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题教育中纠正错位的“政绩观”
婧蓝
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整治“景观亮化工程”过度化等“政绩工程”、“面子工程”问题的通知》,要求把整治“景观亮化工程”过度化等“政绩工程”、“面子工程”问题纳入主题教育专项整治内容,深化学习教育,抓好自查评估,认真整改规范,加强督促指导,从严从实抓好整治工作。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对领导干部来说,发展经济,造福百姓,是他们的本职,也需要干出一些成绩来,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去为“政绩”增色。然而,一些领导干部却念错了经,只想要政绩,不想干实绩。不管是大张旗鼓地搞“面子工程”,还是在“盆景工程”上深下功夫,其实都是一种“政绩工程”,根源在于错位的政绩观。
把整治“景观亮化工程”过度化等“政绩工程”、“面子工程”问题纳入主题教育专项整治内容,就要通过主题教育帮助党员干部更好地发现自己的问题,纠正错位的政绩观,摆正初心,矫正使命,深入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自己置身在“一心为民”的大格局中去。
纠正错位的政绩观要以民为本。干部做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在群众身上,要提升群众的满意度,让群众能够真正地感受到民生工程带来的好处。就需要坚持以民为本的发展思想,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成自己工作的方向,不当“懒官”“慵官”“太平官”,摒弃功利思维,真正服务好群众。
纠正错位的政绩观要惩防并举。在主题教育中,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对弄虚作假、“美颜”的政绩进行“还原”,对工作不实的干部进行惩处,如此,才能让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苦干、实干、真干的态度,增强政绩的“含金量”。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全党开展,就是要纠正错位的政绩观,就是要通过层层压实责任,树立求真务实的发展理念和政绩观。
良好的生态环境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经济价值,是脱贫攻坚的物质保障,用脱贫攻坚的经济成果反哺生态环境,是贫困地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思路。总之,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应注重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促进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双赢的绿色政绩观。
梳理新闻不难发现,很多落马的贪腐官员都有封建迷信的“嗜好”。这些落马官员平时在台上讲马列主义头头是道,实际上思想阵地已被封建迷信占领。对于这些不信马列信鬼神、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少数官员,必须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功成不必在我’,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
一个地处“三区三州”的未摘帽贫困县,县委书记、县长一个月共计参加了71次视频会议,会议之外还要抽出时间接受一些省直部门督战队的访谈交流,忙得团团转…… 近日,一则《刹住动辄开会发文的惯性》的报道备受关注,报道中列举的案例更是引起广泛共鸣。只有发扬奋发有为、务实进取之风,才能荡涤华而不实、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只有深入群众、勤政为民,才能锤炼担当实干的真本领。
“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端正政绩观,不务虚功,坚持情为民所系。
“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端正政绩观,不务虚功,坚持情为民所系。
针对企业恢复生产经营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尤其要“靶向治疗”,加强要素保障,推动调整优化,实施一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举措,助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树立注重发展质量的正确政绩观,咬紧牙关、屏息聚力,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中国经济一定能闯关夺隘、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
从基层一线的“吐槽”来看,越是重点领域重点工作,扶贫、环保、防疫等等,形式主义越容易蠢蠢欲动;越是要求“减负”的重灾区,越容易遭遇反弹。破除这种恶性循环,首先要矫正政绩观,不能今天刚撒种子,明天就要催着收粮食,逼得下面不得不瞎对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湖北等代表团审议,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多次提到“人民”二字。当前,发展正中流击水,任务千头万绪,挑战无处不在,更要响应总书记号召,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一起把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调研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为全党做出了践行初心使命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