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和合”思想与文明交流互鉴

2019年06月11日11:27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5034

  作者:杨姝(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点主张,即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观众在亚洲文化旅游展上参观。新华社发

  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和合”思想是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特质,在历久弥新的传承和发展中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社会理想、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和”“合”二字最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就已出现,并被引申为和谐、融洽。先秦时期的人们开始使用“和合”这一表达,并初步阐述了如何实现“和合”状态以促进事物发展。此后,经过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的阐释、倡导和弘扬,“和合”思想逐渐浸润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各个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人文标识和价值追求。以和为贵、以“合”求“和”,成为中华民族审视自身与世界的基本准则,以及化解所处世界歧异问题的基本方法与路径选择。

  “和合”思想强调以“合”与“和”作为确立和处理所有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根本宗旨。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各类关系纷繁复杂,“和合”思想既尊重差异性和多样性,又强调在此基础上达成统一和谐和交融发展。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是极富圆融通达的东方智慧的哲学思想。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是彼此共存、相辅相成的。从世界范围来看,人类只有肤色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所以“乾道变化,各正其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无论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还是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都应该“各自安止”,各自准确定位,使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的关系始终保持和谐状态。

  “尚和合”的中华民族尊崇并致力于推进不同文明在开放中交流、在包容中互生,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和合”思想涵养了中华民族兼爱非攻、亲仁善邻、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处世哲学,成为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和平发展、和谐相处、合作共赢等理念和原则的思想文化渊源,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人类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融合发展的宏伟画卷,只有在承认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这个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欣欣向荣。弘扬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促进不同文明之间平等包容、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和合”思想是中华民族始终坚持忠恕之道、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的思想文化基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君子和而不同”。不同文明之间要交流对话而不是相互排斥,要互融互鉴而不是相互取代。“和合”思想既始终强调“以和为贵”,又充分尊重“和而不同”;既倡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又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当今时代,不同国家和民族间的交流交往越来越密切,不同文明间的交融互通越来越深入。越是这样,越需要不同国家和民族、不同文明相互尊重,越需要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自己受过的苦和难,不要再强迫别人承受;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人和事,不要强求别人和自己一样喜欢或不喜欢。即使是自己认为很好的东西,别人愿意接受自然皆大欢喜;别人认为不好或者不适合自己,也应该宽容包容不强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已经证明,只有坚持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在给予、尊重、分享、包容的基础上共同分享人类文明发展成果,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才能更好地持续推动人类文明创造性发展。

  《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11日 06版)

文章关键词:和合 互鉴 兼爱非攻 文明对话 思想文化 交流对话 以和为贵 天下大同 和 合 责编:李娅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人民政协制度建构的中国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总之,“和合”文化嵌入人民政协的制度架构,是立足于中国政治文化和政治实践的一种民主形式,并被赋予了时代内涵。

  • 【生态文明@湿地】“和合”思想对当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合”思想的丰富内涵在历史的长河中愈发显现出它的光辉色彩。如今,“和合”思想成为中华文化审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标尺,成为中华民族化解自然与社会、不同族群、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歧异的重要理论资源。

  • 【生态文明@湿地】“和合”文化的主要内涵和当代价值

    和合论既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生存哲学。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一种“诗意的栖居”,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生存状态,它是和谐的、伦理的、审美的。立足当下中国,笔者认为我们应回到中华文化的传统资源和立场上,推崇多元与和谐的价值观,重视伦理与审美的实践论。

  • 【生态文明@湿地】“和合”文化的主要内涵和当代价值

    和合论既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生存哲学。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一种“诗意的栖居”,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生存状态,它是和谐的、伦理的、审美的。立足当下中国,笔者认为我们应回到中华文化的传统资源和立场上,推崇多元与和谐的价值观,重视伦理与审美的实践论。

  • “生态文明@湿地”座谈研讨会在贵阳召开

    12月24日,聚焦“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的“生态文明@湿地”座谈研讨会在贵阳召开。据介绍,“生态文明@湿地”网宣活动的线上传播和网民互动将持续到明年1月。

  • 【70@中国道路Q&A】为什么中国的强军战略是防御性的?

    实际上,无论是从中华文化传统看,还是从国家的现实需要看,或者是从我们的军事战略和国防政策看,中国的强军战略都必须是防御性的,也只能是防御性的。新时代的中国国防,在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指引下,将沿着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同各国人民一道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闭幕

    (记者贺广华、田豆豆、王亮)共享友谊,同筑和平。届世界军人运动会设置了27个大项、329个小项的比赛,各国军人运动员以顽强的毅力挑战极限、攀越新高,共打破7项世界纪录、85项国际军体纪录。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隆重开幕 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宣布运动会开幕

    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组委会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许其亮致辞,代表组委会向来自世界各个国家的运动员、教练员和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在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会旗前,中国女子排球运动员袁心玥、国际级篮球裁判温克明分别代表参加世界军人运动会的运动员、裁判员宣誓。

  • 共享友谊 同筑和平——写在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幕之际

    新华社武汉10月17日电题:共享友谊 同筑和平——写在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幕之际 在2015年10月11日举行的韩国闻庆第六届军运会闭幕式上,时任武汉市市长和解放军代表团团长分别接过军运会会旗和火种,标志着军运会进入“武汉时间”。

  • 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人民观点) ——70年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⑤

    “东方智慧”秉持公正合理、互商互谅、同舟共济、互利共赢四大理念,为全球治理变革、为世界和平繁荣带来新的滋养 中国主张,八方响应,背后正是“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理念和实践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