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米方杰
秋冬霜甜时节,正是铁棍山药丰收的好日子。地处豫北的焦作,是铁棍山药的原乡。在焦作下辖的温县、武陟等地,田间里钩机隆隆,劳作者们亦步亦趋地跟着钩机,紧张地收获着属于他们的成果,以及喜悦。不远处的运货卡车,也整齐地码在路边,翘首以待着这片沃土一年一度的馈赠。与往年收作山药场景不同的是,机械收作代替手工作业正在变得普及和主流,那个曾经被称作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群体,也正在变得年轻化——如今他们都以“新农人”自称。新农人们回乡创业,脚沾泥土,头带露珠,目的纯粹,那就是让老家的土特产“洋”起来。这也正是这些新一代“农民”与祖辈最大的迥异之处。
南下打工到回乡创业,90后小伙成为“新农人”
23岁的郭功铭是土生土长的温县人,虽然家里已经种植了十几年的山药,可对于年轻的郭功铭而言,种山药这种“祖传”的活计,他并不在行。
种山药的关键在于“选地”。一位会选地的好手,往往有十几年的选地经验,一铁锹下去,就能通过土层判断这块土地上是否适合种植山药。
如果看走眼了,这块地就废了,即使到了山药丰收的季节,这块地上的山药还是“种下去多大再刨出来还多大”,一块地的收作物往往抵不上人力成本,劳作者往往找一台机器犁过,“不成器”的山药就随着犁铧被埋入土壤,“化作春泥更护花”了。
“看走眼咧,地没成事,”这是山药农们最无奈的抱怨,也是最忌讳的结局。
辛苦劳作一季的希望,很有可能伴随着铁锹下去化作泡影,加上山药市场行情不稳定、利润微薄,刺激着温县的少年们不得已从土地里拔出腿去,去更为广阔的城市天地里,寻找更为稳妥、获得感更高的生活,比如到外面打工就成了不少80后、90后的选择。
(郭功铭和周超正在装载山药)
郭功铭就是随着队伍南下的少年之一。20岁大学毕业后,他去了江苏昆山一家工厂里做仓管,一个月5000元的收入,比一亩地山药撇除土地租赁费、人工成本后的收入还高。
这种趋势影响了温县大大小小的村庄,和河南大多的农村青年一样,在外闯荡的收入和种庄稼相比差别几何成为了春节间农村屋檐下、餐桌前的谈资。
可郭功铭不喜欢这种生活。“天天在仓库里,不累,可看不到未来,我甚至能一眼看到我老年时样子,就算升职加薪,对我而言,也没什么实质的乐趣可言。”他说。
改变在2018年国庆节开始。假期期间,郭功铭和两位发小周超、郭大伟相聚,三个人合计来合计去,决定把家乡的特产山药搬到网上去卖,对比一番之后,他们选择了新电商平台拼多多。
这一想法起源于年轻人的“网购”经验,成熟于新电商平台对农村优质土特产的大力扶植。想法落地,也就结束了郭功铭一行人漂泊他乡的打工生活。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开启了属于自己的人生”。
也正是这一想法,让三个90后小伙的创业梦也正式起航,成为了和父辈们风格迥异的“新农人”。
第一单生意,他开着私家车送货十里地
在平台选择上,三个人几乎没有争执。一方面,周边村庄山药种植户、合作社的电商销售大多是在拼多多,另一方面,郭大伟当时在上海做互联网前端工程师,他对农产品适合什么样的平台有着自己的判断。
货源更不在话下,仅仅周超姐姐家种植的山药就有100多亩,更何况还有不少乡亲们找到他们,希望能把自家的山药在电商平台上销售。
2018年10月开店第一天,三个人兴奋了一天,眼巴巴的盯着电脑。终于在第二天,他们终于迎来了第一单。
“顾客买了一提高端礼盒,48元!”三个人对这一单记忆犹新,接单后,郭功铭自己开着车把这份礼盒送到了十里外的物流收发地,当天进行邮寄。
有了第一单,生意慢慢有了变化。随后进入了十单、五十单、高峰时小百单的跑道上,营业额也从一天48元发展为5个月卖了20多万元。
2019年11月,又到山药丰收季,郭功铭三人比之前更为忙碌。他们把田地里收获山药的场景传到网上,希望能让消费者看到更为直观的山药丰收场景。
刚刚从土地里挖起来的山药,带着泥土的气息,通过小型卡车运到合作社的仓库里,工人们再按照尺寸、规格进行分拣,分装到不同规格的纸箱里。
一笔笔订单,就是这样从田间地头,走向了消费者的餐桌。
周超的姐姐周晓彩对弟弟的创业很是骄傲,虽然创业才刚刚起步,她还是不遗余力地将这一销售方式推荐给乡亲们。
