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独家 > 正文

“大郑州”如何变得更大?社科院专家们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支招

2019年11月05日07:10  来源:映象网-猛犸新闻

5034

  大象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宋迎迎 文图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从来都与他的城市同呼吸、共命运。近年来,郑州因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等多项机遇而得到长足发展,被赋予全省“龙头”的重大使命。那么,在把“郑龙头”扬起来的进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产业优势?如何在发展的进程中做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让城市在发展中兼具速度与温度?

  11月4日,郑州市政府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郑州市人民政府郑州研究院公布了针对上述课题的研究成果。

  为发展解决后顾之忧:长期护理保险&“嵌入式”养老

  “大郑州”近年来变得越来越大,人口增加带来的医疗、养老压力也不容忽视。作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2018年,郑州市的总人口已达1012万人。如何“未雨绸缪”,让城市发展在更加硬气的同时更具温度?

  在11月4日的课题发布会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们分别带来了新型居家养老模式和长期护理保险两方面的建议。

  长期护理保险:政府、社会买单

  随着家庭结构不断缩小,基本上形成了两个成年人抚养四个老年人的格局。一旦老年人生病住院或者得了慢性病,就会导致“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局面。截止到2017年底,郑州市60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117.7万,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15.6%。因此,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郑州市人民政府郑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看来,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社会筹资形式购买专业的养护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郑州是河南最具有经济活力的城市,率先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不仅可以补齐公共服务这块短板,而且会对周边城市产生很大的带动作用。”他表示,目前长期护理保险采取的社会保险模式,提供服务的社会化程度较高,郑州市一旦建立该项制度,将迅速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链,不仅可以有效地拉动就业,而且将为高质量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建立长护险,是否会对现有医保资金造成新的压力?

  “根据我们的测算,如果政府投入占一半筹资,政府只需拿出财政收入不到0.4%,加上个人少量筹资,就可实现近5万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照护服务保障。可以说,这是一个多赢的解决方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张盈华建议,郑州应进一步探索建立政府补助和个人筹资相结合的长护险制度,做好中长期测算,根据人口年龄结构和各年龄失能发生率预测失能人口规模,在不增负、稳待遇的前提下,尽可能扩大覆盖面,实现“全人群”覆盖,应保尽保,一个不落。

  “嵌入式”养老保险:让养老不用出社区

  针对常规养老服务,《郑州市大健康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则建议,郑州应当探索“嵌入式”新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重点开展面向失能失智和高龄老年人的照护服务,通过“互联网 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立综合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加快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发挥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支持两类功能。

  “目前,养老机构的床位普遍难以满足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不妨从身边入手,通过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就近养老,这样既能盘活资源,同时也能更好兼顾老年人心理和情感需要,让老人们足不出社区就可以获得专业的养老服务。”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表示。

  建设交通枢纽 深层次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

  解决了后顾之忧,郑州如何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为“火车拉来的城市”,交通堪称郑州最大的优势。如何把优势变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在不少专家学者看来,发展枢纽经济是郑州最好的选择之一。

  “发米字高铁、航空港区、郑州机场、多式联运……还有哪里有郑州交通资源这么丰富?”提起郑州的交通区位优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如数家珍。在他看来,分析城市发展壮大的原因,交通枢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35个国际大都市中有31个都是依靠交通枢纽进行发展的。

  郑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副书记严波则认为,郑州拥有国家中心城市等多重国家战略,“四条丝绸之路”不仅连通国内,更直通全球。随着GDP超万亿、常住人口超千万等体量优势的形成,郑州更应具备国际眼光,深层次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

  不过,虽然郑州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不少专家也坦言,首位度偏低、产业基础薄弱、人才束缚等问题,目前仍然制约着郑州经济的发展。因此,中国社科院郑州研究院课题组建议,应当遵循“大枢纽、大平台、大产业、大城市、大开放”的思路,在区域上形成以郑州为中心,洛阳、商丘为支撑,其他区域为节点的国际、全国、地区三级综合交通枢纽的城市格局。城市内部通过铁路、公路、高铁、民航等全方位交通网络的完善,打造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同时,拉大城市发展框架,以轨道密切城市之间的联系,构建城市间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起到对交通枢纽建设的升华作用。

  郑州应对标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

  如果说交通枢纽为郑州融入全球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打下了发展基础,那么,先进的金融体系毫无疑问是产业升级、城市发展成果升华的重要因素。

  “除了河南和云南没有出台专项的十三五金融规划,其他各省、各直辖市,甚至还有不少副省级城市都已经出台了金融规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说,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标志,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在金融中心的打造上一定不能“慢半拍”。

