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以子试“毒”,他用一颗糖丸拯救了整整三代中国人!

2019年11月02日13:59  来源:光明网

5034

  昏暗的病房里,

  横置的桶状机器整齐排列。

  在这一个个冰冷机器的一端,

  都惊悚地露出一个个人头。

  这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

  盛行在美国病房里,

  用于治疗小儿麻痹症的铁肺呼吸机。

  小儿麻痹症患者们,

  就依靠它艰难地维系生命。

  那时候的中国也未能幸免于难,

  南通、青岛、上海、南宁、济宁……

  病毒开始疯狂肆虐,

  或致死、或致残!

  这种病就是脊髓灰质炎,

  俗称小儿麻痹症。

  一旦被感染上这种病,

  这种近似于S形的夸张体态,

  就会陪伴他们一生。

  在全国陷入一片恐慌的时候。

  当时从苏联留学归来的顾方舟临危受命,

  开启了他与小儿麻痹症长达45年的战斗。

  曲折的童年埋下了学医的种子

  时针拨回到1926年。

  左一为顾方舟

  顾方舟出生在宁波的一个富裕之家。

  然而一场变故却突如其来,

  顾方舟5岁时,

  父亲在一次工作中,

  不幸被病毒感染去世。

  这是顾方舟第一次对传染病有了切肤之痛。

  每每忆及小时候,顾先生仍会潸然泪下

  为了照顾养活几个孩子,顾方舟的母亲白天黑夜不停工作。一天,几乎累到虚脱的母亲,抚摸着他的头说:

  “儿子,你要好好读书。长大了,你要当医生。当了医生,我们就不用求别人了。”

  父亲的病故,

  母亲的嘱咐,

  让顾方舟从小埋下学医的种子。

  北京大学医学院

  1944年,顾方舟考入北大医学院。

  中学时期的顾方舟

  一次,班里一个女生随老师去河北,考察矿工的劳动卫生状况。

  回校后,她嚎啕大哭地讲述矿上的惨状:矿工毫无保障,穿着麻袋,鞋破露趾,夜枕砖头,日不见天,有时被包工头打得流血露骨头,病死了就扔到万人坑里……

  女同学的这番话,

  让一旁的顾方舟默默立志:

  “我要做一个公共卫生学家,

  让更多的人远离疾病、拥抱健康!”

  前排左二为顾方舟

  大学毕业后,顾方舟来到了大连卫生研究所,从事痢疾的研究工作。朝鲜战争爆发,顾方舟被派往战场,治疗患了痢疾的战士。

  二排左一为顾方舟

  可刚刚在前线战斗一个月,顾方舟突然收到一封加急电报,上面只有四个字:速回大连!

  原来,国家选派他去苏联学习。1951年,顾方舟坐上前往苏联的火车,开始了他的学习研究生活。在苏联,顾方舟一天学习十几个小时,常在昏暗的早晨就进了实验室,晚上干到十一二点。为了看懂世界医学尖端文献,他努力克服语言障碍,仅仅靠着几本简陋的参考书,就自学了俄语、英语、日语三种语言。

  1951年,顾方舟留苏期间的工作照

  打响了攻克小儿麻痹症第一战

  1955年,在苏联整整学习了4年,取得副博士学位的顾方舟学成回国。也正是在这一年,小儿麻痹症在中国集中爆发。

  患者多是7岁以下儿童,

  感染病毒后,

  会肢体残疾、瘫痪甚至死亡。

  1959年3月,

  卫生部派顾方舟等四人,

  到苏联考察脊灰疫苗。

  在当时,

  世界上对付脊灰病毒只有2种疫苗:

  死疫苗和活疫苗!

  死疫苗安全,

  可是一针5美元的价格,

  是那个时期的中国所不能承受的。

  活疫苗高效、便宜,

  但安全性尚待研究!

  顾方舟根据我国国情进行判断之后,

  决定研发活疫苗。

  他打听到,有活疫苗的,正是他留苏期间的导师。

  顾方舟与丘马可夫教授

  恩师二话没说,

  就将活疫苗赠送了一些给他。

  拿到疫苗的顾方舟,

  立刻启程回国。

  在回国的火车上,

  顾方舟一直紧抱着行李箱,

  生怕稍有颠簸将里面的玻璃容器弄碎。

  因为他深知,行李箱里,

  承载的中国千万家庭的希望!

  全家移居昆明,只为稳定“军心”

  回国后,他立即成立了研究小组,为了进行自主疫苗研制,顾方舟团队来到昆明,建立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到达昆明后,

  没水、没电、没房子

  没有托儿所、没有小学校……

  看到这样的条件,所有人也开始不安起来,

  为了稳定“军心” ,

  顾方舟一大家都搬去了那里,

  连老母亲都一起移居去了昆明。

  挖洞、建房……实验所用的房屋、疫苗实验室拔地而起,一条山间小路,通往了消灭小儿麻痹症的梦想彼岸。

  忍痛以子试药,为亿万孩子不再受病痛折磨

  经过研究所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

  1959年底,第一批小儿麻痹减毒活疫苗诞生了。

  经过测试,疫苗在动物身上试验安全有效。但能不能用在人的身上?

