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
南方、北方,乡村、城市,国内、海外……站在2019年岁末回望,中国人的居住生活半径又不知不觉像水中涟漪般扩大。与曾经的安土重迁、父母在不远游不同,迁徙、奋斗、在新家园扎根,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常态。
传统的根在土里,现代的根在心里。
城里的月光照亮希望。当我们回望这一年,随着城镇化发展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化,国家提出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越来越多人不再被一纸农业户口束缚,举家迁到城市,凭着手艺和汗水吃饭,用劳动挣得一份踏实和体面。
这一年的城市,变化让大家欣喜。青瓦灰墙的胡同更干净,很多地方的老街巷修复工作叮叮当当做起来,柿子树上的蓝天有鸽群扑棱棱飞过,护城河粼粼波光映出中式建筑的典雅轮廓。相同的历史文化根脉在不同的城市和人们心间绵延,不论身在哪座城,家的感觉都让人亲切。
“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品读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我们感到深刻而温暖。
人生之路,有千般精彩。这一年,又有一些年轻人跟着心里的声音,放弃都市森林的生活,到乡村寻找四千年农夫的智慧,在村里的孩子们心中种下知识的美好。为了乡亲们看病更方便、日子更红火,返乡、入乡、留乡的人们在青山碧水间奔忙,留下最美的芳华。
乡土中国是几千年文化的根脉。这一年的乡村,变化如清泉般汩汩流淌。古村落保护加快进行,大家撸起袖子一起为村里的环境秀美、生态宜居、文化绵延尽力……乡村振兴在人们的汗水和笑脸中展现出新的面貌。
小桥流水、大漠孤烟、冰封雪国、洱海苍山……乡愁,是中国人对故乡山水人文的悠长眷恋。乡愁的味道,在日日新的生活中,在不管走到哪儿都忘不了根的人们心里。
身在他乡,此心安处是吾乡。
乡愁是萦绕于心的情愫,是割舍不断的根脉,是生活枝繁叶茂的源泉。
在淡淡乡愁与新的憧憬交织中,我们携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回望“十三五”,图说你我的收获与转变,央视网系列漫画《一图秀出我的“十三五”》推出第四期,带你感受美好生活的喜悦。
“人、产、城”如何统筹布局、良性互动,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课题。即将启用的晋江市医院新区,不仅硬件一流,还成功“联姻”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共同打造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
位于景德镇市珠山区东南角的三宝村,曾是为景德镇古代瓷业生产提供主要瓷土原料的重要矿产地。有评论说:“作为国内外文艺青年们的网红打卡圣地,如今的三宝村,已成为景德镇极具魅力和活力的文化符号之一。
作者:巫喜丽(华南理工大学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纵观国外,城市更新大体经历了从大规模的清除贫民窟运动到中心区小规模的再开发,从物质环境的更新改造转为街区社会、经济、人文等全方位发展的过程。
11月5日至7日,“决战决胜谱新篇·文化扶贫在行动”网络主题传播活动走进四川绵阳市北川县、安州区,阿坝州茂县、汶川县等地,探访当地文化扶贫工作成效。同样在茂县,省委网信办的定点扶贫项目已于2019年收官,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2户8人全部实现脱贫。
魁龙坊是连江古代文脉的起源地,承载连江最厚重的历史记忆。魁龙坊内的古建筑,整体延续了闽东古建筑派系传统穿斗式结构的做法,形制上更显高大,这种建筑体系大体量的存在,形成连江城关的一大特色。
题:“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习近平和百姓安居的故事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来到武汉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区,考察棚户区项目建设和居民生活情况。
潮文化发祥地 广济桥楼 凝聚匠心智慧 牌坊街上 荟萃人文历史 2020年10月12日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潮州古城 心系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 关心百姓生活和复商复市
10月13日下午,在广东省汕头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小公园开埠区,走进侨批文物馆,重点了解潮汕侨胞心系家国故土、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的历史。同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约2000名侨胞受邀现场观礼,其中5位荣登天安门城楼,与习近平总书记同台观礼。
今年的国庆双节,乡村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乡村游不只是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还有最吸引游客的文化基因——乡愁。幸运的是,古人的乡愁,往往只能是“借酒消愁愁更愁”,而我们的乡愁,因为能够“千里江陵一日还”,而变得远在天边、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