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分工格局明朗

2019年12月14日11:12  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

5034

  人民网北京12月13日电 据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消息,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分析,京津冀三地间产业定位与产业分工日益明晰,地区之间产业融合水平逐步提高。

  一、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一)法人单位数量持续稳步增长

  2018年末,京津冀区域内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243.1万家,比2013年末(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长90.5%。在全国法人单位中所占比重为11.2%,比2013年末降低0.6个百分点。分地区来看,北京、天津和河北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数为98.9万家、29.1万家和115.1万家,比2013年末分别增长57.5%、37.2%和163.9%,河北成为区域内单位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二)第三产业成为京津冀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

  2018年末,京津冀区域内第二产业法人单位43.5万家,第三产业法人单位199.6万家,分别占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总数的17.9%和82.1%;其中,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所占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78.8%)高3.3个百分点。

  1 京津冀区域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占比情况

  (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及高技术服务业集聚程度相对较高

  2018年末,京津冀区域内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为32.4万家、23.2万家和13.4万家,占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比重为13.3%、9.5%和5.5%,分别比全国同行业高1.6、3.6和1.3个百分点,显示商务服务和高技术服务业集聚程度相对较高。

  2 京津冀区域法人单位占比排前六位的行业

  二、京津冀区域产业分工格局日趋明朗

  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趋势符合各自功能定位,良好的区域分工格局初步形成。

  (一)北京产业高端化趋势明显

  第三产业主导地位十分明显。2018年末,北京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分别为6.1万家和92.8万家,其中第三产业占比达到93.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1个百分点,比京津冀区域平均水平高11.8个百分点,较2013年提升2.1个百分点。

  高技术服务业和文化产业集聚程度日益增强。2018年末,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占北京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比重为15.6%、7.8%和5.5%,分别比2013年末提升4.3、0.2和1.2个百分点。

  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地位愈加稳固。传统产业地位有所下降。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北京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比重为27.7%和18.7%,比2013年末分别降低2.7和2.8个百分点。

  (二)天津服务业快速提升

  第三产业增幅较大。2018年末,天津第三产业法人单位23.3万家,占天津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比重为80.0%,比2013年末提升5.4个百分点,提升幅度比北京和河北高3.3个和6.4个百分点。

  高技术服务业快速增长。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天津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比重为8.9%和6.1%,分别比2013年末提升2.1和2.4个百分点。

  金融和交通运输行业比较优势明显。货币金融服务业、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水上运输业等行业区位熵高于3.0,集聚程度较高。天津作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和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的核心功能日益明显。

  3 天津市区位熵较高行业

  (三)河北先进制造业迅猛发展

  第二产业优势明显。2018年末,河北第二产业法人单位31.6万家,占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比重为27.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2个百分点,比京津冀地区平均水平高9.5个百分点,比2013年末提升1.0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发力。2018年末,河北高技术制造业法人单位0.7万家,占京津冀区域高技术制造业法人单位总量的52.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单位数量分别占京津冀区域的65.0%、64.1%和58.8%。

  采矿业和传统制造业,集聚程度相对较高,但集聚态势有所减缓。河北集聚程度排名前十位的行业,区位熵比2013年末明显下降,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非金属矿采选业分别下降0.8个、0.8个和0.7个点。

  4 河北省区位熵较高行业

  三、京津冀区域内产业协同程度不断提升

  (一)产业融合效果显著

  京津冀协同战略有效促进单位融合发展,三地法人单位在京津冀区域内,跨省(市)设立产业活动单位数量迅速增长。2018年末,京津冀法人单位在区域内跨省(市)的产业活动单位1.6万家,占区域内产业活动单位总量的5.5%,比2013年末增长180.2%。

