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充分而完备的顶层设计和制度供给,是国家长治久安、稳定繁荣的根本保证。站在“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如何将“全面深化改革”这步棋走好走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中国之制”解码“中国之治”,给出了全世界坚定而独到的回答。
当好一名改革的弄潮儿,保持定力和勇于创新同样重要。一个国家的体制机制犹如参天大树深植于土壤的根系,改革可以改变根系的走向,但不能斩断制度的源头。历史证明,只有站在成熟稳定国家制度肩膀上的改革,才更有前进的底气和试错的可能。
守正方能出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就具有与时俱进、自我革新的特点,亦不乏在继承中发展,在延续中创造的宝贵经验。通过“一化三改”,我们曾顺利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从强烈的问题导向出发,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中华大地;党的十八大之后,我们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制度建设中“全面开花”,才有了今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深刻探讨。也许,走过70年岁月探索而得的“中国之制”,在人类漫漫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并不算什么“长者”,但在引领中华民族由大向强的关键时期,却具备承前启后、筑基打桩的非凡意义。
当前,改革的“双脚”正逐步迈入“深水区”。面对新形势下的各种矛盾问题、风险挑战,我们比任何阶段、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坚定制度自信,更加需要回答好巩固什么体系,发展什么制度的根本性问题,更加需要把已有的宝贵制度优势尽可能转化为治理的动能。政贵在行,以实则治。有了发动“中国之治”巨大引擎的“金钥匙”,还需要有能够用好“钥匙”的人,需要制度执行层面的整齐划一、同向发力。只有我们每个党员、每个中国公民都把自己摆进去,让制度意识强起来,把工作能力提上来,改革的动力才能更强更持久。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越是复杂越需要基础制度的保障与支撑。新中国的诞生成长史,本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部发展变革史;而相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熟发展,也给中国的深化改革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坚定不移的信心。相信,在改革中成长发展而来的“中国善制”,也必将成为全面深化改革中最坚强的骨骼经络。
乡村振兴战略,事关千家万户,是中国乡村又一次全新的征程,靠什么不断激发前进的动力呢?总书记说得好,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根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中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宣讲提纲精神,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理论教育讲师团精心策划、制作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系列微动漫,共20篇。
不断推进治理体系的完善,才能给现代化进程以新突破,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真正得以坚持和发展。未来5年,是新发展阶段的起步期,必须走好走稳走实,为此后10年乃至本世纪中叶奠好基、开好局。
上个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十四五”时期改革的重点任务有两条:即在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数字报图片集视频集读者之家
世界银行主管东亚与太平洋地区事务的副行长维多利亚·克瓦近日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进博会为全球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产生持续影响的2020年,中国通过如期举办进博会向世界展现了继续开放合作的大国态度。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11月2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提高改革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使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11月2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出席会议。
题: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40多年砥砺奋进,改革开放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各项举措加快落实,近期外资持股在A股中占比明显上升等变化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做好风险防控的前提和基础之一,是不断提升监管能力,使之与金融开放的程度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