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代“女婿护林员”:吃馍馍、喝凉水,植绿近20载……
何永才最初的想法
是让树再多一点,山再绿一点
但随着荒山上的小树苗一天天长大
何永才尽是不舍
在膝盖磨损严重,阴雨天疼痛难忍的情况下
何永才将护林员的工作交给女婿
后来,又让孙女婿“接棒”
一家三代“女婿护林员”
吃馍馍、喝凉水,护林近20载
图为兰州三代护林员。闫姣摄
吃干馍、喝凉水的荒山“林一代”
今年70多岁的老人何永才是甘肃兰州的一名老护林工人,20多年前,当时的山上没有一点绿色,全是土黄色山脉。“风一来土吹的到处都是,不绿化一下,后辈们呼吸空气都是问题。”
兰州市的地形属于类盆地地形,南北两山中间夹着市区。早年,坊间曾这样描述兰州的“荒山秃岭”:“皋兰山上1棵树,白塔山上7棵树。”
历史上,由于气候变化和各种自然、人为因素,兰州周围的森林逐步遭到毁灭性破坏,乃至成为濯濯童山,这也造成兰州及周边曾经水土流失严重、旱情频发。
上世纪40年代,兰州曾通过挖水平沟,种草植树,在南北两山共植树30余万株。但由于当时造林资金不足、水利灌溉技术落后、病虫害等因素,所植树苗大部分“夭折”。
上世纪80年代起,兰州市300多家单位通过承包荒山,建立基地造林绿化。至1999年,已累计造林14万亩,成活各种树木3200多万株。
图为绿化后的兰州市南北两山一隅。(资料图)钟欣摄
2000年,兰州成立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探索建立新的管理管护体系,主要从事南北两山的苗木培育、护林防火和林区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当时年过五旬的何永才得知两山指挥部招护林员,第一时间报名成了“林一代”。那时尚未成立护林站点,每天早晨,护林员们背上馍馍、水和树苗,抗着铁锨就上山了。
山上光秃秃的,尤其夏天,一点阴凉地都没有,经常晒得何永才头晕目眩,“水也要省着喝,不然熬不了一整天,嗓子干,难受得很”。
“走路6小时,干活3小时”这句话在当时护林员中间非常流行。由于山路难行,何永才和伙伴们每天要步行到10多公里外的山体栽树、浇水,不知道磨破了多少双鞋。
一家三代女婿护林员“接棒”植绿
何永才最初的想法是让“家门口”的树多一点、山绿一点,可不曾想,他对这份工作的感情与日俱增,在膝盖磨损严重、每逢阴雨天就疼痛难忍的情况下,他才将护林员的工作交给女婿。
图为过去兰州市“光秃秃”的南北两山一隅。(资料图)钟欣摄
一天晚上,何永才将女婿王国礼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我老了,干不动了,但这份工作一定要有人接手。你先试着干,日子久了就能体会其中乐趣。”
而今50多岁的王国礼又让32岁的女婿张小江“接棒”,三代“女婿护林员”勤勤恳恳在兰州市七里河区的水磨沟东山上植绿护绿,共同的愿望是让家乡干旱的黄土坡绿树成荫,变成景区。
“我腿疼干不了了,但这份工作要一直干下去,后辈们会受益无穷。”何永才经常这样教导女婿和孙女婿。
近日,中新网记者实地探访了兰州市南北两山指挥部水磨沟护林站,跟随王国礼和张小江一起上山,记录了他们一天的生活、工作状态。
兰州“林二代”和“林三代”出门“巡山”。闫姣摄
早晨8点左右,抹一把脸,给保温瓶内装满开水,再往口袋里塞上个馍馍,王国礼和女婿简单洗漱后,就把铁锨放在汽车后备箱,驱车开往水磨沟东山脚下,然后再徒步爬上山。
“上山走‘寸寸步’,就是一小步,比较省力。下山脚后跟踏实,防止崴着脚。”担任护林站长十多年来,农民出身的王国礼已摸索出许多“巡山”及给树苗“看病”的窍诀,并一一传授给女婿。
王国礼坦言,起初他非常不愿意当护林员,他觉得在荒山上剪树、掏树窝子太枯燥,没有人能跟他说话,有时候连口热饭都吃不上。
图为王国礼和女婿张小江正在清理树窝。闫姣摄
岳父再三坚持,出于孝顺,王国礼抱着试试的心态。未曾想一干就是十多年,越干越放不下,越希望有更多子孙后代继承这份工作。
“就像小心翼翼地看管孩子,从一个小树苗慢慢长成大树,给它浇水、除杂草和病虫害,有了感情啦!”王国礼说。
共同愿望:让家乡的山绿一点、再绿一点
每年从清明节起到11月份左右,护林员的主要工作都是防火,其余就是除杂草和浇水。
由于山大地多,有些地方喷灌喷不到,就需人工浇水。两人一组浇树窝子,最多的时候浇近200个树窝子。护林员们知道,家乡的山太旱了,浇勤一点,树的成活率才更高。
王国礼和女婿边干活边聊天,时间很快到了中午,两人把铁锨平放在地上,盘腿坐在树荫底下,掏出馍馍,把水倒进壶盖子里,轮流咂巴着水吃干馍。
王国礼和女婿盘腿坐在地上吃馍馍。闫姣摄
王国礼常慨叹,他们“林二代”的生活比“林一代”们好多了,最起码路平坦了,有些地段能用摩托车代步,省力些,也有了阴凉地,不用暴晒在太阳下。
“在山上干活,自身安全非常重要。”休息时王国礼不忘叮嘱女婿,山路崎岖,护林员们不仅经常扭伤擦伤,严重的还会踩空从山坡滚下来。今年清明节,站里一位女护林员就不慎崴到脚受了伤。