“一直想在网上开店卖(山药),俺不是不会嘛。”种了十几年的山药,周晓彩期盼自己卖山药,但农产品的“进城难”始终阻碍着他们。
她告诉记者,以前每年山药丰收都是批发商到田地里收购,而批发商给出的价格很低,对于农民来说,哪怕一斤山药被压价两毛(角)钱,都影响着微薄的亩收入。到了市场端,这个价格比批发收购的价格翻了一倍还多。
今年的焦作铁杆山药收购价是一斤4元左右(普通规格),在电商平台上零售价高达一斤6元左右,而经由批发商再到市场端的价格至少要10元每斤,在郑州、上海等城市的大型商超里卖到15-18元每斤。
虽然从批发收购价到电商零售价之间看似只相差了两元钱,但对于亩产2000斤-3000斤的田地而言,一亩地至少增收4000元,还不计算“看走眼的废地”。
4000元对于农户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周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选地没有问题的情况下,一亩地亩产山药2000斤-3000斤,而一亩地的人力成本、施肥、浇水、除草、租地费用合计需要6500元-7000元,这样算下来,一亩地也就赚1000-3000元钱,能达到3000元的,就是十分上好的土地了,不好的地收入仅有几百块钱,如果不小心看走眼的地,一年下来还要赔钱。
别小看这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细微的变化,它意味着挖山药时一亩地的人工成本有了保障,也相当于到南方打工的家人邮寄回来的那份工资。
(每年10月底,焦作铁棍山药进入丰收季)
计划重点做“家庭装”,真正做从地头到餐桌的生意
有了去年做电商的经验,三个小伙子对未来发展也有了规划。他们在电商售卖过程中发现,客户对他们的产品复购率很高,首次购买铁杆山药后的顾客,在一周左右就会进行第二次下单,复购率达到30%以上,而且不少是老客户主动将链接推荐给身边的朋友。
这意味着“口碑”是他们店铺的强项,而核心在于他们经营的是“原产地产品”。
据郭功铭介绍,在拼多多平台上,他们的“温县正宗四大怀山药农产品”的店铺平台,显示的有“温县原产”这一标示,而有这种标示的店铺是经过拼多多平台实地验证的商家。
此外,他们在销售过程中发现家庭装的铁杆山药比礼盒装的铁杆山药更受欢迎,因为他们的顾客更多是买了后自用,因此今年他们改变了以往走高端路线的思路,提供了3斤、5斤不同重量的家庭装铁杆山药,一上线就受到了不少顾客的欢迎。
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传统的批发收购渠道缩减,外省的批发商来这里采购,价格压得很低。看到三个小伙子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周边的农户们也找到他们,希望能够在他们的电商平台上销售山药。
找他们的农户越来越多,郭功铭三人今年在厂区新装了两个大型的冷库,计划帮助乡亲们储存和销售。另外,由于山药夏季不易存放,供货无法保持,他们的店铺停销了大半年,今年冷库投入使用会让供货保持稳定。
从“进城务工”到“回乡创业”,新一代农民的跨越
今年参加多多大学学习电商运营和操作技巧,郭功铭三个人心中的底气更足了,也更有干劲儿。
“我们卖的还不够多,周边做的好的电商,一个月营业额达到30万元,一天正常发货就有500件左右。”郭功铭说,在多多大学上,三人认识了不少成为拼多多“一起拼农货”计划中的“新农人”,那些年销售额超千万元“新农人”的经历也在激励着他们。
他们计划注册品牌,帮助家乡的乡亲们让真正的、从地头间挖出来的焦作铁杆山药直达消费者家中,做从地头到餐桌的生意,实现乡亲们和消费者双向受益。
电商助力农产品上行的趋势,正通过像郭功铭这样的一个个新农人,影响和改变着这些传统的乡村和村民们的营销思路。
其中,周晓彩所在的村庄,有五六十户种植山药的农户,仅仅种植上百亩山药的农户就有近十家。不受时间限制、信息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的优势,让农产品电商极大的扩展了农产品流通半径,减少了流通环节,成为农产品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像郭功铭一样,东新庄村的不少农户希望尝试涉水电商,顺应农业产业发展的新趋势,顺势而为。
