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河南温县:全省小麦亩产第一县 为粮食安全贡献“温麦良种”

2019年09月30日17:37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5034

  编者按: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70年来,在这片有着8000年底蕴的黄土地上,亿万中原儿女团结一致、敢闯敢拼,推动河南大地改革潮涌、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开放的河南越来越“中”!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人民网河南频道联合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策划推出《壮丽70年·河南创造的70个第一》融媒体系列报道,对河南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创造的国内或省内多个“第一”进行集中采访。今天推出第六篇,人民网记者走进焦作市,探访河南“小麦平均亩产第一县”温县。

  初秋时节,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的小麦博物馆里,前来参观的群众络绎不绝。生态、实物、局景、互联网技术与现代声光电相结合等多种形式,让参观者全面了解了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和小麦文化。“天天吃小麦,可对小麦却不甚了解,今天我和孩子都学到了新知识。”焦作市民陈女士说。

  温县小麦博物馆, 3年前在该县粮食高产核心区祥云镇揭牌开馆,是全国首个小麦博物馆。小麦博物馆为何落户温县?先来看一组数据。

  温县小麦产量高,近几十年来屡破高产纪录。1991年,温县小麦单产达到401公斤,玉米亩产达到604公斤,率先成为黄河以北第一个亩产吨粮县。1996年,温县小麦亩产达518.92公斤,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小麦亩产千斤。

  2006年,温县祥云镇15亩小麦高产攻关田(豫麦49-198)以亩产717.2公斤的水平创造了我国三大主产冬麦区单产新纪录。

  2019年,温县小麦亩均产量602.1公斤,首次突破600公斤大关,创历史最高水平,连续30年保持全省小麦平均亩产量第一。

  数字亮眼,令人振奋,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温县地瘠民贫,科技落后,加上当时农家品种秆高穗小,不抗病,易倒伏,小麦长期处于低产水平。1949年,河南省小麦平均亩产只有85斤。温县群众更是流传一句顺口溜:“小麦小麦,不过一百。”

  从70年前小麦平均亩产不过百斤到如今成功突破600公斤,背后奥秘何在?农以种为先,高产奇迹无疑得益于优良种子。如何做好一粒麦种?温县一大批淳厚而执着的小麦育种人用时间给出了答案。

  将一生献给了小麦育种事业的王焕英,被温县人亲切地称为“温麦之父”。有着“金麦种”美誉的 “温麦2540”,就是王焕英10年心血的结晶。

  温县种子管理站站长牛长河回忆,1985年麦收时,王焕英的小儿子患急性黄疸型肝炎住了院,妻子几次打电话催他去医院,他只说“好好好”就是不动身。妻子气呼呼找到试验田,却看到浑身大汗的王焕英像失了魂一样,发疯似的在麦田里翻找东西。原来,翻晒麦种时,王焕英发现代号70117RL的育种亲本不见了。“这个品种抗病性强,落黄好,可是他的命根子呀!不吃不喝一连找了两天两夜,王焕英终于在麦茬地里找到两粒,当时他激动得嚎啕大哭。”

  “育种是个技术活儿,也特别考验毅力。凡是搞育种工作的,基本上把家都舍了,从种到收,天天不是在地里观察,就是在实验室里总结。用‘十年磨一剑’形容育种工作,毫不为过。”牛长河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7年,在王焕英的精心培育下, “温麦2540”终于诞生,四年的种植试验证明,它抗倒伏、产量高,最高亩产570公斤,那时的全国平均亩产还不足400公斤。 1991年,“温麦2540”在温县开始规模化种植,小麦玉米一年两作物亩产达到1016.5公斤,这一成绩一举让温县成为“黄河以北第一个亩产吨粮县”。

  除了王焕英,温县还有一大批像王治波、王乾琚、吕平安、王素霞等农民出身的育种专家、小麦育种人才150余人,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50余项,他们数十年呕心沥血培育出大量温麦良种,让温麦良种在中国乃至世界小麦种子队列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小麦种带动大产业。据不完全统计,温县现有种业科研公司20家,种业公司31家,温麦系列种子每年外销1.5亿余公斤,畅销河南、河北、安徽、江苏、陕西、湖北、山东、山西等省区。在黄淮海冬麦区累计推广了4亿多亩,帮助农民增收260亿元。“世界小麦看中国,全国小麦看河南,河南小麦看温县”的美誉广为流传。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温麦两种”已经成为带动一个产业发展、演绎遍地金黄的传奇。

