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2020年11月18日19:11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5034

  【“十四五”新词典】

  作者:巫喜丽(华南理工大学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创新城市建设运营模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城市是一种伴随人类社会发展不断演变的生命体。所谓城市更新,主要是指在城镇化发展接近成熟期时,通过维护整建拆除、完善公共资源等合理的“新陈代谢”方式,对城市空间资源重新调整配置,使之更好满足人的期望需求、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纵观国外,城市更新大体经历了从大规模的清除贫民窟运动到中心区小规模的再开发,从物质环境的更新改造转为街区社会、经济、人文等全方位发展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6%,部分超大城市的陆域开发强度已远超纽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产业空心、交通拥堵等诸多“城市病”。“十四五”时期,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亟须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更新之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人文等效益融合共赢,打造更具韧性的幸福城市、活力城市、平安城市。

  “十四五”时期,我国城市化道路怎么走?关键是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目标。在城市更新行动中应更加重视健康和安全,推动将健康融入城市发展,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2018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提出“切实把安全发展作为城市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安全社会治理格局”。当前,我国城市化水平持续提高,各类要素快速集聚流动,城市发展不能只考虑规模经济效益,必须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

  在以老旧社区和城中村为主体的城市更新行动中,人们在地下管网、停车场建设、托幼、养老、家政、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都有巨大需求。对此,要以提升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质量为目标,从人民群众对城市宜居宜业的需求入手,由粗放型的大拆大建转向绣花式的精细化微改造,加快补齐生活设施短板,增强防灾应急功能,打造就近宜居生活圈,为居住片区人群提供完善的便民公共服务设施,吸引年轻人就近居住、低成本居住,增强城市活力。可通过公共空间的微改造,提高城市零散空间的有效使用率。建设选址灵活、离散分布的街心花园、口袋公园,与慢行交通系统交织构建城市停驻空间,促进面对面身心交流、缓解紧张压力、增强亲切感和人情味,打造不被遗忘的生活方式,维系长久的社会情感。

  对于老旧厂区的城市更新行动,应强化产业导入,通过出台节约集约用地的城市更新政策,合理规划、配置有限的空间土地资源,重视产业配比,加快转型升级,布局匹配未来城市发展的重点优势经济产业结构,努力营造综合成本适宜的产业发展环境。活化利用工业遗产,把存量产业用地纳入提容增效范围,发展工业旅游,打造新型产业空间。通过传统产业园区的整体转型以及创新空间的嵌入,实现新旧功能转换,让“工业锈带”变为“城市秀带”。

  城市空间是地方历史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是城市发展的立体博物馆,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变迁、文化沉淀。在城市更新行动中应重视历史文化保护,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比如,在以打造特色文化街区为抓手推进老旧街区的城市更新行动中,可引导商业步行街、文化街、古城古街打造市民消费载体,因地制宜发展新型文旅商业消费聚集区。应顺应城市发展逻辑和文化传承,提高公共空间规划水平,加强城市风貌管理,不用简单统一的元素和建筑风格取代传统民居和风光,提高人文生活品质,展现独特的城市气质风貌,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可通过一系列文化旅游品牌塑造、公共空间语言景观的设计,在原有的文化土壤培育出城市的新气质和新活力,植入城市基因,构建宜业宜商宜游的城市空间,留住“乡愁”,让人们在不经意间就能触摸到城市的脉搏。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18日 04版)

文章关键词:城市更新 工业遗产 城市风貌 城市病 更新改造 十四五 光明日报 乡愁 城市空间 公共空间 责编:赵惠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央视联播点赞河南郑州】老旧小区改造以“新”换“心”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一环,事关千家万户。走进郑州二七区祥云里小区,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小区。住建部今年还推动金融机构拿出4360亿元贷款,支持老旧小区改造。

  • 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城市发展面临的形势,明确做好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重点任务。

  •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一年来:“特上加特”之年,上海的“变与不变”

    一年前的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对这座他曾工作过、并始终寄予厚望的城市,再度提出一系列重要期许。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期望的,任何时候,上海都应当主动担当“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重任。

  •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好看更好住

    住建部数据显示,截至去年5月底,各地上报需要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有17万个,涉及居民上亿人。黄艳介绍,老旧小区改造还要坚持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切入点,完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解决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 【地评线】大洋网评: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更重要作用——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随着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赋的变化,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

  • 新能源车最新规划来了!充电将更方便、更便宜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要求深入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具体而言,依托“互联网+”智慧能源,提升智能化水平,积极推广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区充电服务模式。

  • 法制网评:法治是经济特区发展的重要保障

    从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到第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站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和法治建设,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新路。40年来,深圳在法治建设方面创造的多个“全国率先、业内首次”,足以说明,深圳始终高度重视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并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 “十三五”时期全国超额完成2000万套棚改目标任务

    “十三五”时期,我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关乎城市居民幸福指数,我国将老旧小区改造纳入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从“忧居”到“有居”再到“优居”,百姓的“安居梦”正在变成现实,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红火。

  • 深圳:前8个月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

    深圳近日发布的今年1—8月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1—8月,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增速持续回升,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高增速。数据显示,深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正呈现逐月回升态势。

  • 深圳前8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2% 民间投资增长21.2%

    近日,深圳发布今年1—8月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1—8月,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增速持续回升,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高增速。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9%,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6%,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9%,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7%,民间投资增长21.2%。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