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拉萨11月14日电 题:寻找英雄——来自川藏公路沿线烈士陵园的追思
新华社记者张京品、洛卓嘉措、吴光于
西藏波密,川藏公路旁的烈士陵园里,参天大树环绕。斑驳的阳光透过树缝,映照在一块块墓碑上。整修陵园的工人,正在给陵园铺上崭新的步道,“叮叮”的敲打声在园中回荡。
“这里有修建川藏公路的烈士吗?”记者询问。
他们回答:“这里到处都是。”
10月24日在西藏八宿县拍摄的烈士陵园外景。新华社发(唐文豪 摄)
这是记者寻找英雄途中再普通不过的一站。
川藏公路,这条连接西藏和祖国内地的大通道,从四川成都到西藏拉萨,2000多公里的公路旁长眠着3000多名战士,平均每公里就至少有一名官兵牺牲。
上世纪50年代,绵绵横断山脉、滚滚大江大河,依然是阻隔西藏和内地的巨大天然屏障。进藏部队喊出“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口号。他们翻雪山、战江河、斗严寒,靠铁锹、钢钳、铁锤等简易工具,克服滑坡泥石流多发、高原反应等困难,在崇山峻岭间向一个个高原天险发起冲击,用生命代价打通了川藏公路。
这是雀儿山下张福林烈士陵园前竖立着的“十八军将士精神永存”雕塑(11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在川藏公路当年的起点,四川省雅安市西去不到30公里的飞仙关,横卧着川藏公路上的第一座桥梁。铁桥东头路侧的小土洼里,有一座低矮但醒目的坟墓。墓中静卧着当年第一批倒下的筑路战士。
雅安市天全县二郎山筑路烈士墓里,安放着“沈步云烈士之墓”。墓碑写道,这名祖籍平原省(现河南省)安阳县城东关的战士,原属中国人民解放军二二团二营四连,1950年7月13日因筑路牺牲。
这是雀儿山下张福林烈士陵园(11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海拔6168米的雀儿山,是筑路大军面临的第一道难关。就在雀儿山的西麓,埋葬着张福林——一位当年的筑路战士。
1951年冬天,为了跨越雀儿山,无数筑路战士一寸一寸地在冻土中掘进,在降雪的高山上奋力凿出一条公路,张福林就是其中的一员。
张福林当时在小炮班负责爆破作业,他摸索出了一套在冰雪中更高效地爆破岩石的方法。但不幸的是,12月10日,他在检查岩壁时被一块落石砸中,再也没有醒来。那天,他刚刚度过25岁生日。
这是雀儿山下张福林烈士陵园(11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在那个寒冷的隆冬,共有300余名战士牺牲在雀儿山上。
波密县向西百余里通麦镇,有一座“十勇士纪念碑”,上面刻着李显文、杨星春等十个名字。1967年8月,他们的运输车队遭遇特大山崩,十位战士被永远地埋在了塌方之下。
10月25日在西藏通麦镇拍摄的“路魂”石碑。新华社发(唐文豪 摄)
十勇士纪念碑的对面,立着一块石碑,鲜红的“路魂”二字印刻其上。周遭的绿草随风摇曳,似是在向这一个个英灵致敬,不曾停息。
川藏公路通车65年来,“路魂”刻在每个年代、每个岗位,沿途的养路大军提醒着路人:路魂从未消逝。
2000年8月,川藏公路冷曲段发生塌方,造成390台车辆和600多人受阻。22岁的梁明伟驾驶推土机在抢通现场清理塌方时,再次爆发大面积山体滑坡。由于路基垮塌,他连机带人坠入落差20米的激流中,英勇牺牲。
20多年来,梁明伟所在的武警某部交通第三支队,已有20多人牺牲在了抢险保通的战线上。他们有的葬在了沿途的烈士陵园,有的则被埋在某个籍籍无名的山坡上——一如数十年前他们的先辈。
10月24日在西藏八宿县拍摄的当年筑路战士留下的标语。 新华社发(唐文豪 摄)
生命已逝,精神永存。
65年来,筑路养路大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故事,成为川藏线上广为传颂的壮歌。他们铸就的精神丰碑,早已深深刻入了共和国的里程碑。
经过60多年整治改建,川藏公路一个个天险成为历史,川藏线成为骑行自驾者的最美天堂。往来车辆发出穿梭的回响,告诉英雄时代的变迁与祖国的新生。
10月30日在四川德格县雀儿山下拍摄的张福林烈士陵园。 新华社发(唐文豪 摄)
这是5月31日在318国道川藏线上拍摄的景色(无人机照片)。公路沿线海拔落差大,行进途中可观赏不同季节的景观,给人带来美妙的视觉感受。公路沿线海拔落差大,行进途中可观赏不同季节的景观,给人带来美妙的视觉感受。
拥有雅鲁藏布江、怒江、金沙江、拉萨河、尼洋河等大江大河。西藏始末纪要》一书形容进藏交通是——“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不可名态”。拉萨大桥于1965年建成通车,全长533米,是拉萨最早的水泥桥,2007年柳梧大桥通车前,这是拉萨两岸市民通行的唯一桥梁。
当我们走在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当我们驻足在祖国秀丽的河流山川间、当我们徜徉在合家欢聚的幸福时,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61年前发生在雪域高原上的那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变革,它像火炬一样照亮了西藏的未来。
隆冬时节,西藏高原滴水成冰,气温低至-20℃,川藏公路,风雪弥漫。担负该路段养护保通任务的武警某部交通第三支队官兵告诉记者,现在有很多从内地进藏务工人员,临近春节,大家纷纷选择沿川藏公路自驾返乡。为了有效应对,支队官兵日夜值守在川藏、新藏“两线”公路保通救援点上,确保春运道路安全畅通。
图为25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正式在西藏自治区“两路”精神纪念馆揭牌。当日,西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赵树明宣读了中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命名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决定》,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孟晓林和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志军共同为纪念馆揭牌。图为25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正式在西藏自治区“两路”精神纪念馆揭牌。
清晨8点,四川康定,一队来自成都的单车骑行队伍向着晨曦中的折多山进发。天险二郎山、红色泸定桥、天路十八弯、滔滔金沙江、绝壁怒江沟、风雪雀儿山……记者寻访川藏线的每一站,总有悲壮的往事令人动容。
很多人也许再也不说 自己“会开车”了 这就带你见识见识 当飞扬的尘土飘散开去 你就会知道兵哥哥的操作有多牛
通麦特大桥,位于西藏林芝市波密县通麦镇,跨越易贡藏布江,是川藏公路的“咽喉工程”。60多年来,川藏兵站部先后有661名官兵长眠于“生死线”上…… 如今,汹涌的易贡藏布江上三座桥并排:悬索吊桥、汽车保通便桥、通麦特大桥。
新中国的沧桑巨变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靠勤劳、智慧苦干实干奋斗出来的。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共和国的名义致敬英雄,以庄严的盛大礼仪褒奖英雄,激励全国人民奋斗新时代,继续书写属于新中国的光荣与梦想。
川藏线平均海拔3700米以上,横跨5大水系、6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常年泥石流、塌方、水毁、雪崩等自然灾害不断,有“世界公路病害百科全书”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