将树窝子里的杂草铲出来,再将路边的干枯树枝移开,放到集中归置点,张小江在岳父的指导下,一天天熟悉护林员的工作。
很快,太阳西斜。土路上,张小江和岳父一前一后的脚印清晰可见。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结束了一天的劳动,对每条山路都熟稔于心的父子俩显得一脸轻松,哼着小曲踏上返家路。同行的记者则小心翼翼,走到异常陡峭处还需蹲下去,再伸腿够下一个台阶。
目前,兰州南北两山山体绿化面积已达60万亩。图为绿化后的南北两山。(资料图)钟欣摄
“我现在看到栽了这么多树,心里非常开心,以后儿子、孙子都会说这些树是我爸爸或爷爷栽的,很有自豪感。”王国礼说,这份工作包含许多责任,不仅让“家门口”的山变绿了,也让更多的兰州市民呼吸到更新鲜的空气。
张小江每次出去旅游,看到山清水秀的地方就想,如果自己的家乡也绿油油的,是个景区就好了。日子久了,这个年轻人也有了和岳父一样的小梦想,让家乡的山绿一点、再绿一点。
据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透露,为了实现“四季有绿、三季有花”,当地探索出了多种适合兰州地形的“播绿”技术,还引进许多“当家”树种及花种。目前,兰州南北两山山体绿化面积已达60万亩。
(记者 史雅乔)9日,记者从国务院扶贫办获悉近期脱贫攻坚重点工作进展情况。中西部22个省份扶贫公益岗位安置496.28万贫困人口,其中护林员127.17万人,护路员31.4万人,保洁员151.39万人,护水员18.02万人,护理员6.19万人,村务管理员34.29万人,其它127.82万人。
河南省大力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河南”,进行了太行山绿化工程、防沙治沙工程、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河南广播电视台《对话中原》栏目策划“脱贫攻坚”系列访谈之林业篇,邀请河南省林业局副局长王伟、河南省林业局扶贫办主任周三强,围绕“河南省林业助力脱贫攻坚”进行深入探讨。
十三五期间,河南各地因地制宜,不断探索林业生态产业扶贫路子,在保障良好生态的同时,让更多贫困群众享受到生态红利,脱贫致富。“十三五”期间,我省选聘像严刘成这样的生态护林员4.6万名,中央财政安排我省生态护林员专项补助资金8.8336亿元,带动13.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贵州毕节赫章县的海雀村,曾经因为毁林开荒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村民的日子越砍越穷。海雀村还制定了村规民约,对乱砍乱伐、盗取林木等行为都有明确处罚,如此下大力保护生态是因为村里走过弯路。
中西部22个省份扶贫公益岗位安置494.86万贫困人口,其中护林员127.86万人,护路员31.45万人,保洁员150.58万人,护水员18.11万人,护理员6.27万人,村务管理员34.64万人,其它125.95万人。
吴年有带着四胞胎姐妹在田间玩耍。2010年9月,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上堡乡上堡村村民吴年有的妻子在县医院产下了四胞胎女儿。乡里给四胞胎都上了低保,还让夫妻俩就近就业,做起了村里的护林员和保洁员。
在习总书记点赞的1500万株扶贫茶苗受捐地之一——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寨镇志强村的“白叶一号”茶叶基地,村民们正在为茶苗锄草。2018年7月,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给中寨镇捐赠了能种植1200亩的360万株“安吉白叶一号”茶苗,帮助当地发展茶产业。
群山合抱,绿波荡漾,薄雾轻笼,一对新人正在拍摄婚纱照。清淤刚完,北碚区紧接着美化周边环境,建起沿湖步道、生态展览馆、生态厕所等,步道两旁栽上了红叶李、红枫、紫薇。
春运期间,为了服务旅客安全出行,太原客运段的一对列车长夫妻赵耀和陈海燕成了“难见面”的夫妻档。2019年10月15日,陕西省洛南县灵口敬老院的张金水和郭当存,在当地民政局的帮助下喜结良缘。
宽阔整洁的水泥路,家家门前种满了绿植,蓝天白云下一排排房屋整整齐齐……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茫哈苏木哈吐布其嘎查,入眼的景色和我们预想的不大一样。吴楠摄 如今,白吉林白乙拉每天都会到他守护的林场走一走,一旦发现问题,他都会认真登记下来,进行汇总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