  放眼整个河南,这片占全国1/16的耕地上,产出了全国1/10以上的粮食、1/4以上的小麦。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河南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追求高产到量质双赢,从统种统收到结构优化,从粗放作业到绿色发展,逐渐从农业大省成长为农业强省,从“中原粮仓”跃升为“国人厨房”。(王佩、石国庆、实习生田博文)

文章关键词:第一 小麦育种 急性黄疸型肝炎 良种 粮食安全 小麦玉米 小麦产量 小麦种子 小麦单产 温麦2540 责编:彭向华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往更高处长、往长春北京方向移动——来自海拔8848.86米的报告[组图]

    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员在珠穆朗玛峰峰顶开展测量工作(5月27日摄)。国测一大队队员康胜军在珠峰登山大本营测试地面测量中使用的重力仪(5月3日摄)。”  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附近,国测一大队队员在测试雪深雷达仪器(4月20日摄)。

  • 封闭已一年多,郑州北三环彩虹桥重建进展如何了?

    爱是因为这是一条连接郑州北区东西向的咽喉要道,而恨则是由于彩虹桥常常在早晚高峰拥堵得一塌糊涂。去年10月26日起,郑州市对彩虹桥进行封闭,由此,驱车往来高新区和东区需要绕上一大圈。

  • 郑州北三环彩虹桥封闭已一年多 重建能否再快点?

    提起郑州北三环的彩虹桥,不少开车的市民可能又爱又恨。今年11月17日,郑州市城乡建设局发布了《郑州彩虹桥及接线拆解与新建工程勘察、设计招标公告》,明确将对彩虹桥实施拆解新建。

  • 为他点赞!宝丰县王世杰荣登2020年10月“中国好人榜”

    近日,中国文明网发布2020年10月“中国好人榜”,其中宝丰县王世杰入选此榜中的“助人为乐好人”。据统计,截至2019年年底,王世杰累计投入2.56亿元,有效带动39个贫困村、2100户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 他们,是我们心中“最美”的样子

    上海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孙筱和早出晚归、争分夺秒,制定企业防疫和复工指南,助力临港新片区在上海全市率先实现亿元以上产值企业、规上企业100%复工;江苏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干部聂永平始终关心村里无房户老陶一家的生活困难,梳理闲置宅基地,多方筹集资金为老陶盖起三间新房;

  • 又创两个“之最”!中国这个市场,成全球罕见亮点!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经济正在助力世界经济复苏。近期多项数据显示,在世界经济遭受疫情严重冲击下,中国与多国贸易却逆势增长,成为全球市场中的罕见亮点。

  • 微视频丨笃行宪法 从心出发

    人生的每个时刻,都有宪法默默守护。无论多险的路,都不能阻碍法治中国的脚步。杭州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的起草地。给仁多玛小学的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宪法宣传课。

  • “相向而行,推动国际合作”

    从1992年起,卡麦克每年都率团队来到中国,共带领50批、400余人次专家访问中国,并与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胸血管外科团队建立起深厚友谊。2018年,卡麦克辞去美国的工作,和家人一起来到南京,全职担任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胸血管外科名誉主任。

  • 人民教育出版社老中青三代人心声——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用心编好每本教材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人民教育出版社部分离退休老同志回信,向人教社的全体同志致以问候,对教材编研出版工作提出殷切期望。而今,我成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材编辑,我的名字被印刷在教材上,随着“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品牌走遍祖国乡村城镇、地北天南。

  • 波澜壮阔、绚烂多彩的文明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考古工作者十分关心,强调他们“风餐露宿、青灯黄卷,展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坚定的学术志向、顽强的工作作风”,对他们的成就、付出予以充分肯定,并致以诚挚的问候。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