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9月10日电 题:在夏都二里头,感受中华早期文明精粹
新华社记者王丁、桂娟、双瑞
日前,记者穿过碧绿平旷的田野,抵达河南偃师。立于二里头遗址,心中感叹:3000多年前,这座夏代都邑里的先民,可曾想过,其子孙后代竟然成就了今日泱泱大国?
二里头,一个在中国考古史上极为耀眼的名字。自发现以来,这处距今3800年至3500年的遗址不断带给考古人惊喜。学者认为,以中华文明起源的“重瓣花朵”模式论,二里头文化就是重瓣花朵的花心。
“二里头文化与都邑的出现,表明当时社会由若干相互竞争的政治实体并存的局面,进入到广域王权国家阶段,这个态势犹如从‘满天星斗’到‘月朗星稀’,由多元化的邦国文明走向一体化的王朝文明。”曾长期主持二里头遗址发掘工作的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宏认为,二里头是“最早的中国”。
走进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序厅,迎面最醒目的是一尊大禹雕像,以此代表夏代的开始。
大禹治水、禹划九州……这些深植于中华民族记忆中的故事,究竟是传说还是确有其事?作为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由于缺乏足够的考古证据,夏是否存在一度引起学界争议。
1959年,史学家徐旭生率先奔向传说中夏朝城市最集中的地区,即河南中部的洛阳平原及山西西南部汾水下游一带。他最重要的发现,就是位于河南偃师二里头村的一处遗址。
迄今为止,在二里头遗址发现了大规模的宫殿建筑群和宫城、都邑中心区主干道网以及官营作坊等重要遗迹,出土文物数万件。
“二里头遗址的发掘为我们展现了夏王朝的社会生活图景,让曾被认为是虚构的历史变成真实可信的历史。”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说,二里头遗址让人依稀看到曾经辉煌荣耀的王朝气象。
经过文献史学、考古学、测年技术科学等学科合作研究,证实夏朝是客观存在的,夏史是基本可信的。这个论断已成为学术界共识,也被了解考古材料最新进展的国际学者普遍接纳。二里头遗址为夏都也是学术界主流观点。
在二里头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多项“中国之最”:最早的宫城、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青铜铸造作坊,以及一件长70厘米的绿松石龙形器——被视为中华民族龙图腾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二里头遗址出土器物中,有些具有鲜明的邻近地区其他文化特征。作为二里头文化重要礼器的陶酒器盉、爵,向北见于燕山南北,南及由浙江到四川的长江流域一带,西达黄河上游的甘肃、青海一带。
“在内部高度发展的同时,二里头文化强力向外大范围扩散,通过兼收并蓄汇集了中华大地早期文明的精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副队长赵海涛解读,在这一过程中,华夏国家完成了由多元向一体的转型,“中国”的雏形得以形成。
记者了解,去年,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和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开放,越来越多人有机会领略赫赫夏都风采,亲身感受中华早期文明精粹与巨大张力。
专家表示,随着黄河战略实施,二里头遗址的发掘、保护迎来新机遇,这部“无字地书”将揭秘更多历史细节。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副队长赵海涛 介绍,从发掘现场带回来的破碎的陶片、以及不起眼的土壤,都是一把窥探历史的钥匙。5G智慧+也将应用到二里头遗址公园的展览中,通过虚拟建模,实现AR看展
(记者 阚力)第十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云上博览会)16日在北京启幕。展馆上述板块内,通过“云端”重点展示二里头遗址、双槐树遗址等发掘和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择中建都的理念。
(记者 孙自法)“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二里头遗址考古和夏文化研究走向世界、融通国际”“下一步要按照世界遗产的标准,做好二里头考古规划”“二里头遗址考古迫切需要加强力量扩大规模,发掘更多夏文化的信息和证据”…… 陈星灿研究员主持座谈会。
7月17日,省委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省委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研究我省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
6月18日,省长尹弘深入洛阳市,就文物保护利用和脱贫攻坚工作开展调研。要加快推进遗址发掘保护利用工作,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创新文物展示方式,让文物活起来,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群众。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李安摄 49岁的顾万发是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曾三次担任双槐树遗址的发掘领队。河洛古国已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表明中华文明从起源阶段就具备开放包容的特性。
5月7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河南郑州公布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专家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双槐树遗址实证了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河洛地区是当时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明中心,双槐树遗址的发现,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原标题:《河南淮阳发现中国最早的车辙 将我国用车历史提前至少500年》“由于无法对车辙痕迹直接测年,研究人员根据打破有车辙路面的龙山时期墓葬的测年数据判断,路面以及车辙的使用距今至少4200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曾发现夏代车辙,将我国用车的历史上推至距今3700年左右。
“对中国考古学而言,夏的存在长期被视为‘哥德巴赫猜想’。如今考古、文献史学、测年技术等多学科证据使猜想冲破迷雾,夏朝从传说迈入信史阶段。”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伯谦说。
①对二里头遗址的价值:夏七孔玉刀的出土丰富了二里头的文化内涵,为进一步探索夏文化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例证。有学者推测七孔玉刀可能是作为葬礼的某种礼器使用,刀上孔洞为奇数,极有可能象征着墓主人身份的尊贵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