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河南的实践”专题宣介会上,兰考县委书记蔡松涛等6位来自乡村振兴一线的亲历者,分享了他们的故事和体会,引发与会嘉宾共鸣。
兰考县委书记蔡松涛
脱贫路上的兰考故事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高长岭 整理
“焦桐”是我们兰考的象征,也寄托着我们对一个人的思念,他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兰考历史上风沙、内涝、盐碱灾害严重,老百姓生活十分贫苦,很多人外出逃荒。1962年,焦裕禄来到这里担任县委书记。他把群众当亲人,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头。他患有肝病,却经常忍着疼痛带领大家一起去查风口、探流沙。为治理风沙,他带领群众把沙子底下的淤泥挖出来盖在沙丘上,再种上树,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就这样,兰考人民用铁锹翻出了30多万亩土地,也栽上了大片的泡桐林。
由于劳累,肝病不断恶化,焦裕禄累倒在工作岗位上,那一年他只有42岁。临终前,他提出:“请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在他迁葬那天,全县有10万人哭着为他送行。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回忆说:“我当时上初中一年级,政治课老师在念这篇通讯的过程中多次泣不成声。特别是念到焦裕禄同志肝癌晚期仍坚持工作,用一根棍子顶着肝部,藤椅右边被顶出一个大窟窿时,我受到深深震撼……”2009年,他专程赶到兰考,看望焦裕禄的家人。2014年,他又把自己工作的联系点放在兰考,要求我们传承焦裕禄精神,带领兰考人民摆脱贫困。
兰考有个徐场村,很多村民为了生计到乐器厂打工,他们发现做乐器最好的材料就是兰考的泡桐。如何挖掘泡桐的价值,我们各级党组织下了一番功夫,访专家、跑企业、找银行,在政府的帮助下,村民们有实力的建起了工厂,有技术的开起了作坊。徐场村的乐器产业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不但使该村成了富裕村,还带动1000多人就业。
当年兰考老百姓心中的“救命树”泡桐,如今还成就了一个更大的产业——家具制造。我们引进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给兰考带来了大量税收和就业机会,兰考也成为全国第一批脱贫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
兰考的脱贫和振兴,可以说是中国的缩影。正是有了千千万万像焦裕禄一样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才使我们的国家实现了繁荣和昌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正为这个目标而不断努力,我们也坚信这个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
科技是粮食生产的潜力源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红涛 整理
我来自河南农业大学,1953年出生在河南农村。小时候,我们全村人几乎以吃红薯面为主,能吃上白面馍,不再饿肚子,是我们最大的梦想。
为了圆我的“白面馍”梦,高中毕业后,我进入河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学习。大学毕业留校40多年来,我一直从事教学和小麦高产栽培研究,经常到试验地和麦田,潜心研究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指导农民科学管好麦田,许多农民朋友都亲切地叫我“郭小麦”。
记得有一年春节刚过,我下乡看到有位农民在麦田追肥浇水,就用随身携带的小铲子查看土壤墒情,测量麦苗生长状况,告诉他怎么管理麦田,并递给他一张名片,对他说:“我是河南农大的教授,你照我说的做,如果增产了,就请我吃碗捞面条;如果减产了,就拿着这张名片到处吆喝,郭天财是个‘草包教授’。”麦收后,他打来电话告诉我“一亩地多收了200多斤”,并邀请我去他家吃捞面条。
在中国,还有许多像我一样的科技工作者,耕耘在农业生产一线。过去农村流传的顺口溜“庄稼活,没啥学,人家咋着咱咋着”,现已改为“庄稼活,学问多,专家咋说咱咋做”。
现在种小麦真是个技术活。我们团队依据河南生态生产条件和小麦生长发育特点,集成了选用优良品种、测土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在河南“一年两熟”种植模式条件下,创造了小麦亩产821.7公斤和在同一块地上夏秋两季亩产超吨半粮的高产纪录。通过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河南小麦亩产由1949年的85斤提高到850多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高近1倍;全省小麦总产由51亿斤增加到720多亿斤。
现在河南生产出的粮食,不仅解决了一亿人的吃饭问题,每年还外调400多亿斤原粮及加工制品,中国每4个馒头、3包方便面就有1个(包)产自河南。我儿时吃白面馍的梦想早已实现,河南也赢得了“世界小麦看中国,中国小麦看河南”的美誉。
2017年,河南农业大学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共建了中国(河南)小麦玉米联合研究中心,我们愿与世界各国在农业领域开展广泛合作交流,共享科技创新成果,共同推动消除世界饥饿与贫困!
荥阳市新田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杰
当土地保姆做新时代新农人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红涛 整理
我叫李杰,来自河南省荥阳市。作为一个生长在农村的孩子,见惯了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场面。中国农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碎片化比较严重,一家一户难以应对市场变化。
为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耕种,2011年,我牵头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入社的农户,统一提供优质小麦、优质玉米的托管服务。合作社根据市场需求,优化粮食品种、栽培技术、订单销售等先进的生产要素,并开展技术集成创新,逐步实现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2012年的一天,一位叫张金木的老人找到我问:“俺能不能加入你的合作社啊?实在是干不动了!”老人70多岁,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干农活越来越力不从心,子女常年在外打工,家里有8亩农田,老两口一年忙到头,收入还不到13000元。他加入合作社以后,土地由合作社全程托管,那一年,他家的粮食卖了20800元。老人高兴地对我说:“真是没想到啊!土地交给你以后,我不用干活,还多挣了7000多元呢!”
