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林毅夫:美国从中国买东西并不是给中国的恩惠

2019年05月24日09:57  来源:央广网

5034

  央广网北京5月23日消息(记者柴华)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22日)下午,第137次“朗润·格政”论坛在北京大学召开,此次专题研讨会聚焦的主题是“中美贸易及中美关系:挑战与前景”。林毅夫、余淼杰、周世俭、东艳等著名经济学者齐聚一堂,就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影响、可能的发展方向等展开研讨。

  “朗润·格政”论坛是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办的系列活动,以格物致知的态度分析重要经济现象、推究公共政策选择。

  贸易是互利双赢的。最先走上讲台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强调,美国从中国买东西,并不是美国给中国的恩惠。“美国从中国买东西,是这些东西美国自己不生产,但他们国内有需求,必须从国际上进口。当然他可以从中国进口,也可以从其他国家进口。但是他从中国进口产品的价格比较低、质量比较好。美国没有说不能生产产品,但是他们如果在国内自己生产,成本非常高,他的老百姓要付出非常高的代价。”

  去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升级过程中,美方的主要立论在不断发生变化。最初也是最为明确的矛盾就是双边贸易的不平衡,也就是美国对中国大额的贸易逆差问题。但是,美国有贸易逆差就是中国的错吗?林毅夫表示,国际贸易要从一个国家跟整个世界的贸易逆差和顺差来谈问题。美国是贸易逆差非常大的国家,但是读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一个国家如果有贸易逆差,是因其消费太多、储蓄不足造成的。

  “要解决贸易逆差的问题,必须从国内看,怎样来增加储蓄、减少消费。美国政府想用增加对中国、加拿大、墨西哥、欧洲、日本的关税来解决贸易逆差的问题,而实际上美国去年整个贸易逆差不仅没减少,而且还在增加。201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即使美国政府有那么大的动作,美国对外贸易逆差增加12.1%,而不是减少。对中国也是如此,去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增加了11.7%,同样并没有解决他的问题。但带来的结果是他们的贸易状况恶化,美国国内的居民或者是用中国的出口产品作为服务品的生产商要付出更高的代价。在这种状况之下,我想,美国一般家庭的福利是下降的。”林毅夫说。

  而针对美方所谓的“贸易吃亏”论,北大国发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余淼杰认为,贸易逆差对美国来讲不见得是坏事,贸易顺差对中国来讲也不全见得是好事。他指出:“我们出口到美国,换了美元以后需要投资在其他国家。通常而言,我们会购买美国的国债,我国是其最大的债权国。美国相当于从中国融资来发展美国的经济,现在却有些‘倒打一耙’。贸易顺差为什么对中国来讲不见得是好事情?最重要的一点是有输入性通货膨胀。假设最后真的达成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之后在特朗普可能的第二个政期,以及后特朗普时代,还会不会看到中美经贸摩擦、会不会看到中国的贸易顺差?答案是:一定会。这是由两国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的生产成本也比较低,但是因为他们没有全产业链,中国在制造业方面有全产业链。”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逐步演进,不公平竞争以及“强制转让技术”论被更多地提及。林毅夫认为,其背后的目的是“遏制中国的发展”:“的确,美国公司到中国来投资一定是带着技术来的。他们的技术是我们强迫其转来的吗?不是。比如汽车,除了美国的汽车在中国生产,也有德国、日本、韩国的。如果美国通用、福特,他们不用最好的技术在中国生产,那么生产出来的汽车大家会买吗?基本不会有人买。所以用最好的技术到中国来生产,是他们自己的需要,并不是中国强迫的。中国这些年的技术进步非常快,这是事实。中国的经济增长,资本不断积累、产业不断升级,当然技术会不断创新,而这些创新其实主要是通过我们自己的学习和研发。在这种状况下美国为什么老用贸易逆差还有这些所谓不公平竞争的方式来谈呢?实际上是看到中国发展得这么快,他想遏制中国的发展。”

