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天下无双的湖,一面是繁华兴盛的城。杭州湖滨步行街历来是国内外来杭游客必到的“打卡地”,作为浙江省唯一一条被纳入商务部首批改造提升试点的步行街,经过近5个月的封闭施工焕然一新,在28日正式开街亮相。
身处数字经济之城杭州,“智慧”是湖滨步行街最大亮点之一。“我在哪里?”“该往哪个方向走?”以往在热门旅游景点遇到这些问题,刻板的路牌只能沉默地回答游客。但在湖滨步行街,这样的疑惑将得到生动的解答。
智能导视系统是步行街对外展示的窗口,也是杭州城市大脑的生动应用,在街头的十多块智能导视牌,游客不仅可以获取传统指示牌的指路信息,还能实时看到附近各个停车场库的空余车位数、湖滨沿线公交班车、步行街美食排行榜、西湖游船班次时间、音乐喷泉场次等信息。
146盏精美路灯,同时也是集多种智能功能于一身的智慧终端。智慧灯杆不仅可以根据外界环境等因素调整灯光的颜色以及明暗,更有音视频展示及智能监控系统。
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语音播报及屏幕提示,可以尽快疏散人流,实现安全管控,游客也可以通过显示屏获取更多的信息;与此同时,灯杆上的智能监控系统也可以帮助管委会及城管等部门,实时掌握街区的动态,实现对街区的高效治理。
杭州市上城区副区长薛鸿翔介绍,智慧街区平台能够实现多部门快速联动,让治理能力得到质的提升。数字城管系统可以对流动摊贩、出店经营、黄牛等事件进行快速响应;智慧消防系统能第一时间消除隐患,确保街区安全;公安的监控视频、治安动态趋势等信息,为掌握街区治安情况、快速反应治安事件提供了坚实保障;市场监管系统可以实时掌握步行街业态发展状况、违法违规事件数量等信息。
音乐喷泉是西湖景区的热门景点,在智慧街区的打造过程中重点对音乐喷泉进行了独立规划。在线上实时对音乐喷泉景点附近的人流密度等信息进行监控,当客流密度过大时,及时通过智能终端分流,缓解景点压力;在线下,依据时段与游客密度合理设置硬隔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景点观赏体验的负面影响。(记者 黄筱)
数字治理已成为继传统GDP后 城市间竞争的新赛道 浙江省在2020年提出按照 “整体智治、协同高效”的理念方法 促进城市治理方式现代化 杭州进一步挖掘城市发展潜力
从芯片到药片,从国产大飞机到豪华邮轮,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瞄准上海全球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浦东创新“火力全开”: 集成电路领域“中国看上海、上海看浦东”,浦东已成为“中国芯”产业最集中、综合技术水平最高、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地区,2019年全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超过1200亿元,占上海的71.5%、全国的16.1%。
随着为期九天的“2020·指尖城市”网络主题活动圆满收官,记者跟随采访团走进了杭州、嘉兴、芜湖、合肥、天津五座城市,了解到各地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城市建设的优秀作法。
10月29日,历时9天的“2020·指尖城市”网络主题活动圆满收官,记者跟随采访团先后抵达杭州、芜湖、天津等五地,亲眼见证了“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成果。
我们“入侵”了智慧城市“大脑”,发现它真的会思考:智慧公交可根据地图大数据统计路况信息,通过公交优先功能调整红绿灯配时,实现精准到站,乘客不用担心公交“迟到”或“早退”。
近年来,杭州市上城区从“市一医院”起步,率先推动城市大脑向基层赋能,开展“城市大脑 街区治理”实践,并逐步拓展到湖滨商圈及浙一、浙二、市三等医院周边,实现了从“点上突破”到“面上梯次推进”的过程。“城市大脑”数据的联接,使根据实际不同情况、不同时段和疫情不同阶段灵活调整限流人数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
拥堵排名从全国第2位降至第35位、市区停车实现“无杆停车场”、酒店30秒可办理入住、公园20秒即完成入园……在浙江杭州,这简单普通的一串数字变化的背后,得益于“城市大脑”的建设。王川摄 在杭州,市区医院停车难,一直是街区治理的“顽疾”,道路拥堵、车位紧张等现象时有发生。
余杭区仓前街道——“云端赋能 双城治理”争当一线施工排头兵仓前街道楼宇经济工作十条 (许聃 摄) 数智楼宇、智慧发展,打造未来创业“经济舱”。“网事警情”联动治理葛巷工作站 (王川 摄) 数字赋能、智慧联动,打造未来治理“平安舱”。
如今,杭州已成为全国第一个实施“无杆停车场”的城市、第一个利用“延误指数”作为治堵目标的城市、第一个实施“医后最多付一次”的城市。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考察时指出,“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浙江省杭州市以数字赋能城市治理,打造幸福宜居城市,让百姓生活更有获得感。在杭州,“数字”已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形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深入城市每个角落、影响每个家庭、惠及每个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