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新中国的第一丨这支队伍怀揣神圣使命远赴南极首建长城站

2019年07月26日16:25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5034

  冰雪覆盖的南极洲资源十分丰富,是地球上唯一未被开发的资源宝地。今天带您走进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

  南极是地球上最寒冷、最孤寂、最洁净的大陆,素有科学天堂之称。1984年11月20日,我国历史上第一支南极考察队从上海出发远赴南极,带着一个神圣的使命在南极洲的乔治王岛,建设中国第一个南极长年科学考察站——长城站。经历了40天艰辛的海上漂泊,由591人组成的考察队终于在1984年12月30日登上了南极洲的乔治王岛。

  △考察队于在1984年12月登陆南极洲乔治王岛

  刚刚踏上南极土地的科考队员们还没从激动的情绪中走出来,又一头扎进了艰苦的建站工作中,勘探、选址,在刺骨的冰水中抢建码头。

  中国南极长城站首任站长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原党委书记 颜其德:我记得到了下午大概6点多钟的时候,突然海浪逐渐增大。当时记不得是谁了,大叫一声队友们不好了,码头给冲出一个大窟窿了,赶快抢救码头材料吧。大家一起扑上去,扑上去以后,真是手挽手、用自己人肉铸成的长城挡住海浪。

  南极的夏季十分短暂,600多吨的建站物资,就靠肩挑人扛,要在短短的十天之内完成装卸。冒着极度的严寒和凛冽的风雪,大家每天只能休息两三个小时。

  颜其德:真是拼了命,心里边想的就是,我只要有劲,我只要能从床上爬起来,要我干多长时间我就干多长时间,晕倒我起来再干。这种精神就是绝对要把长城站建起来,那种使命感跟责任感,(要不然)真无脸见江东父老。

  到20世纪80年代,全世界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洲建立40多个长年科学考察基地以及100多个夏季站,而中国当时还没有人踏上过南极大陆。

  背负着十亿中国人的嘱托,591名队员经过42天不分昼夜的奋战,1985年2月20日,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宣布落成。创造了南极建站史上的奇迹。长城站的建成填补了我国科学事业上的一项空白,南极大陆从此有了中国人的身影。

  △1985年2月,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宣布落成

  颜其德:布鲁塞尔的第十三次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上,中国一举赢得了南极条约协商国的地位,从此取得了对南极不断更多的发言权,而且取得了决策权。

  在随后的30多年间,我国又陆续建成了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在东南极地区形成了一条断面。

  中国科学家对长城站区、中山站区、南大洋、普里兹湾、冰穹A地区等广袤的南极大陆进行多学科综合考察,在极地冰川学、海洋学、地质学、生物生态学、大气科学,日地物理学等领域取得了一批世界公认的科研成果。面积大约1400万平方千米的南极洲,其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生物种类复杂多样。

  2018年2月,在南极洲西南极地区罗斯海的恩克斯堡岛,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呼啸的寒风在数十个集装箱拼接成的临时建筑前冉冉升起。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式奠基。过去的三十多年,我国的南极科考仅仅是个开始,未来中国人一定会为人类的南极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文章关键词:南极大陆 生物生态学 南极科考 南极考察队 南极洲 南极长城站 乔治王岛 责编:张亚普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秦大河:南极科考轻装简行,他宁可扔衣服也不扔雪样

    从42岁起,秦大河便只能依靠他的假牙品人间百味。1989年,一支由中、美、苏、法、英、日6个国家的6名队员组成的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从南极半岛的顶端出发,开始举世瞩目的南极“长征”。1990年3月3日,徒步近6000公里后,考察队顺利抵达终点——东南极洲的前苏联和平站,按最长路径成功横穿了南极大陆。

  • 科技部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0年度报告》

    科技部27日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0年度报告》。报告指出,融化多分布于南极冰盖边缘及南极半岛地区,且呈增加趋势。南极大陆上长年积雪形成的冰层叫做冰盖,南极冰盖表面融化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因子。

  • 南极创20.75℃纪录引热议?听科学家们怎么说

    2月7日,世界气象组织公布消息称,在南极半岛阿根廷科考站埃斯佩兰萨观测到18.3℃,这一记录打破了了2015年3月24日曾记录到的17.5℃的南极大陆观测到的最高温度。“雪龙”号的首席科学家潘建明来自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1990年他就以中国南极科考队员身份来到南极,与中国南极已经有了近30年的不解之缘。

  • 南极三栋百年老房子要修复 中国考察队在协助

    2月12日,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在罗斯海阿代尔角执行国际合作项目,协助新西兰南极遗产信托基金组织在此处建设营地及储存物资,以保护南极重要历史文化遗址。据悉,在我国第34次南极考察期间,中方考察队员就曾协助新西兰队员在阿代尔角开展营地建设工作。

  • 南极科考有了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充电宝”,设计者却没能看到……

    11月9日,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穿越咆哮西风带,向南极进发。”  当年8月,为践行报效国家的初心,刚过不惑之年的郝英立如愿以偿,来到东南大学动力工程系(现能源与环境学院)工作。

  • 南极论坛“2019南极低碳行活动”拉开序幕

    由南极论坛举办的“我们想要的世界——2019南极低碳行活动”22日在阿根廷城市乌斯怀亚正式启航并拉开序幕,来自全球各地近200位各行业、各领域领军人物和多个国际组织代表将一起登上南极大陆,开启这场在南极举办的人文盛会。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会长胡炜表示,南极是我们的一个梦,这个梦关乎人类、地球、环境、未来,关乎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理念和共同的责任,南极行将是一次精神共享之旅。

  • 中国探险家将首次无助力无补给穿越南极

    单人无补给无助力的形式,意味着温旭将从起点携带全部物资、不借助外力,独自面对南极的极限环境,以长达2000多公里的越野滑雪完成这次远征之旅。如果成功,他也将创下一个新的纪录,成为第一个从海岸出发单人无补给无助力穿越南极大陆的人。

  • 南极科考用上“巨型充电宝” 24小时不间断供电

    10月15日,东南大学举行欢送第36次南极科考队员暨南极泰山站能源模块(“东大极能”)启运仪式。据悉,“东大极能”是我国首个投入运行的国产极地无人值守能源系统,它是可以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供电的“极地移动电源”。

  • 中国南极昆仑站现场科考工作全面展开

    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昆仑队在抵达南极昆仑站后,5日全面展开天文、冰川和测绘等项目的科研工作。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位于冰穹A地区的昆仑站是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也是南极海拔最高的一座科学考察站。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