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新华网评:保护文化遗产,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2019年06月08日16:26  来源:新华网

5034

  毛同辉

  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天出版的《人民日报》重新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17年前所作的《<福州古厝>序》。在这篇序言中,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以深邃的思考,生动的笔触,深刻揭示了戚公祠、马尾昭忠祠、林文忠祠、开元寺等古建筑的丰富文化内涵,指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发展经济是领导者的重要责任,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文物,保护好名城,同样也是领导者的重要责任”。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人文环境保护等的关系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华夏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那些散布在全国各地、城市乡村的古代建筑、历史文物,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凝结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庚续不绝的厚重基因。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文明的标志,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也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

  保护文化遗产,我们要有义不容辞的自觉。文化遗产为我们今天弘扬华夏文明、繁荣中华文化提供丰厚滋养。保护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我们要增强自觉自信,擦亮文化瑰宝,切实保护好老祖宗的宝贵遗产,让它们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保护文化遗产,我们要有责无旁贷的担当。千百年来,文化遗产历经岁月更迭,穿越烽火硝烟流传至今,本身就是一代代中华儿女珍视、守护、传承的结果,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今天的我们,要有这样的自觉与担当,传承文化根脉,共筑民族未来,把珍贵遗产完整地留给子孙后代。

  保护文化遗产,我们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古建筑、古文物、历史遗迹,特点之一是不能再造,毁掉一个少一个。由于历史等原因,一些文物古迹年久失修、损毁严重;有的在城市开发建设中,甚至面临被蚕蚀、侵占、毁掉的威胁。因此,在文化遗产保护上,我们既要有共识,更要有行动;既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更要有行之有效的举措;既要在发展中处理好古和今的关系,更要在保护的同时做好修复、利用,让“老古董”焕发新活力。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读习近平总书记17年前的这篇序言,认真领会他对承载中华历史文化的古建筑的尊崇之情和对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的殷切之心,以及对于如何正确把握和处理经济发展与人文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对于我们今天更好地传承文明、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延伸阅读:

  《福州古厝》序

文章关键词:文化遗产保护 精神家园 人民日报 古建筑 <福州古厝>序 福州古厝 自然遗产 昭忠祠 基因 历史遗迹 责编:徐宁宁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龟兹石窟文化遗产保护 展现丝绸古道沧海桑田

    新疆龟兹石窟群中久负盛名的克孜尔千佛洞(7月7日摄)。”  新疆龟兹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在修补石窟壁画(7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于涛 摄  新疆龟兹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壁画数字化信息采集(7月7日摄)。

  • 端午节,听习近平讲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山西考察调研大同市云冈石窟,实地了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情况。据杭州市相关负责人透露,2002年西湖免费开放后,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曾三次向杭州西湖管理部门提出建议。

  • 【地评线】飞天网评:让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树根深叶茂再吐新枝

    不久前,在山西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要切实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必须在行动上高效率,进一步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 【地评线】飞天网评:让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树根深叶茂再吐新枝

    不久前,在山西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要切实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必须在行动上高效率,进一步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 【央广时评】让文化遗产赋彩美好生活

    文化遗产是传承国家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珍贵资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大众美好生活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不仅是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人的节日,也是大众走近并了解各类文化遗产的重要节日。

  • 昔日工人英勇护厂迎接解放 今朝大华变身文化遗产保护典范

    细碎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树荫,在沧桑的石砌大门上投下斑驳的阴影,剥落的红色隶书“长安大华纺织厂”七个大字沐浴着午后的阳光,散发出淡淡的柔光。”纱厂破产后,郑红转变了身份,成为西安曲江复地文化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见证了大华的华丽“变身”。

  • 【独家视频】习近平:党中央支持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

    15日上午,正在内蒙古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赤峰博物馆会见了少数民族史诗《格萨(斯)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家说,“你们的演唱很神奇,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文化的声音,我心里充满了一种敬重。

  • 【地评线】保护文化遗产,赓续中华文脉

    近日,《人民日报》重新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17年前所作的《<福州古厝>序》。“拾翠”“妙趣剪纸”“东家”“手工客”等手工艺类移动应用不断涌现,也让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更有活力。

  • 文化遗产:沉淀过往 激励未来

    据统计,目前我国登记革命旧址、遗址共计3331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77处;全国革命专题博物馆和纪念馆808家,馆藏革命文物100万件套。广州市推出了粤剧体验游、古琴体验游、端午龙舟体验游、广式生活体验游等10条非遗旅游线路;北京市主会场活动为“第十一届北京端午文化节系列活动暨第六届北京非遗大观园端午游园会”;

  • 让宝贵文化遗产绽放新光彩

    宝贵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承载着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蕴含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本报发表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同志2002年为《福州古厝》一书所写的序言。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