  (二)北京对津冀地区溢出效应明显

  分地区来看,北京法人单位在津冀地区的产业活动单位1.2万家,天津法人单位在京冀地区的产业活动单位0.3万家,河北法人单位在京津地区的产业活动单位0.1万家,分别占京津冀法人单位区域内跨省(市)产业活动单位总量的76.5%、15.9%和7.6%。北京在区域内产业融合中核心带动作用明显,与2013年末相比,北京法人单位在津冀的产业活动单位数量增长225.9%,分别比天津和河北高108.9个和170.6个百分点。

  (三)现代服务业逐渐成为跨省(市)投资重点领域

  分行业来看,三地法人单位在京津冀区域内跨省(市)的产业活动单位中,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逐渐降低,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显著提高。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产业活动单位合计0.4万家,所占比重为25.9%,比2013年末下降6.1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业活动单位合计0.7万家,所占比重为41.1%,比2013年末提升12.4个百分点。

文章关键词:京津冀区域 产业融合 产业结构优化 京津冀地区 区域分工 产业分工 法人单位 第三产业 产业定位 第二产业 责编:彭向华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1—9月继续实施降低社保费率政策 合计减轻企业负担12045亿元

    昨天(28日)多部门发布我国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回应民生方面重大关切,涉及企业减负、养老金发放、交通运输、环保治污等多领域。针对老百姓关注的今年入秋以来京津冀区域出现的空气污染过程,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制定今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计划。

  • “北京健康宝”一码通行 京津冀实行健康状态互认

    (陈杭)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素芳18日在发布会上表示,推进“北京健康宝”一码通行,实行京津冀区域健康状态互认。近日,北京市五部门研究制订了《关于做好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通告》(下称通告),对有关工作进行了优化和调整。

  • 行稳致远 京津冀协同发展6年取得诸多惠民实效

    (记者 鲍聪颖)2月24日下午,北京市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召开视频发布会,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在过去6年来取得的成效。北京按月组织开展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跨界断面水质联合监测,与河北省共同启动密云水库上游潮河流域规划编制工作,推进雄安新区上游流域综合治理。

  • 污染加重! 72个城市启动了重污染预警

    (记者 阮煜琳)12日以来,中国北方多地出现重污染过程,截至目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地区北部共有72个城市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监测显示,18日13时,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太原、济南、青岛、郑州等城市空气质量出现重度污染,唐山、邢台、包头、呼和浩特等城市出现严重污染,呼和浩特小时空气质量指数(AQI)达413,首要污染物为PM2.5。

  • 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成效显著

    原标题: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成效显著——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系列报告之九  产业转移升级和协同发展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支撑。2018年末,天津第三产业法人单位23.3万家,占天津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比重为80.0%,比2013年末提升5.4个百分点,提升幅度比北京和河北高3.3个和6.4个百分点。

  • 从“四经普”公报读懂中国经济 区域发展呈现哪些新局面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立足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统筹推进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战略,持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区域拥有法人单位886.0万个,比2013年末增加404.5万个,增长84.0%;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7380.2万人,比2013年末增加1483.0万人,增长9.3%。

  • 从十大亮点看2019年京津冀协同发展

    国家卫健委规划司负责人介绍,中日友好医院建立远程医疗中心,与雄安新区三县医院组建远程医疗平台,实现远程医疗网络联通。京雄高速河北段、荣乌高速新线京台至京港澳段、京德高速京冀界至津石段争取年度内开工建设。

  • 中国专家组已基本弄清京津冀区域大气重污染成因

    远超环境承载力的污染排放强度,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形成的主因。对23次污染过程的精细化定量化分析表明,每次污染过程都可以解释为污染物本地积累、区域传输和二次转化综合作用的结果。

  • 京津冀:深化协同发展 共享民生红利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连玉明 王文录:《规划纲要》的落实,有力地推动了京津冀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河北民生事业得到了有效提升。

  • 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周年·北京篇)

    五年协同发展,五年强身健体,首都生态环境发生根本逆转:雾霾渐除,蓝天回归,黑臭水体变成涓涓清流,“留白增绿”让城市清新明亮。瞄准“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建设目标,三地不断完善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实施协同创新工程,跨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园区链逐步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已结出累累硕果。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