视散落红色文化的发掘和保护。在信阳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钱长琨看来:“传承乡村红色文化,不仅要抓大,还要抓‘小’,拯救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被遗忘的革命事迹、遗物遗迹,将其呈现在世人面前。”

  在泗店乡王楼村村史馆里,陈列着村内先烈的照片、事迹和遗物;在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村委会的院墙上,形象描绘着村里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往事……这些贴近日常生活的展示,潜移默化地引导着村民的价值观,让历史的积淀焕发出新的活力。

  “红色文化是以党风带家风促民风的好法宝。”新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伟说,“无论历史如何变迁,红色文化永不会褪色。传承弘扬好红色文化,是我们扎实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一项基本功。”

  添韵

  挖掘农耕记忆鼓起农民口袋

  新县吴陈河镇杜洼村奇龙岭民俗文化生态园里游人如织。磨盘、陶罐、风箱、花轿……农村老物件勾起人们对于“依依墟里烟”的传统乡村生活的记忆。一位来自城里的游客告诉记者:“我们经常带孩子来玩,想让他了解过去的农村,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而在光山县司马光田园综合体,围绕司马光文化,融入地方农业景观和民居建筑,休闲康养、观光体验、农家乐与文化传承融为一体,成为当地农民改善生活、增收致富的一把金钥匙。

  如果说农业是乡村旅游的底蕴,那么文化就是核心竞争力。保护性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合理开发其多功能性,让乡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既增添了乡村韵味,又实现了文化的经济价值,提升了相关产业的附加值。

  在光山县委书记刘勇看来,乡村产业同文化是二元互动的关系,文化是产业增值的张力,产业又是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活水,是调动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文化活态传承的内在动力。

  每个乡村的文化符号都是独特的。将看似分散的文化串点成珠,能催生文化元素的“聚变”效益,迸发独具地方魅力的文化张力与自信。信阳在坚持各乡村因地制宜开展文化传承的同时,强化农文旅融合的规划先行,从全域旅游战略出发,积极打造出“一核两带”乡村旅游文化产业带。

  一核,指信阳市中心城区和环城周边地区的山水型宜居宜游宜养城市、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两带,指大别山北麓山地度假带和淮河沿岸乡村旅游带。每个旅游带都有独具风格的文化主题,旅游带又按文化特征划分不同板块,板块内各乡村文化既水乳交融,又独树一帜。

  截至目前,全市开发规模以上旅游村(点)125个,农家乐片区10个,规模以上休闲农庄150个,约有10万人从事乡村旅游经营,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3.8万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

  中央办公厅干部、光山县挂职副县长孔凡文说,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提升乡村产业价值,让普通百姓受益,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最终落脚点。

  在光山县泼陂河镇东岳寺村,易地搬迁安置没几年的村民的生活来了个大变样。利用独特的生态和村落文化,光山县将东岳寺村打造成别具一格的写生小镇,每年吸引近千人次的艺术工作者和学生来此驻村创作,吃住都在村民家中。脱贫不久的村民李海青说:“现在生活好了,去年增收8000多元。艺术家住在咱这里,我也要把家里打扫干净才行。孩子也渐渐喜欢上了艺术,得让他多跟着学一学,可不能像我们这样读书太少了。”

  将文化振兴与扶贫开发事业相结合,信阳的探索不仅让贫困户摆脱了物质贫困,还突出“志智双扶”,引导他们逐步摆脱精神贫困,带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民教育意识的提高。

  敦风

  创新传统德艺推动乡村善治

  “两不愁三保障,群众过得真是强;又打渠又修路,帮助群众来致富……”息县路口乡弯柳树村70岁的村民许兰珍哼唱着自己编的快板。作为农村文艺工作队队长,并不识字的她将党的扶贫政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德孝文化等改编成村民爱听的快板、“三句半”,在当地小有名气。

  就在几年前,她还有另外一个名头——“赌博队长”。曾经沉迷于赌博的她,让家庭关系一度陷入紧张,丈夫赌气也参与赌博,竟一次输了1万多元。

  在参加村里德孝课堂的学习后,许兰珍恍然大悟,决心戒掉赌博陋习:“戒赌后我也参与上课,用说快板的方式,让更多乡亲了解党的好政策,学到为人处世的道理。”

  2013年以来,弯柳树村组织村民成立“德孝义工团”“党员义工团”“农民德孝歌舞团”,让村民自己当主角,将党的政策和优秀传统文化编成小品、相声、快板等乡土艺术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德孝课堂,通过传统文化教育,重塑村民的价值观。短短几年,这个有名的“穷乱”村就民风淳朴、井然有序了。

  弯柳树村的转变,是近年来信阳市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的缩影。信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余金霞说,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讲述身边人身边事,更能感染人,更容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村民的精神动力,有利于文明乡风建设。

  敦风厉俗的同时,以德孝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培训产业在弯柳树村也发展起来。近些年,信阳市加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文化艺术人才“千人进千村扶贫”行动,组织文艺工作者到乡村对口帮扶。不少民间艺人成长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像诞生千年之久的罗山皮影戏在罗山县委、县政府的抢救与保护下,一批青年传承者被培育出来,一些优秀作品借助网络视频飞入寻常百姓家。

  与此同时,信阳大力推动文化惠民工程,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在演出场次、频次上向乡村倾斜,实现优质文化资源向乡村延伸,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文化服务。

  “这些活动的开展实现了多赢。”息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李博说,“一方面教化了村民,改善了乡村治理环境;另一方面培养了农村本土文化工作者,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还提高了乡村文化的内生创造力,增加了一部分村民的经济收入。像弯柳树村剧团,仅去年11月份应邀演出就创收了13.8万元。”

  乡村文化振兴,农民是共享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信阳不仅大力向乡村送文化,更着力在农村种文化,让农民在参与中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得到升华。

  “我们要传承弘扬的乡村文化,既是传统的,也是时代的,更是大众的。”信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曹新博说,下一步,信阳将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抓住设施建设、效能提升、产业发展等关键,大力创新机制,奏响乡村文化振兴大合唱。

文章关键词:红色文化 阳城遗址 传统农耕文化 泼陂河镇 记忆鼓 新泉 文脉 乡村文化 乡村治理 村民 责编:安文靖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