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西柏坡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党员重温入党誓词(6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马若虎
有一种感动穿越时空,有一种记忆历久弥新。
嘉兴南湖上的一次秘密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此后28年间,面对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人高举起民族复兴的红色旗帜,立下挽救国家民族的铮铮誓言,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腔腔热血、铮铮铁骨、首首绝唱,谱写出中华民族苦难辉煌的壮丽诗史,凝结成五星辉耀的红色记忆。
新中国成立后,一代代共产党人接过前辈用鲜血染红的旗帜,在社会主义建设岗位上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中冲锋陷阵、建功立业,作出新的牺牲,把人民心中的红色记忆浸染得分外鲜艳。这种敢于牺牲、无私奉献的浩然正气,使中华民族凝聚成奋发图强的前进方阵,汇聚起排山倒海的强大力量。
一段段刻骨铭心的红色记忆,不仅蕴藏着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更标定了我们“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标。尽管时代有异,挑战不同,但如山的理想、如磐的信念、坚定的志向,始终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值得我们永远坚守。
唤起红色记忆,追寻红色足迹,我们领悟着理想信念的真谛,感受着生命永恒的魅力。在江西宁都县博物馆,曾庆圭和曾晨英父女俩,与文物和史料为伴,演绎着接力研究宁都革命历史的故事,他们对红色记忆的守护,既是对革命先烈的告慰,也是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在荧幕上、在舞台中,一个个鲜活的英雄形象,一件件感人的红色故事,既是一扇窗户,让人了解那段历史,也是一粒种子,让人在内心激发认同;在革命老区、红色圣地,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瞻仰游览,接受着革命精神的洗礼,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
今天,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98岁华诞。回首来路,我们更知红色记忆的珍贵;展望未来,我们更懂初心和使命的意义。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全党范围内开展。让红色记忆永不褪色,将初心和使命根植心中,我们就能不断汲取奋发进取的强大动力,沿着先辈们开创的民族复兴大道奋勇前进。
初冬时节,金黄的玉米晒满院子,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曹市镇辉山村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拍照打卡…… 辉山村红色资源丰富。走进辉山村游客服务中心,货架上既有“红色辉山”马克杯、军刀伞、农家斗笠等文创产品,也有梨膏、菜籽油等农特产品。
松柏常青,晌午的阳光落在烈士纪念塔顶端。1945年,安徽省涡阳县曹市镇辉山村辉山烈士陵园落成,314名新四军将士英灵在此长眠。“去年,辉山村集体固定资产达到1300万元,经营性资产97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101.1万元,人均纯收入15876元。
从国庆前一天开始,这个百姓喜爱的网红打卡点,又多了一处新景观——《德清印记》专题摄影在这里展出。不要小看这个馆,里面的5000多件红色展品特别且少见,又因为“红色记忆馆”由老粮站改建,富有浓郁的穿越味。
映象网讯 位于桂林市兴安县界首镇的界首渡口,是当年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的四个渡口之一。9月24日,“山水桂林 红色热土 —— 202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专门安排时间参观了渡江战役纪念馆。值得一提的是,在新时代,革命纪念场馆的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只有补齐短板,才能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更好实现以史育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使命。
昌赣高铁串联起人民军队、中国革命、共和国三个“摇篮”,直接服务革命老区、赣南苏区,血脉里流淌着红色基因。沿着红色昌赣,穿越时空隧道,与先烈们展开心灵对话,深深感受到这条红色高铁背后浓厚炽烈的初心使命。
千年文化,华夏精髓这里有中国南北分界的秦岭有丝绸之路起点的西安还有红色记忆薪火相传的延安《陕西一分钟》古今在这里交融一分钟,5人登上西岳华山之巅一分钟,35人领略秦始皇兵马俑一分钟,96人在延安重温红色历史一分钟,21吨陕西苹果销往世界各地一分钟,鸟中“东方宝石”朱鹮飞跃550米一分钟,陕西新增森林面积9120平方米一分钟,243名新生开学季走进陕西高校一分钟,丝博会上陕西引资2亿一分钟,西安港吞吐超5吨货物一分钟,80人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起降一分钟,90位旅客乘高铁从西安出发一分钟,装配陕西动力的长征火
图一:2019年博物馆与革命纪念场馆部分数据增长率(注:数据来源于国家文物局公布的《2019年全国博物馆名录》,不含港澳台地区)四平战役纪念馆成立于1958年,现为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光明图片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重温党的光辉历史,进一步提升广大党员的党性观念。6月30日,武警平凉支队组织官兵到红色教育基地平凉博物馆参观学习,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为主题的“七一”主题党日活动。
近日,记者来到淇县灵山街道大石岩村,复工后的“红色记忆代代传承展览馆”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如火如荼地建设,通往蜘蛛峰景区的路上,不时能看到三三两两的游客。2016年10月,为积极响应淇县“头雁回归创业计划”号召,已在郑州退休的徐光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回到家乡大石岩村,立志为家乡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