  “2017年,郑州金融业增加值为986亿元,在九个国家中心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二,仅相当于广州一半,北京、上海五分之一的水平。在金融产业集中度方面,郑州仅为0.41,比不上同为新一线城市的成都和西安。因此,必须赶紧规划、抓紧赶超。”他说。

  郑州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应当如何“破题”?在何海峰等专家看来,“郑商所”是一个必须抓住的优势,有这么一个国家级的平台,应当围绕它做好文章。“上交所、深交所对两地金融中心的形成,作用有目共睹,从这方面来说,郑州手里也端着一个金饭碗。”

  他建议,郑州要加强期货人才培养与智库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商品期货交易与定价中心。除此以外,还应建立符合实体经济需求和金融发展趋势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尽快建立包含多种金融工具的多元融资渠道。同时,加大力度开发与科技企业相适应的金融创新产品,构建丰富的科技金融生态体系。

  大都市区如何发展?专家建议:用绕城轨道把城市“串起来”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并不孤单,在郑州大都市区的建设中,如何促进区域协同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认为,近年来,郑州在发展上取得很大进展,但在地区资源禀赋方面,与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距。而诸多国家战略的加深,实际上是给郑州提供了一个“机会窗口”。

  “郑州要抓住机遇,但不能学沿海,因为这一轮的机会窗口已经没有几十年,可能很快就结束了。因此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应当与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同时进行,这样既能够把当前优势发挥出来,也做好未来的准备。”

  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则建议,在郑州大都市区范围内进一步完善交通体系的建设,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我觉得,可以以郑州为中心,在郑州外围尽快规划建设绕城铁路,通过绕城轨道把市中心向外辐射的道路都对接起来,在外围形成若干个交汇点,分流缓解市内交通压力,进一步完善大郑州都市区的资源配置。”他建议,以郑州东站为中心,建立30公里为半径的轨道交通圈。

  筑巢引凤,用高端智库为城市发展助力。郑州市政府副市长陈兆超表示,2017年,为助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与郑州市政府共同成立了继上海后的第二家地方院,开启了院地深度合作的新形式。事实证明,这样的合作是卓有成效的。下一步,希望社科院的专家们能继续建言献策,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大象新闻·猛犸编辑 周莉

文章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 地区资源禀赋 中原城市群 郑州经济 国家战略 城市建设 嵌入式 责编:林瑶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十四五”时期保险业怎么干?聚焦国家重大战略 全力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银保监会总会计师马学平6日在中国保险创新发展大会上介绍了“十四五”时期保险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十四五”时期,保险业要聚焦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巨灾保险,发挥行业优势,做好灾害事故保险应急处置工作,服务国家灾害救助体系建设。

  • 健康中国建设开局良好

    国务院新闻办28日举行发布会,国家卫健委副主任于学军介绍“十三五”期间卫生健康改革发展有关情况。“十三五”期间,我国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取得显著进展,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健康中国建设取得良好开局。

  • 河南新乡:以积分为纽带 探索养老资源整合新路径

    新华社郑州10月24日电题:河南新乡:以积分为纽带 探索养老资源整合新路径 在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在了解可视化智能监护服务系统“老乐宝”(2020年9月15日摄)。

  • 民生保障网越织越牢(“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十三五”期间,一项项保障改善民生的改革举措,一笔笔增进人民福祉的资金投入,化为百姓心中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郑州每千名老人平均仅17张养老床位 未来五年护理人员需求大

    原标题:《郑州每千名老人平均仅17张养老床位 未来五年护理人员需求大》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张盈华等课题组专家建议,推广建立“家庭照护床位”,按照与养老机构床位相同政策给予支持,解决居家和社区养老中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

  • 郑州每千名老人平均仅17张养老床位 未来五年护理人员需求大

    原标题:《郑州每千名老人平均仅17张养老床位 未来五年护理人员需求大》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张盈华等课题组专家建议,推广建立“家庭照护床位”,按照与养老机构床位相同政策给予支持,解决居家和社区养老中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

  • 新知新觉:协调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为协调推进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需要充分调动各种资源,激发各类主体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

  • 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是人民群众的安全网,具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功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建设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使得社会保障对象从工薪劳动者扩展到全体国民。

  • 全民医保 广覆盖迈向高质量

    面对人们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我国着力缩小地区差异、打击欺诈骗保,完善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目前,全国各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实现全面整合,大部分省份统筹层次提高到市级,大大增强了互助共济能力。

  • 16地已明确,增设新假期,最多20天!

    日前,陕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了《西安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这标志着“西安版”的子女护理假诞生。各地的护理假时长有所区别,此外,在湖北、黑龙江、四川、宁夏、广州等地还规定,非独生子女也可享受这一待遇。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