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最早的中国”揭开神秘面纱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馆

2019年10月20日10:28  来源:人民网

5034

  博物馆俯瞰图 曾宪平 摄

  人民网洛阳10月19日电(张毅力)这里,是中国最早的“紫禁城”、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青铜礼器群、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

  10月19日上午,历经两年多建设、60多年的挖掘,备受人们关注的河南偃师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揭开它神秘的面纱,3800年前的绚丽生活图展现在世人面前。

  二里头遗址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9年发现并开始考古发掘,迄今已有60年。这里是中国最早的王朝——夏代中晚期的都城所在,在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开启了夏商周三代文明。

  远观博物馆,整个建筑用夯土和紫铜为主要材料,像一座破土而出的青铜宫殿,寓意为最早中国的诞生。该博物馆共使用夯土4000多立方米,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夯土建筑。

  空中俯瞰,整个建筑像一条盘旋的龙,表达着二里头遗址是整个洛阳文化资源的龙头。同时,屋顶平面暗含了一把“钥匙”的形象,象征着二里头文明是研究早期中国、华夏文明的形成的关键考古遗存,是打开中华文明的一把钥匙。

  走进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一个自下向上呈喇叭状的屋顶令人震撼。这是博物馆中央大厅的铜屋顶,“喇叭”正是仿照了二里头出土的“青铜爵”造型。

  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展品总量预计近3000件(套)。移步到展厅内,件件珍品让人眼花缭乱。

  有一条长着“蒜头鼻”的龙,它由2000余片各种形状的绿松石片组合而成,每片绿松石的大小仅有0.2~0.9厘米,厚度仅0.1厘米左右。龙头略呈浅浮雕状,鼻、眼则充填了白玉和绿松石。“巨龙”的出土,证明早在夏代的时候,先民们已经把龙作为自己的图腾来崇拜。

  一个指甲盖大小的骨猴也吸引了众人驻足。它圆圆的头、大大的眼睛,头顶两侧竖着尖尖的耳朵,上身两只手臂胸前交叉,两只爪子搭在肩上,下肢蜷缩,颇具神韵。这个骨猴是随着一个小孩墓葬出土的,在骸骨的胸前位置。到底是谁用何种工具雕刻的,已经无从考证。

  到达博物馆三层的观景平台,整个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和二里头遗址区一览无余。放眼北望,青青草坪随着起伏的地形浩荡铺开,呈现出麦田一样的“井字格”田垄。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位于河南洛阳偃师市翟镇镇,占地面积约246亩,总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包括公共区域、业务区域、行政区域及早期中国研究中心四个部分,总投资约6.3亿元。该博物馆建成开放后,将成为全国大遗址保护、展示和利用的示范区,中国早期国家形成和发展研究展示中心,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展示基地。

  开馆仪式后,还举办了相关活动。第二届世界古都论坛以“古都保护与城市生活”为主题。来自意大利、法国、俄罗斯、葡萄牙、埃及、美国等22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和日本冈山市、韩国扶余郡代表将参会,还有来自西安、北京等国内著名古都的城市代表和中国古都学会的代表,国内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交流互鉴。

  纪念二里头遗址科学发掘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学术交流为主,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的专家和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会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二里头遗址与相关问题研究”“早期城市、早期国家和早期文明研究”等议题展开研讨。

文章关键词:二里头遗址 遗址博物馆 夏都 洛阳文化 中国古都 钥匙 巨龙 紫禁城 喇叭 青铜爵 责编:赵惠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60年才发掘不到2%,河南最“野”考古遗址!任何一个发现都可能改变历史课本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副队长赵海涛 介绍,从发掘现场带回来的破碎的陶片、以及不起眼的土壤,都是一把窥探历史的钥匙。5G智慧+也将应用到二里头遗址公园的展览中,通过虚拟建模,实现AR看展 

  • 二里头遗址等最新发掘“云端”亮相深圳文博会

    (记者 阚力)第十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云上博览会)16日在北京启幕。展馆上述板块内,通过“云端”重点展示二里头遗址、双槐树遗址等发掘和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择中建都的理念。

  • 聚焦夏文化研究传播 专家学者研讨加强二里头遗址考古

    (记者 孙自法)“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二里头遗址考古和夏文化研究走向世界、融通国际”“下一步要按照世界遗产的标准,做好二里头考古规划”“二里头遗址考古迫切需要加强力量扩大规模,发掘更多夏文化的信息和证据”……  陈星灿研究员主持座谈会。

  • 在夏都二里头,感受中华早期文明精粹

    迄今为止,在二里头遗址发现了大规模的宫殿建筑群和宫城、都邑中心区主干道网以及官营作坊等重要遗迹,出土文物数万件。记者了解,去年,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和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开放,越来越多人有机会领略赫赫夏都风采,亲身感受中华早期文明精粹与巨大张力。

  • 河南省委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 王国生主持会议并讲话

    7月17日,省委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省委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研究我省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

  • 尹弘在洛阳调研文物保护和脱贫攻坚工作

    6月18日,省长尹弘深入洛阳市,就文物保护利用和脱贫攻坚工作开展调研。要加快推进遗址发掘保护利用工作,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创新文物展示方式,让文物活起来,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群众。

  • 河南巩义发现5000多年前“河洛古国”,不排除是黄帝时代都邑所在|草地周刊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李安摄  49岁的顾万发是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曾三次担任双槐树遗址的发掘领队。河洛古国已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表明中华文明从起源阶段就具备开放包容的特性。

  • 河南巩义发现5000多年前“河洛古国” 不排除是黄帝时代都邑所在

    5月7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河南郑州公布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专家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双槐树遗址实证了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河洛地区是当时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明中心,双槐树遗址的发现,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 淮阳发现中国最早的车辙 将我国用车历史提前至少500年

    原标题:《河南淮阳发现中国最早的车辙 将我国用车历史提前至少500年》“由于无法对车辙痕迹直接测年,研究人员根据打破有车辙路面的龙山时期墓葬的测年数据判断,路面以及车辙的使用距今至少4200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曾发现夏代车辙,将我国用车的历史上推至距今3700年左右。

  • 求解中国考古学“哥德巴赫猜想”——跨越60年的夏朝探寻

    “对中国考古学而言,夏的存在长期被视为‘哥德巴赫猜想’。如今考古、文献史学、测年技术等多学科证据使猜想冲破迷雾,夏朝从传说迈入信史阶段。”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伯谦说。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