之后,越来越多干不了重体力活和在外务工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对粮食生产中“耕、种、管、收”的每个环节,组织项目细分、成本定价,农户种地不仅省心、省力,每亩地还少投入220多元;通过土地托管,合作社每亩地能获得50元左右的收益,我们也被广大农户亲切地称为“土地保姆”。
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在兰考、巩义等5个县(市)托管土地10万亩。通过全程托管服务,既解决了“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难题,又实现了粮食“优质优价”,达到“人不在家,收入增加”的效果。
去年收玉米的时候,遇到了阴雨天,我们在荥阳市高村乡托管的3万亩玉米,采用机械化脱粒和粮食烘干技术,没有因为恶劣天气造成损失,有效规避了生产中的风险,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党的十九大描绘出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给我很大的鼓舞。作为新时代新农人,我将继续当好“土地保姆”,为实现“豫粮通天下”的梦想不懈努力!
柘城县农村电商服务站大仵乡负责人王茜
新思路 新梦想 新农人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归欣 整理
我是柘城县农村电商服务站大仵乡的负责人王茜。4年前,我在浙江义乌做B2B国际贸易。2016年,省里出台大力促进电商发展实施意见,鼓励在外电子商务优秀人才回乡创业。我辞掉月收入2万元的工作,在老家大仵乡马庄村建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农村电商服务店。
当时在村里,电商、网购还是新鲜事,村里人来逛大半天,买的也多是9.9元的小物件,所以,我得了个绰号“9块9”。有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开业40天的时候,村民曹晓建提着一麻袋的零钱来店里,让我在网上帮他买辆车,我又惊又喜。最终,我帮他在网上选购了一辆6万元的轿车,这是豫东地区网购成交的第一辆汽车,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发展农村电商的信心。
2017年,我转变思路,组建电商团队,由“代买”到“代卖”。我们组织村民把祖祖辈辈编吊篮的老手艺改进推广,吊篮上线第一天,销售额近11万元。那一年,我们还累计售出3万多斤胡芹和9000多盒农产品大礼包,总销售额近2500万元。
看着电商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40多名在外务工的年轻人也加入我的团队,村里的“宝妈”们也开起了网店,300多名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轻松就业。村民赵娟过去连电脑都不会操作,经过我手把手地教,现在她每天可以接20多个订单,月收入达6000元。
乡亲们富裕了,也有了更多的文化追求。乡村大舞台建起来了,年纪大的跳广场舞,年轻的练瑜伽,孩子们学英文练书法,生活丰富多彩……据我了解,全省像我一样返乡创业的还有130多万人,带动了814万人就业。我希望更多的兄弟姐妹能回家创业,实现“一人创业富一方,大家创业富家乡”的效应。
前几天,我儿子的老师打电话告诉我,“小朋友们讨论长大要干什么,别人都要去北京、上海,你儿子却说哪都不去,要留在家里,陪妈妈改变家乡。”我感到特别骄傲。我相信,这一代有我们创业,下一代有他们传承,一代代新农人心怀梦想、扎根故土,农村会越来越美,农民生活会越来越好。
信阳市平桥区五里店街道办事处主任孙德华
生态郝堂梦里老家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曾鸣 整理
前不久,位于信阳市平桥区五里店街道办事处的郝堂村承办了第十届“国际山地徒步大会”,来自全世界的一万多名徒步爱好者来到这里,共同感受山水茶乡的魅力。也许有人会问,这样高规格的国际赛事为什么会在河南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举办呢?答案,就在今天要讲的故事中。
或许你不敢想象,8年前的郝堂,房屋破旧,田地荒芜,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不愿留在这个小山村。近年来,在党的领导下,郝堂积极改善人居环境,坚持“不挖山、不砍树、不填塘、不扒房”的理念,还原梦里老家该有的模样。
过去村里穷,村民没有收入,农闲时,很多人就会去砍树卖钱,造成了山体植被的大面积破坏,特别是到了雨季,经常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有一天,几个村民又拉着大锯在河边锯树,被路过的老党员吴相典看见了,他快步上前,用腿挡住锯,大声吼道:“你们没有粮食吃可以去我家背,但是要锯树,除非把我的腿也锯了!”这棵树保住了,全村的大树也都保住了。老吴以身护树的故事教育着后人,保护环境的理念也深植于每个郝堂人心中。
曾几何时,提到美丽乡村建设,一般都是拆旧建新。2011年,郝堂村组织群众到乡村民宿发展较好的地方考察学习,并出台房屋改造奖补政策,鼓励村民在老房子原有基础上改造升级。村民张厚建家是郝堂村第一个改造的,房屋外观保留豫南民居特色,内部设施全部现代化,门前的家庭污水池里种满了净化力强的水生植物,兼顾了美观、环保、实用。改造后的老张家成了村里的“明星院”,村民们纷纷效仿改造,如今家家户户美不胜收。郝堂各具特色的农家院不仅村民住着舒心,还意外收获了大量前来参观体验的游客,让村民们在家就把钱赚了。
保住了郝堂的绿水青山,也就留住了村民的金山银山。世外桃源般的郝堂,引回了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引来了城里的游客、引进了世界级的赛事。6月正是郝堂最美的季节,此刻荷花盛开、树木葱茏。生态郝堂、梦里老家,欢迎您来走一走、看一看!
