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梁新慧/文 沈翔/图
距今约一万多年前的李家沟遗址早期陶片,距今约8000多年前的贾湖骨笛,距今5000年至7000前的南阳黄山遗址最新出土玉器,我国发现最早最精美的镶嵌铜器——二里头遗址绿松石镶嵌青铜牌饰,距今3600多年前的郑州商城遗址兽面乳钉纹铜方鼎,还有吴王诸樊剑、升鼎、东罗马金币……这一批极其珍贵的文物,在郑州集中亮相了。8月27日下午,由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联合主办的“追迹文明——新中国河南考古七十年展”,在郑州博物馆开幕。这个集全省之力调集展品的文物大展,展览面积3100平方米,参展文物1225件(套),其中一、二级珍贵文物196件(套)。
展出文物“星光熠熠”,浓缩了新中国考古70年来的精华
此次展览,位于郑州博物馆展厅的一楼至二楼,展览面积3100平方米。展览参展文物达1225件(套),其中一、二级珍贵文物196件(套)。
展览共分“证史探源——河南考古助力国家重大课题”、“启封文明——河南考古七十年重大发现”、“惠及民生的河南考古”、“走向未来的河南考古”等四大部分。主要展示内容为河南70年来的重大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包括安阳殷墟、郑州商城遗址、偃师二里头遗址、舞阳贾湖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新郑韩故城遗址等早年入选“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的重大考古项目,以及近年来最新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灵井许昌人旧石器遗址、栾川孙家洞遗址、郑州东赵遗址、荥阳娘娘寨遗址、安阳西高穴曹操高陵、新郑胡庄韩王陵等考古遗址项目。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大批“明星级”文物亮相:李家沟遗址出土的早期陶片,距今约10000多年前,为目前中原地区发现最早的陶器,将中原地区制陶技术大大向前推进。
舞阳贾湖出土的七孔骨笛,距今约8000多年前,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管乐器。
南阳黄山遗址2019年最新出土的一组玉器,距今5000年至7000。黄山遗址是南阳盆地新石器时期大型遗址,对研究我国南北文化交流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意义重大。
轰动考古界的“绿松石镶嵌青铜牌饰”也在展览中亮相。它于1984年在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最精美的镶嵌铜器,是夏代青铜文明的重要物证。1982年郑州商城遗址向阳食品厂窖藏出土的兽面乳钉纹铜方鼎,则是3600年前商王朝的国之重器,也是郑州商城为商代早期王都的重要物证。
叶县旧县乡徐公宁墓出土的升鼎,引人关注。其器形庄重典雅,平底束腰,装饰华丽,尽显楚文化细腻、柔美之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而淅川徐家岭楚墓出土的pastedGraphic.png夫人pastedGraphic_1.png鼎,鼎肩铸铭两周49字,铭文首句“唯正月初吉岁在涒滩”,为目前所见最早的太岁纪年的明确证据,对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研究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2018年底在河南汤阴县羑河东周墓地最新出土的吴王诸樊剑, 是目前考古发掘的唯一一把吴王诸樊自作剑,也是春秋时期三晋文化与吴越文化在中原地区交流、碰撞的最新考古学证据。
此次展出的还有东罗马金币,时代为公元491—518年。东罗马金币由东罗马帝国阿纳斯塔修斯一世发行,出土于北魏皇陵,充分反映北魏都城洛阳在丝绸之路中西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地位。
漫步展厅,文物“星光熠熠”,浓缩了新中国考古70年来的精华。可以说,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段丰富曲折的故事。
集全省之力调集文物展品,23家考古和博物馆单位联合参展
众所周知,河南是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是近代中国考古事业成长的主阵地,河南考古从某种程度上被作为中国考古学发展历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缩影。新中国建立后,河南一代又一代考古工作者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开始了河南考古事业七十年充满艰辛、激情的成长和发展历程。新中国第一次田野考古发掘工作便是在河南辉县开始。
七十年来,在几代河南考古人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下,河南考古工作在田野发掘、学术研究、文物保护等领域取得了诸多重要考古发现和丰硕研究成果。2001年,由《考古》杂志社组织,国内著名考古学家评选的“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河南有17项入选。1990年迄今历年评选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河南入选45项,在全国各省区中遥遥领先。
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说,这些重大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对探索人类起源、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中国早期国家的诞生以及夏商文明发展和变迁等重大学术研究课题,均产生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和极其深远的影响。
七十年来,河南考古工作,在配合小浪底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米字型”高铁等国家、省市重点建设工程和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担当排头兵,充任守护者,为助力经济发展、保障文化民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为展示新中国河南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70年来的丰硕成果和辉煌历程,河南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团队策划展览,集全省之力调集文物展品,推出此次“追迹文明——新中国河南考古七十年展”的大型主题展览。”田凯说。
据悉,此次展览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以及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许昌、三门峡、南阳市、信阳、永城等全省各地文物主管部门的大力协作,共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里头工作队、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郑市博物馆、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封市博物馆、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博物馆、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龙门石窟研究院、偃师商城博物馆、平顶山市博物馆、叶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许昌市博物馆、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城阳城遗址博物馆、永城市博物馆等23家考古和博物馆单位联合参展。
此次展览展期三个月,11月27日闭幕,对社会公众开放。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出土的陶鹰(上图)和玉钺(下图)(拼板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中国文物报社供图) 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出土的龙山时期玉冠饰残片(资料照片)。
2017年底,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一夜之间火了起来。新华社发 “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12月6日,记者获悉,今年3月河南“许昌人”遗址出土的一座微型鸟雕像被美国考古学会主办的《考古Archaeology》杂志评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据了解,河南“许昌人”遗址出土的一座微型鸟雕像距今13500年,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塑,将中国艺术中鸟类的表现提前了8000多年。
12月6日记者获悉,近日美国考古学会主办的《考古Archaeology》杂志评选出了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其中,出土于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的微型鸟雕像入选。这是继2007年、2008年出土8万至10万年前的许昌人头盖骨化石和大量精美细石器之后,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又一次重大考古发现。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副队长赵海涛 介绍,从发掘现场带回来的破碎的陶片、以及不起眼的土壤,都是一把窥探历史的钥匙。5G智慧+也将应用到二里头遗址公园的展览中,通过虚拟建模,实现AR看展
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考古工作者十分关心,强调他们“风餐露宿、青灯黄卷,展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坚定的学术志向、顽强的工作作风”,对他们的成就、付出予以充分肯定,并致以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站在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的战略高度,精辟论述我国考古工作。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
《淅川下王岗:2008-2010年考古发掘报告》29日首次发布。这是河南省淅川县下王岗遗址出土的龙山文化时期铜矛(资料照片)。
2020年第23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长久积淀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说的“考古”这些事,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