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星期五(14日)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19次会议上发表讲话,提出要把上合组织打造成团结互信、安危共担、互利共赢、包容互鉴的典范,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这是习主席继去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之后,再一次为该组织的发展提出倡议主张,体现出中国对上合组织一以贯之的支持与引领。
经过18年的发展,上合组织目前已成为全球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地区性国际组织,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一支重要力量。当前,世界局势纷繁复杂。一方面,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给全球经济增长和国际规则秩序带来严重挑战,增加了上合组织外部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仍是发展大势,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给上合组织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面对这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上合组织如何把握机遇、克服挑战,是其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必须要解答的时代命题。
6年前,习主席首次出席上合组织峰会时呼吁“弘扬‘上海精神’ 促进共同发展”;去年,他在青岛峰会上强调“上海精神”是上合组织成员共同的财富;在此次比什凯克峰会上,习主席又提出要从“上海精神”中发掘智慧,可以看出,“上海精神”始终是习主席在历次上合峰会上发言的关键词。这是因为:主张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强劲合作动力的秘决,也是它过去、现在和未来破解时代难题、化解风险挑战的根本。
正因如此,习近平主席在历次上合组织峰会上提出的政策主张,始终围绕“上海精神”,并根据国际和地区形势变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本次峰会上,他提出的四点主张同样具有现实针对性。
具体来看,习近平提出把上合组织打造成“团结互信”典范的主张,在当前国际竞争摩擦上升、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的背景下,尤其具有意义。上合组织成员的国情、文化、发展阶段等均存在差异,该组织之所以能发展壮大,就是因为各方一点一滴积累的团结与互信。信任是国际关系中最好的黏合剂,上合组织团结互信的示范作用,有助于减少全球信任赤字。
关于把上合组织打造成“安危共担”典范的主张,着眼于为地区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事实上,上合组织因安全合作而成立,多年来保持了地区安全形势的总体稳定,但仍面临着恐怖主义威胁、毒品犯罪、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挑战。为此,习近平强调,要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发展观,多措并举打击“三股势力”,有效遏制极端思想蔓延势头,中国愿继续为阿富汗和平重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显示出中国对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的高度负责。
关于把上合组织打造成“互利共赢”典范的主张,反映了上合组织各成员当前的发展诉求。目前,上合组织经济总量占全球1/5以上,拥有充沛的资源潜力、人口潜力与经济活力。受国际金融危机与全球贸易摩擦影响,近几年各成员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对加强区域经贸合作的愿望十分强烈。习主席强调,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各国发展战略及欧亚经济联盟等区域合作倡议深入对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表示中国愿在陕西省设立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等,这些主张和措施符合各成员发展所需,是中国为推动上合组织区域合作做出的新贡献。有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对上合组织成员国投资总额累计超过862亿美元,涉及农业、制造业、基础设施等诸多领域。
关于把上合组织打造成“包容互鉴”典范的主张,着眼于为上合组织发展注入持久动力。上合组织现有8个成员国、4个观察员国、6个对话伙伴国,各国民族、宗教、文化均有所不同。为此,习主席提出不断深化文化、教育、旅游、体育、媒体等领域合作,将地方合作打造成人文合作新亮点等主张,将有助于促进区域文明的交流互鉴与民心相通,为区域实现包容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民意基础。
作为人口占世界近一半的综合性区域合作组织,上合组织致力于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对全球应对日益增多的共同挑战、维护多边主义和国际规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上海精神”为引领,从团结合作中获取力量,上合组织必将实现更大发展,为民众带来更多的安全感与获得感,也将为全球发展注入更多的稳定性。(国际锐评评论员)
上海合作组织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强劲合作动力,根本原因在于它始终践行“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11月10日,上合组织峰会在俄罗斯召开,这是十九届五中全会之后,习近平主席首次出席多边组织峰会,也是中国今年面向欧亚地区的重大多边外交行动。
2018年6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宴会,欢迎出席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外方领导人。过去7年,从比什凯克到阿斯塔纳,从青岛再到比什凯克,习近平主席每次出席上合组织峰会,都会强调“上海精神”。
联播+11月10日,习近平主席将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后,习近平主席首次出席多边组织峰会,也是中国今年面向欧亚地区的重大多边外交行动。
美国政府7月6日正式通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将于明年7月退出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而言,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国际组织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服务,就是顺应时代潮流,利人利己。
我们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极大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汇聚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磅礴力量。实施好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支持保就业、保民生、保运转,促进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
在习近平主席访意期间,意大利与中国签署了政府间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中国的发展治理经验对巴基斯坦等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上世纪90年代末,我第一次访问中国。
当地时间11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西利亚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习近平强调,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俄方参展企业成交额比上届增长74%。
新华社28日播发评论员文章《捍卫多边主义的正义力量不可战胜——坚定必胜信心,应对风险挑战》,全文如下: 当前,国际形势变幻莫测,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严重冲击国际经济秩序,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全球发展处于重要关口。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负责任大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热恩别科夫总统、拉赫蒙总统分别签署了中吉、中塔关于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从青岛到比什凯克,从上海到杜尚别,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主张始终发挥着引领作用,中国务实笃行的作风为各方树立了榜样。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将于14日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行。18年来,成员国元首理事会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成为促进成员国发展、维护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的有效机制,显现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