  顾方舟义无反顾地喝下了疫苗溶液,一周过去,他安然无恙。

  但是小儿麻痹症,多发病于七岁以下的儿童,必须要在儿童身上进行临床实验。去哪里找孩子做实验呢?

  这是1961年的一张合影,年轻的顾方舟抱着不满一岁的儿子。

  顾方舟瞒着妻子,

  悄悄做了一个决定:

  他冒着让儿子瘫痪的风险,

  给儿子喝下了疫苗。

  顾方舟的儿子也因此成为了

  脊髓灰质炎疫苗的首个儿童试验者。

  这段时间,

  曾经忙碌、专注于做实验的顾方舟,

  突然变成了一个最尽职的父亲。

  他密切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孩子的每一个喷嚏、每一声咳嗽,

  都让他胆战心惊,

  因为他清楚,

  那一个喷嚏、一声咳嗽的背后,

  关乎的是什么!

  在顾方舟的感召下,

  研究所的科学家们,

  也纷纷给自己的孩子服用了疫苗。

  这些初为人父人母的年轻人们,

  用一种看似残酷的举动,

  表达着对国家、对人民、对科学的爱。

  10天观察期过后,

  疫苗是安全的!

  1960年底,首批500万人份疫苗,在全国11个城市推广开来。投放疫苗的城市,流行高峰纷纷削减。

  从滚元宵中找灵感,糖丸疫苗正式面世

  面对逐渐好转的疫情,顾方舟没有松懈,他开始意识到,疫苗的储藏以及运输,都存在很大的问题。一天,顾方舟看到三岁的儿子拿起桌上的糖果,他突然意识到:为什么不能把疫苗做成糖丸呢!这样,固体方便运输,小孩还爱吃。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测试,陪伴了几代中国人的糖丸疫苗诞生了!

  顾方舟喂小朋友吃糖丸

  别小看了这颗糖丸,自1964年“脊灰”糖丸疫苗全国推广以来,“脊灰”的年平均发病率从1949年的十万分之4.06,下降到1993年的十万分之0.046,使数十万儿童免于致残。

  2000年,“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

  74岁的顾方舟作为代表,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我国成为无脊髓灰质炎国家。

  从疫情爆发时的无能为力,

  到彻底消灭这种传染疾病,

  顾方舟也从正当盛年到年逾古稀。

  在这场无声的战役中,

  他奉献了自己一生的心血。

  他用一颗颗小小的糖丸,

  改变了无数孩子的命运。

  今年1月2日,

  92岁的顾方舟先生因病逝世。

  今年9月17日,他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顾老这一生,甘尝四十余年的苦,只为给我们带来长久的甜。

  如今,尽管糖丸已退出了历史舞台,

  我们也正在逐渐

  向过去那个艰苦峥嵘的年代告别!

  但“糖丸爷爷”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

    方舟驶向了永恒,糖丸永留在人间!

文章关键词:顾方舟 糖丸 脊灰 一个 军心 1959年 科学家 铁肺 医生 咳嗽 责编:王江龙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一生只做一件事——“糖丸爷爷”顾方舟

    顾方舟,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6月生,2019年1月去世,浙江宁波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原院校长、研究员。他是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生产的拓荒者、科技攻关的先驱者。他研发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护佑了几代中国人的生命健康,使中国进入无脊髓灰质炎时代。荣获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和“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 “糖丸爷爷”顾方舟:护佑中国儿童远离小儿麻痹症

    一粒小小的糖丸,承载的是很多人童年里的甜蜜记忆。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粒糖丸里包裹着的,是一位“糖丸爷爷”为抗击脊髓灰质炎而无私奉献的艰辛故事。

  • [面对面]“糖丸爷爷”顾方舟

    [面对面]“糖丸爷爷”顾方舟

  • 【中国梦·践行者】朋友忆“糖丸之父”顾方舟

    2019年1月2日凌晨三时,我国著名医学科学家、病毒学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原院校长顾方舟先生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2岁。1958年“脊灰”暴发后,顾方舟临危受命,开始了脊灰疫苗的研究生产,生产基地在云南昆明玉案山一个名为“花红洞”的地方。

  • 顾方舟,那个发明“糖丸”的人走了

    1958年,卫生部派顾方舟去苏联考察死疫苗的生产情况前,政府就考虑到了疫苗的生产问题,决定在云南建立猿猴实验站。1951年,顾方舟从战场后方被紧急召回大连,作为中国第一批留学苏联的学生,和被派往苏联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学习。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