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守望传统,拥抱未来——听博物馆讲述超级IP的中国故事

2019年05月18日16:37  来源:新华网

5034

  新华社长沙5月18日电 题:守望传统,拥抱未来——听博物馆讲述超级IP的中国故事

  新华社记者施雨岑、蒋芳、柳王敏

  承载着人类的历史与记忆,博物馆用一件件文化瑰宝,将流动的光阴定格。

  自南通博物苑肇始,中国博物馆事业已走过百余年。在珍贵文物纷纷被视为超级IP的今天,负责收藏、研究和展示它们的博物馆,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如何更好讲述这些超级IP过去的故事,让更多人感知它们未来的精彩,是当下博物馆普遍面对的课题。

  今天,博物馆有多“热”?

  “我不在博物馆看展览,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一个热衷于在博物馆“打卡”的网友这样描述自己的休闲时光。

  毋庸置疑,“逛博物馆”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仿佛是跨越千百年时光而来的先人信札,一件件文物的“前世今生”,让观众得以一窥祖先们的生活图景、悲欢离合。这样的“精神盛宴”,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已不再是小众需求。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18日在“博物馆·文化中枢”论坛上表示,当前,“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博物馆已经成为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博物馆观众结构日益多元,未成年人、低收入群体、农民工、村镇居民参观博物馆热情日益高涨。

  他举例说,今年春节长假,全国数千家博物馆推出上万场精彩活动。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游客在春节期间参观博物馆的比例高达40.5%。

  采取预约限流措施、假日门票早早售空、热门展览门前排起长龙……各大博物馆近年来出现的种种现象,折射出国人对高品质精神文化产品的旺盛需求。

  “‘博物馆热’,既是中国博物馆人期盼已久的梦想,也是全社会文明进步的共同成果。”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

  今天,博物馆如何“讲故事”?

  据统计,目前我国平均26万人拥有1座博物馆,北京、甘肃、陕西等地已达到12万-13万人拥有1座博物馆。除综合、历史、自然等类型博物馆外,遗址类、专题类博物馆快速发展,生态博物馆等新兴博物馆建设方兴未艾。

  国际博物馆协会主席苏埃·阿克索伊表示,近年来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已引起国际博物馆界的高度关注和普遍赞誉。

  发展速度令人惊叹,中国博物馆仍然面临“成长的烦恼”。

  “一个好的博物馆,应该在做好保护、研究等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让身处其中的观众在很舒服的状态下接受教育,潜移默化地树立文化自信。”关强说。这对博物馆“讲故事”的能力无疑提出了很高要求。

  南京大学曾经在江苏对博物馆开展了一次摸底调研,结果显示博物馆“讲故事”能力仍是短板。观众对博物馆不同方面的评价中,评分最低的三项是“互动体验手段”“高科技展示手段”和“讲解体验”。

  “至今还有很多博物馆停留在展示奇珍异宝的阶段。”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说,好的展览,要用故事打动观众。展览的要义,不是追求最上乘的展品,而是讲好展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展览的最终目的不是展示坛坛罐罐,而是展示这个区域过去人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怎么“听故事”?

  18日,湖南省博物馆联合全国22家文博单位举办的“根·魂——中华文明物语”特别展览拉开帷幕。30件(套)精心遴选出的文物,勾勒出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该展览策展人王树金说:“在有限的场地内,如何全景式展现中华文明,我们充分考虑了时代、地域等因素,选择了不同类型的文物,一个展览就是一段完整的历史呈现。有的观众会首先涌向‘镇馆之宝’,而对普通文物只是匆匆一瞥。事实上,只有认真看完全部展品,才能真正不虚此行。”

  人们逐渐意识到,当博物馆的“文化大餐”上了桌,如何“享用”也是有讲究的。

  “在博物馆,你可以读懂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南京博物院文博志愿者萧征宇期待,观众们在参观之前调整心态,不要把博物馆仅仅当成“到此一游”的景点和“打卡”的目的地。

  过去,观众常常问龚良:“你们的镇馆之宝是什么?”他希望,在未来,观众更多地思考展览在“讲什么故事”。

  为了让观众们更好地“听故事”,博物馆也在积极进行各种尝试。从《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电视节目,到“故宫社区”“数字敦煌”等网上展示项目,公众足不出户便可以享有高质量文化产品,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不同地区博物馆事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同时,一场博物馆界的改革呼之欲出。关强说,国家文物局已经起草相关文件,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文件的要点之一,便是拓展博物馆藏品的利用途径,完善服务供给。

  “我们将创新博物馆传播内容、形式和手段,力争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关强说,鼓励博物馆充分倾听观众需求,真正用好馆藏资源,让观众们“听”到自己喜欢的“故事”。

文章关键词:故事 听故事 IP 博物馆事业 博物馆藏品 中国故事 中国博物馆 讲故事 打卡 守望 责编:李娅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英国保诚集团:对中国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英国保诚集团首席执行官韦立思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中国的成功故事充满活力,他对中国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中国在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采取的有针对性的举措,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韦立思说,“我们致力于在这些充满活力的成功故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 锦绣小康 | 玉米团子的故事

    这是一趟知青专列,不满16岁的习近平坐在上面。辗转几天后,习近平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他将在这里度过七年知青岁月。当时,知青们能吃到蒸玉米团子、高粱米团子,而老乡们大多时候只能吃糠窝窝。

  • 中国企业书写更多共赢故事(十三五·中国印象(18))

    12月1日,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港湾)承建的斯里兰卡科伦坡港贾亚码头扩建项目正式开工,预计工期20个月。从电子商务到生物制药,从工程建设到装备制造,“十三五”期间,一大批优秀的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品牌越来越响亮,海外影响力越来越大。

  • 从军爱国:一个军人世家的四代传承

    祖父和外祖父经常为儿孙讲述他们经历过的战斗故事,勉励后辈“好男儿志在四方,一定要立志报国。在葛立兵家的客厅里,三块“光荣之家”的牌子格外引人注目,这三块牌子分别来自父亲、儿子和自己。”葛立兵说,他会让爱国爱家的军人情怀和家风家训,在家里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 最美公务员|朱明明:在平凡岗位书写新警察故事

    12月4日一大早,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生理脱毒区内,第四大队的戒毒干警就一片忙碌。2007年,24岁的朱明明走出大学校园,通过公务员招考,成为了河南省女子劳教所的一名警察,师范专业的她从此开始书写一段新警察故事。

  • 让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2017年底,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一夜之间火了起来。新华社发  “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 张定宇为什么学医?背后竟有这样痛的经历……

    奔走在危重病人身边 疫情期间,张定宇带领同事 誓死捍卫有疫情“风暴眼”之称的 

  • 关于革命文化,习近平总书记这么说

    革命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与改革中创造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

  • 天天学习丨一座有故事的院落 习近平曾这样保护

    天天学习福州繁华闹市中,静立着一座古朴的院落。这里是林觉民在《与妻书》中回忆到的“杨桥巷故居”,也是冰心在《我的故乡》中用细腻笔触描绘的令她魂牵梦绕的“父母之乡”。

  • “公主殿下,请饶恕臣又不辞而别”

    与希冀溢于言表 对脱贫攻坚事业的挚爱和坚守 也让人肃然起敬 2018年3月5日 作为汇川区农业农村局 派驻泗渡镇观坝村的驻村干部 余永流担任同步小康工作组组长 同事说 “两年多时间里 他多次加班到深夜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