当地政府也对农货上行给予了政策的激励和支持,对于电商销售额达到300万元的农户给予相应的补贴,郭功铭三人也希望自己能够尽快实现销售额从20万到300万的跨越。
这个跨越,也是新一代农民对美丽乡村的憧憬,也意味着那个进城“务工”为潮流和梦想的时代即将过去,“回乡务农”正成为“新农村”和“新农民”的新时尚、新潮流。
”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确山县一批农民丢下锄头去往北京的提琴厂打工,从学徒干到制琴师,不少人还当上了老板。2015年,确山县招商引资规划建设了提琴产业园,“欢迎闯天下的确山人回老家”,60多位制琴师先后回乡创业。
年产提琴约40万把,年产值6亿元左右,带动当地2600多人就业,提琴成品、半成品远销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国家……提琴之乡确山县正在通过一把把提琴奏响一曲曲脱贫致富的幸福乐曲。
近年来,邮政快递积极发挥行业优势,构建了广覆盖的物流网络、广对接的助贫平台、广吸纳的就业通道,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重要力量。除了产业带动外,由于吸纳就业能力比较强,邮政快递业在助力就业扶贫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初秋时节,天津市蓟州区府君山后,“石头村”西井峪村吸引了大量游客。从走出大山求学、工作,再到回乡创业,周云龙说,“这是因为村子环境越来越好,乡村旅游给家乡带来了巨变”。2015年,蓟州区渔阳镇大力发展特色农家旅游,为西井峪村引进旅游公司,把村里老宅打造成高端民宿。
核心提示:7月26日傍晚,“决战2020.乡村振兴看河南”采访团来到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上屿乡桑园村,挖掘客栈老板张强和他的乡亲们在乡村振兴中的故事。7月26日傍晚,“决战2020.乡村振兴看河南”采访团来到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上屿乡桑园村,挖掘客栈老板张强和他的乡亲们在乡村振兴中的故事。
编者按: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湖北万丰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枫正在察看猕猴桃果长势。种植园负责人、湖北万丰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枫是五山镇本地人,同时在武汉经营着一家医疗设备公司。
“我就不相信你们能把这摊子事儿干成”2011年,在外经商的熊世祥回到老家商城县河凤桥乡田湾村过年,看到村里的第一书记正带着村干部们大刀阔斧地搞扶贫、修缮村里基础设施,自以为非常了解村里情况的他觉得这事儿肯定干不成,为此,他还打赌说:“如果你们能把这事儿干成了,我就回来跟着你们干”。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莺飞草长,走进汝州市焦村镇颜楼村的凤凰山农业,“落花化春泥、新绿替残红”,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呈现在眼前。
海南三亚博后村村民 谭中仙:在外打工多年,不能陪伴家人,没有归属感,更说不上幸福感。海南三亚博后村村民 谭中仙:有这样一个原则,我们发展民宿不能破坏这边的绿水青山,不能破坏这里的生态环境。
海南三亚博后村村民 谭中仙:在外打工多年,不能陪伴家人,没有归属感,更说不上幸福感。海南三亚博后村村民 谭中仙:有这样一个原则,我们发展民宿不能破坏这边的绿水青山,不能破坏这里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