息县路口乡弯柳树村驻村第一书记宋瑞
扶贫从心开始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归欣 整理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在中国诞生了一个特殊群体,叫驻村第一书记,我就是其中的一员。
2012年10月,我被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派到息县路口乡弯柳树村驻村扶贫,一进村就感到了压力,2400多人的村子,只有两个村干部,且年龄偏大。2013年,我争取到一笔40万元的扶贫项目资金,但过了两个月都没人来领。村民说,直接给钱就行了,让种、让养,我们不会!我当时就蒙了,这贫该咋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我决定从改变人心开始,扶起志向和智慧。首先抓环境治理,我带领村干部一起,动手清扫村里的垃圾。干了三天后,村民被感动了,纷纷加入,20多天拉走100多车垃圾。看着干净整洁的村庄,大家都笑了。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驻村第一书记的重要任务,就是建强村党支部。接下来,我拜访老党员和村民,推选出年轻人加入村“两委”班子,村干部增加到5人。
村党支部健全了,大家干劲足了。我们筹资在村头建起“道德讲堂”,立足中华传统文化,讲孝亲敬老、勤劳致富,唤醒人心、改变民风。从一开始让村民听课要发礼品,到后来大家抢座位听课,人心觉醒了,村里风气好了。
人心一变,奇迹出现。贫困户骆同军戒了酒瘾和牌瘾,立志为儿孙做个好榜样。妻子在家开起农家餐馆,他到村企业上班,全家去年收入7万多元,日子越过越红火。现在的弯柳树村,村民勤奋肯干,到处洋溢着温暖和幸福,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2000元,提高到去年的11727元。
今年,弯柳树村民自发成立了歌舞团,创作的情景音乐报告剧《弯柳树的故事》正在排练,计划今年年底进京汇报演出,展示脱了贫的中国农民的精神风貌。
现在,我驻村7年,看到弯柳树村奇迹般的变化,感到特别幸福和自豪。而像这样的变化,正在全国各地农村发生着。我坚信,只要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努力拼搏,脱贫攻坚战一定能如期打赢,乡村振兴一定能早日实现。
11月7日,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马鞍山村的村委会里格外热闹。” 2018年,马鞍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成,实施“育民、便民、乐民、安民、富民”五项为民计划,为文旅产业发展凝心聚力。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雷刚 萌友 王艳/文图 近日,正阳县袁寨镇某村村民张某峰、张某彬、李某乐因涉嫌破坏村级换届选举秩序,被公安机关依法处以行政拘留。
上海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孙筱和早出晚归、争分夺秒,制定企业防疫和复工指南,助力临港新片区在上海全市率先实现亿元以上产值企业、规上企业100%复工;江苏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干部聂永平始终关心村里无房户老陶一家的生活困难,梳理闲置宅基地,多方筹集资金为老陶盖起三间新房;
冬日的飘雪没有将吉林省抚松县“冰封”,反而让这里孕育出更多生机。这一场冰雪盛宴只是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依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开展的积极探索之一。未来,抚松县还将继续打通“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和“金山银山”之间的通道,走经济与生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发展之路。
“山上不栽树,喝水跑远路;坡地不垒埂,种粮要贴本;育得青山在,功德传后代。三光片区涉及兴街镇三光等6个村委会2253户,石漠化面积30平方公里,是西畴县石漠化最严重地区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村为民服务中心作为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阵地建设好,完善充实服务事项,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增强为民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据了解,大麻湾新村便民服务中心致力于打造功能齐全、服务规范、便捷高效的村民满意窗口。
上海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孙筱和早出晚归、争分夺秒,制定企业防疫和复工指南,助力临港新片区在上海全市率先实现亿元以上产值企业、规上企业100%复工;江苏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干部聂永平始终关心村里无房户老陶一家的生活困难,梳理闲置宅基地,多方筹集资金为老陶盖起3间新房;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互利村的一些村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村党支部书记付永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过去种玉米赶上好年景一亩最多也就300元,现在一亩甘薯加工成粉条能挣3000元,又打工又分红,日子越过越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村为民服务中心作为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阵地建设好,完善充实服务事项,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增强为民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据了解,大麻湾新村便民服务中心致力于打造功能齐全、服务规范、便捷高效的村民满意窗口。
九年来,刘海鹰和他的团队行程近20万公里,先后为6000余名偏远贫困地区的患者进行义诊,为109个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家庭带来重生希望。江西吉安永新县对有特殊病、慢性病等疾病的贫困群众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巡访,为他们提供精准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