  那么,通过加征关税遏制中国真的能够达到美国政府想要的目的吗?中国古代兵法有句话叫“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美国损的可能不止八百。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说:“加了25%的关税对中国来讲有没有影响?有,肯定比10%要明显。但是中国最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从4月1日开始大幅度降低增值税等,企业生产的成本明显下降。对美国而言,40%的日用消费品马上涨价,6月1日。60%的工业品是什么?汽车零部件,美国汽车工业协会已经公布,加征25%的关税之后一辆小轿车凭空增加成本4400美元;电子元器件,所有美国用电子元器件作为半成品来组装电器的工厂都要吃亏。”

  当然,别人会不会算账我们说了也没用,关键是自己怎么办?林毅夫认为,最重要的是中国自己要保持定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追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实现高质量发展。他说:“美国现在无非就占我们出口的不到20%,我们还有80%。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市场机会更好地让欧洲国家、日本、韩国,还有其他发展中国家共享。当然,其实美国的很多企业家也都非常清楚,中国是现在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最大的国家,全世界每年30%的增长以上来自于中国,如果美国这些企业退出了中国市场,他们就退出了全世界财富500强的这些世界市场。我相信美国的企业家、美国的人民也希望来分享中国发展的机遇。”

文章关键词:林毅夫 美国政府 朗润·格政 中国发展 中美贸易 贸易顺差 新闻纵横 遏制中国 对外贸易逆差 美方 责编:彭向华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专访林毅夫:疫情及单边主义双压力下 中国经济发展如何破局

    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进入衰退,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实现了V型反弹,成为全球唯一经济正增长的国家,呈现不断向好的发展趋势。林毅夫:大家都说中国是一个出口导向型的经济,但实际上看2019年的数字,出口只占我们国内生产总值的17.4%,所以国内市场是主要的,国内循环是主要的。

  • 【招才引智大会】林毅夫:河南不仅要提供吸引人才的环境和平台,更需要建设创新的文化氛围

    10月24日,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2020招才引智专项行动”举行。在大会开幕式上,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在视频发言中表示,河南要发挥好人口第三大省、经济第五大省的市场优势,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交流,不拘一格,培育和引进优秀人才,把河南的人力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人才优势,推动产业链、价值量、供应链三链融合。

  • 【专家漫评】王一鸣解读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

    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特别是科技成果产权激励制度改革,激发科技人员创新热情,解决技术“卡脖子”问题。通过探索扩大土地使用权入市用途,推动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

  • 【专家漫评】林毅夫解读“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中国正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近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大约30%,在新发展格局下,一个依然开放、扩大开放的中国有望对世界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 构建新发展格局机遇大于挑战(权威访谈)

    林毅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还要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

  • 构建新发展格局 机遇大于挑战——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

    林毅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林毅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有独特的优势,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 权威访谈丨林毅夫:坚定不移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林毅夫:这些淤点、堵点,它是我们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个坎儿。

  • 林毅夫:中国经济前景光明 经济学家当不辜负时代

    一个月前,人民网财经在北大朗润园专访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关于中国经济“半年报”和下一步发展前景,林毅夫给出了确定性答案。

  • 林毅夫:疫情下的全球经济及中国应对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政府与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分享信息,并采取了一系列防控和救治举措,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为国际社会防范疫情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和有力支持。希望新冠肺炎疫情的教训提供了改善全球治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减缓化解未来可能出现的全球危机的契机。

  • 林毅夫:从70年发展看经济学理论创新

    具体分析,第一阶段的发展理论主张发展中国家建立现代化工业体系,但是该理论忽略了不同发展程度国家产业结构的内生性,而产业结构内生于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禀赋结构。现在的主流经济学理论来自发达国家,一般总结于发达国家的现象和经验,也没有结构内生性的概念,于是以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制度等作为最优的结构。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