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自然保护地告别九龙治水(政策解读)

2019年07月12日22:0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5034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有什么现实和深远意义?如何进一步深化自然保护地改革?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超1.18万个

  经过60余年努力,我国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超过1.18万个,保护面积覆盖我国陆域面积的18%、领海的4.6%。自然保护地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的顶层设计不完善、空间布局不合理、分类体系不科学、管理体制不顺畅、法律法规不健全、产权责任不清晰等问题,导致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出现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等问题,与新时代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自然保护地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2018年初,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有关文件明确提出,组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加挂国家公园管理局牌子,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明确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统一监督管理自然保护地。

  此次指导意见的出台,一方面是为了立足当前,解决自然保护地存在的交叉重叠、“九龙治水”、分类不科学、范围不合理等突出现实问题。另一方面是为了面向未来,理顺关系,建立分类科学、布局合理、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

  一个保护地只有一套机构只留一块牌子

  “我们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该负责人介绍,国家公园是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区域;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的区域;自然公园是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具有生态、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可持续利用的区域。自然保护地按照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高低强弱顺序,依次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

  在我国,常见的自然保护地有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海洋特别保护区(海洋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各类保护地之间存在区域交叉、空间重叠等问题,同一自然地理单元内相邻、相连的各类自然保护地存在管理分割、孤岛化等问题。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制定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实施方案,将符合国家公园设立标准、列入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具备优先设立国家公园条件区域内的保护地整合归类为国家公园。交叉重叠的自然保护地按照保护强度和级别就高的原则进行整合。对同一自然地理单元相连(邻)的同类型自然保护地,按照自然生态系统完整、物种栖息地连通、保护管理统一的原则进行合并重组。整合优化归并过程中,应当遵从保护面积不减少、保护强度不降低、保护性质不改变的总体要求,遵照强度级别从高到低的原则要求,整合优化后要做到一个保护地只有一套机构,只保留一块牌子。

  建设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监管网络体系

  该负责人介绍,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作为自然保护地的主管部门,将采取切实有力举措,贯彻落实指导意见。

  调查摸清自然保护地家底,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自然保护地“十四五”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则,夯实各类自然保护地专项规划。深化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总结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经验基础上,科学制定国家公园设立标准和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2020年正式设立一批国家公园。推进自然保护地法规体系建设。建设各类各级自然保护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监管网络体系。

  同时,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结合精准扶贫、生态扶贫,组织开展生态搬迁试点方案编制工作,对核心保护区内居民实施有序搬迁;按照矿业权分类处置意见要求,推进自然保护地内矿业权有序退出;推进核心保护区内耕地纳入退耕还林还湿还草计划;制定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和分区管控规则;清理整治非法水电、工业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地违法活动保持高压态势。

  《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12日 02 版)

文章关键词:自然保护地 自然生态系统 自然公园 国家公园 管控规则 治水 自然景观 自然保护区 十四五 人民日报 责编:王江龙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亚洲象、滇金丝猴数量明显增加!云南90%以上重要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云南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核心和交汇区域,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天然基因库,也是中国西南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云南1996年率先在全国开展了国家公园新型自然保护地模式的研究、探索和实践。

  • 河南省实施“六严禁” 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

    记者12月1日获悉,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铁路、国道省道(含高速公路)、县乡道路两侧用地范围以外违规占用耕地超标准建设绿化带的要立即停止。

  • 推动绿色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了在2030年之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除大力节能,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间还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李宏伟认为,未来,切实做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和确权登记等基础性工作,应以落实产权主体为关键,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体系。

  • 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均居世界首位

    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截至目前,已有193个国家加入《世界遗产公约》,1121个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869项、自然遗产213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39项。

  • 河南整合各类自然保护地 原则上只保留一块牌子

    一个自然保护区,门口挂几块牌子,还有风景名胜区、旅游区、地质公园等名号。3月27日,全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培训会召开,我省将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6月30日前,省林业局完成全省数据汇总,按要求向国家提交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丰富意涵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我们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 【地评线】凝聚新时代自然保护的“中国力量”

    建立并完善自然保护地制度体系,为全球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提供中国方案。牢牢把握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凝聚中国智慧。更好推动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 我国现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1.18万处

    记者10月30日从第一届中国自然保护国际论坛开幕式上获悉,目前我国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1.18万处,占国土陆域面积的18%,领海面积的4.6%。其中国家公园体制试点10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7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44处。拥有世界自然遗产14项、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世界地质公园39处,数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 【中国那些事儿】国家公园建设持续推进 外媒:实现经济环境平衡的有力助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国生态文明之路以国家公园为起点”7月10日,《中国实施自然保护地管理改革》一文在国际期刊《生态学与进化趋势》上发表。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