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题:激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磅礴力量
新华社评论员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近日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围绕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基本内容,并对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作出重要部署。这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励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固本培元、凝心铸魂,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铸就伟大梦想。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才能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让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力更加磅礴。
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成就,令人信服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奏响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最强音。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人的梦。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把握时代主题,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激发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凝聚奋进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厚植家国情怀,培育精神家园,把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发展、时代进步的大潮,我们才能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做好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
从1997年至今,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累计命名473个,各地各部门建设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2万余个,全社会不断兴起爱国主义教育热潮。春风化雨,成风化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以丰富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形式为载体,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在亿万人民心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力量。
回眸历史,多边主义在消弭战争创伤、促进全球发展、避免大战重演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疫情没有阻挡人类合作应对挑战的步伐,今年一系列重大国际会议在云端举行,预示着多边主义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进博会如期举办,离不开中国疫情防控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进博会上,“新”生活、“酷”科技、“最”潮流云集,折射的是更加丰富、多元的中国市场需求,也是更具广度、深度的国际合作潜力。
“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总的看,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是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实践表明,越是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是形势严峻、情况复杂的时候,越能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
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
” 习近平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不会是人类面临的最后一次危机,我们必须做好携手迎接更多全球性挑战的准备。习近平表示,中方坚定支持联合国系统特别是世界卫生组织发挥关键领导作用,加强国际合作和联防联控,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综述:中欧关系面临重要发展机遇——专家学者谈后疫情时代中欧关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冯仲平说,欧盟是世界重要的经济体和最大的统一市场,长期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这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纪念日,是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重大节日。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就要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这是自强自立的根基。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不仅是传统中国的担道情怀与天下关怀的现代书写,同时也是一个来自人民的现代政党向未来中国与人类文明,所交出的一份时代答卷。1949年,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
今年既是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最后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做好当前经济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尤为引人关注的是,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
“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要求我们增强战略定力,不畏浮云遮望眼。“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要求我们增强战略耐力,乱云飞渡仍从容。“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更要求我们增强行动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