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字典里就没有"不可能"。”
这两天,看到发生在中国的一件事,再次让外国网友由衷发出这样的感慨。
7月17日上午,中国第一座公铁两用跨海大桥——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平潭段全部贯通,中国在基建领域又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起于福建省长乐市,至平潭岛全长16.34公里。建成后它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峡公铁两用大桥。
大桥上层设计为双向时速100公里的六车道高速公路,下层为时速200公里的双线I级铁路。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元洪航道桥主桥(新华社)
英国《泰晤士报》早早就注意到了这个“大家伙”,还全方位地做了一番功课。对于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建设难度的描述,《泰晤士报》形容其为“世界级挑战”。
英媒注意到,大桥所处海峡全年6级以上大风超过300天,是世界三大风口海域之一,也被称为“建桥禁区”。加之这里水深浪高、海床面高差起伏大、岩石硬度巨大,建桥一度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挑战,中国人总有办法。
比如据国资小新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介绍,工程师们首创“石头上种树”,借助“海底扫描”技术,再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亚洲最先进打桩船,将钢管桩放到预定位置,浅埋入岩,造出一个临时“板凳”。
待风平浪静之时,下放预制的圆柱形钢筋笼,并灌注混凝土,让钢管桩“脚下生根”,使“板凳”扩展为7人足球场大小的深水裸岩钻孔施工平台,为桩基和桥墩施工提供空间。
“大桥海鸥号”起重船在吊装一孔简支钢桁梁。(新华社)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的工作人员庆祝元洪航道桥主桥成功合龙。(新华社)
说到这里,外国网友已经各种瞠目结舌:“天了噜,中国为什么如此善于建造这个,又打造那个?”
“又一座里程碑?祝贺中国,期待不久的将来再竖丰碑。我已经不再感到惊讶,中国确实是基建领域的"狂魔"。”
还有外国网友在线表白:“我来自印度,但我已经爱上了中国。”
“中国工程师们绝对值得敬佩!”
连通仓山区和滨海新城 福州道庆洲过江通道跨江主桥合龙 余杉芳摄 连通仓山区和滨海新城 福州道庆洲过江通道跨江主桥合龙 余杉芳摄 连通仓山区和滨海新城 福州道庆洲过江通道跨江主桥合龙 余杉芳摄
5月19日,由中铁大桥局承建的国家重点工程——郑(州)济(南)铁路郑州黄河特大桥主桥钢桁梁顺利合龙。5月19日,由中铁大桥局承建的国家重点工程——郑(州)济(南)铁路郑州黄河特大桥主桥钢桁梁顺利合龙。
这是5月19日拍摄的郑济铁路郑州黄河特大桥主桥钢桁梁合龙施工现场。这是5月19日拍摄的施工中的郑济铁路郑州黄河特大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朱祥 摄 这是5月19日拍摄的施工中的郑济铁路郑州黄河特大桥(无人机照片)。
这是5月19日拍摄的郑济铁路郑州黄河特大桥主桥钢桁梁合龙施工现场。这是5月19日拍摄的施工中的郑济铁路郑州黄河特大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朱祥 摄 这是5月19日拍摄的施工中的郑济铁路郑州黄河特大桥(无人机照片)。
渝(重庆)利(湖北利川)铁路龙溪河双线特大桥上,一列高铁穿云破雾,驶向远方。港珠澳大桥总长55公里,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前十名中,中国占了八座 9月21日,平潭海峡公铁大桥鼓屿门航道桥的钢桁梁在吊装中(无人机拍摄)。而备受全世界的关注 9月21日,平潭海峡公铁大桥鼓屿门航道桥的钢桁梁在吊装中。
8月25日10时18分,洪奇沥大桥上两个半月型拱肋完成合龙,精度达毫米级,成功将钢桁梁柔性拱结构桥梁跨径提高到360米,创目前世界连续钢桁梁柔性拱铁路桥最大跨,合龙精度亦为世界之最。
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寒牧区,同样有一位坚守畜牧业领域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她是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姬秋梅。” 30年来,她带领团队完成了牦牛基因芯片的研发;开展了西藏牦牛遗传资源和多样性研究;创建了适合西藏纯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牦牛育肥模式;
乘坐轮渡从长江北岸的江苏省南通市到达南岸的张家港市,每次看到正在建设中的沪通长江大桥,闫志刚总会想起杜牧的名句。2006年留校任教,2012年调转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直到担任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沪通长江大桥建设指挥部副总工程师兼工程部部长,闫志刚一直都在与桥打交道。
这是施工中的郑济高铁郑州黄河特大桥(3月3日无人机拍摄)。当日,由中铁大桥局承建的郑(州)济(南)高铁郑州黄河特大桥首件连续钢桁梁顺利架设到位,标志着郑济高铁郑州黄河特大桥正式进入连续钢桁梁施工阶段。郑济高铁郑州黄河特大桥主桥及南引桥全长4377米,采用公路、铁路上下层合建的布置形式,设计4线铁路、6车道快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