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66岁老人张兆信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称“郑大一附医院”)做完手术9天后去世了。
张兆信的家属说,手术前张兆信“无不适感、行动自如”,医生也告诉他们手术是常规手术,成功率比较高。此外,发生事故后医院未充分告知家属进行尸检,多家鉴定机构因此拒绝医疗损害鉴定。
2018年3月30日,该案在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法院认定被告(医院)应当承担全部责任。
随后,郑大一附医院不服一审判决上诉。今年1月28日,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法院重审判决双方各承担50%的责任。对于判决,张兆信家属认为不合理,随即又进行上诉。
判决书
鉴定意见
对于鉴定结果,张琴和其他家属都不满意。她认为,鉴定机构的结论是在没有尸检的基础上做出的,且鉴定结果承认医院在术前、术中、术后均存在医疗过错,但结论处却称主要原因是父亲的基础疾病,而非医院。
但是医院认为,医方并无过错,患者主动脉夹层随时存在动脉瘤或夹层破裂风险,本身病情严重,且自身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导致术后并发症重度心衰而亡。
一审判医院全责,重审改判担责50%?
2018年3月30日,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一审判决,认定医院的医疗过错行为与张兆信死亡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医方承担次要责任,建议参与度为C级的鉴定结论,但该结论是在张兆信未进行尸检,无法判定死亡原因的前提下提出的,故而被告(医方)应当承担全部责任。
随后,郑大一附医院不服该判决,上诉到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8年7月17日,该院撤销一审判决,将此案发回重审。
今年1月28日,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法院重审判决双方各承担50%的责任。该院认为:
本案中,原告认为鉴定结论不符合基本事实和鉴定程序指引,要求医院承担全部责任,但并未向法院提交充分的证据以否定该鉴定结论。
结合本案的实际情况,(医院方)在张兆信死亡后,未充分告知死者家属尸检的意义以及对原告的影响,存在一定过错,故酌定被告对原告的各项损失承担50%的责任。
对于该判决,张琴和家人都认为不合理,他们重新列举了8组证据并进行了上诉。今年6月11日,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张琴告诉红星新闻,父亲去世的这3年多,她们一直为这个案子奔波,目前虽然接受了医院的赔偿,但始终对判决不满意,仍然会申诉。“我希望让大家看到这个医疗纠纷,为以后更多的潜在患方,提供一些帮助。”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张琴为化名)
来源:红星新闻 澎湃新闻
春燕归来传佳音,战疫将士今凯旋。3月21日上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援助信阳医疗队载誉归来。
3月17日,经过历时5小时的生命接力、12小时的高难度手术,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心外科、手术室、麻醉科、ECMO、ICU等多学科联合努力下,一位年轻患者成功接受心脏移植联合双侧肺叶移植手术,据悉,该手术为中国国内首例。
3月13日下午4点,在郑州市河医院区12号楼前,郑大一附院第四梯队第一批隔离重症病房51名医护人员圆满完成阶段性救治任务,其中医生17人,护理31人,2名药师,1名保洁。前往省委党校换岗修整,进行为期14天的医学观察。经过严格的防护消毒措施后,安全走出隔离区。
3月10日上午,郑大一附院第三梯队第七批隔离病房62名医护人员圆满完成14天工作任务,顺利“出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郑大一附院收治的最后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已于3月7日出院,实现了新冠肺炎患者暂时“清零”。
3月7日,映象网记者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获悉,随着最后一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出院,该院新冠肺炎病例清零。
不论是在前线的一线战斗的白衣天使们,还是在后方默默支持的工作者,都在为打赢这场战役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我们科室47张病床,2月份最少的一天住了43名患者。只要有合适的肾源和尿毒症患者,我们都会正常开展手术,2月份累计完成肾移植手术18例,肾移植监护病房最多时住了11个术后患者。截止3月5日,3月份已完成10例肾移植手术,其中儿童肾移植2例,为全年肾移植临床工作开了个好头……”
3月4日上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三梯队第二批发热留观病房23名医护及后勤人员(医生10人,护理12人,保洁1人)圆满完成阶段性工作任务,与第三批医护团队交接后,赴省委党校接受14天的集中医学观察。院领导闫新郑、黄艳及相关职能处室、科室负责人为其送行。
2月18日早上,武汉方舱医院总台接到了两封来自患者的感谢信,其中一封点名表扬了郑大一附院医生单迎光医生,另外一封是集体感谢医疗队的河南医生。信里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患者们对援鄂医疗队和单迎光医生的感激之情,真挚的话语让人感受到温暖和欣喜。
2月27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又有7例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其中重症二病区出院4人,重症五病区出院1人,普通隔离病房出院2人。截止目前,累计出院达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